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当一个既尊重作者风格,又能使稿件质量高出一筹的编辑。一般地说,编稿要尽量避免作大幅度的改动,但需要改写的,也大可不必忌讳。因为无论是少改动、不改动,或者作根本性的改写,目的只有一个:确保稿件质量。编辑改写稿件,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讯员写的,他写了1000字,只能摘取一二百字;另一种是记者写的重点稿,在记者一时没工夫改写,而发稿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只好由编辑来改写。  相似文献   

2.
报刊种类不断增多,且许多小报扩版为大报,按理说,通讯员的稿件见报率应当有所提高才对,可是,我们许多通讯员一碰头,“中稿率大不如以前了 !”、“是不是哪里得罪了编辑 ?”云云,成了大家感慨的主题。细细思量,并非哪里得罪了编辑,而是因为我们关心稿件能否被采用的多,关心自己稿件质量优劣的少,向编辑学习讨教不够,不树立编辑意识,采写稿件求全不求精。   一日,笔者上文山日报社办事,将一份稿件交到一位编辑手里,她看了看,让我坐在她身边看她编稿。一篇近 600字的消息被“砍”了只剩 320字,表现手法变了,但文章新闻事…  相似文献   

3.
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改革中实行了定额考核制度。该社重视质量问题,为了解决实行定额考核后可能出现的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弊端,他们把质量考核与定额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审稿过程中把责任编辑送审的书稿分为优良、合格、退修三等。被评为优良的稿件以1.2为系数计算发稿字数,即100万字的稿件,以120万字计算发稿字数;合格的稿件以1为系数计算发稿字数;退修的稿件即使在返修后合格,但仍以0.8为系数计算发稿字数。为了鼓励编辑认真加工稿件,凡编辑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很多报社,编辑实际上扮演的是导演角色,编辑就是某一个版的总导演,从稿件选择,字修改,差错纠正,标题制作,直至版面包装,几乎全是编辑这个“总导演”一手完成,是编辑将一个具体作品、具体版面展现在读面前。这其中,编辑面临着多种考验,需要拥有多种通关能力,比如:眼光要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洞察稿件的“新闻眼”;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预见稿件的效果与影响力;要有较高的字取舍能力,版面统筹能力,把关能力;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其要求几乎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5.
一篇稿件,先不说内容如何,光涂来抹去的文面,龙飞凤舞的字迹,就不由得让编辑皱起了眉头。有的稿件虽然内容不错,但因字迹潦草,成牵扯到具体人名、地名和数字等,编辑难以辨别清楚,难以认定其准确程度,又因通讯条件限制,无法与作者联系,编辑就只好忍痛割爱;有的稿件从头至尾涂抹多处,wb人感觉乱七八糟,或语句不通,丢字漏句,难以连贯、想改写通顺,又恐失真。这样的稿件,再有能耐的编辑,也只能是望稿兴叹。稿件是作者千辛万苦奔波采访,苦苦字斟句酌劳动的成果。誊写清楚,不但是对读者、对编辑负责,更主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老通讯员,自退休后下基层少,写的稿件赶不上形势往往碰壁,所以就不再给报刊投稿,更不敢寄给北京的大报。但有两篇稿件与《中华新闻信息报》接触,深为编辑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好作风所折服,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1995年开春,我看到中华新闻信息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提倡写短稿,要记者编辑把反映自己政务活动的稿件压缩再压缩,由3000多字压到800字见报。我很受教育,就  相似文献   

7.
我曾到报社和电台学习,常见编辑摇首叹息:“唉!有些通讯员的字写得太草了,看不清、猜不透那龙飞凤舞的‘天书’,真没办法!”去年底,我到一家电台编辑部学习编稿。在处理来稿中,有位部队的作者寄来一则消息,大意是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在成都军区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夺得第一名的事。从稿件的内容看,值得编发。可是,字写得潦潦草草,仔细猜测,没眉目,又拿着稿件在整个编辑部巡回请救。编辑们都只是摇头.无奈,虽然浪费了这么多精力,也只好忍痛割爱。作为党报的一名通讯员,我特别注重把字写得让编辑老师看得清楚。据了解,编辑对通讯员的印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讯员的稿件质量;其二,就是通讯员写字的认真程度。有一次,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作用于人的。所以电视编辑首先要做的是“听”的编辑工作,在“念”字上下功夫。“听”的编辑工作就要求编辑用耳朵来修改稿件。编辑先进行文字处理后再用耳朵来修改稿件诵读稿件,通过诵读稿件可以了解原稿的神韵、气势、感情以及语音等,发现问题。一篇稿件拿到手,不要急于动笔修改,而要先念几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能够顺顺溜溜通过“嘴巴关”的文字,文字的加工量也就不多。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得好:“视觉对文字的检验和听觉对文字的检验是不一样的。通过视觉很容  相似文献   

10.
一字不改     
不改无须改动的稿件,是编者的水平所在. 我还在岗的时候,一个什么会上,有的同志谈及某获奖稿件,辑一字没改,奖励依然有份,有同志说道:一字不改也是好编辑."我赞同这样的看法.面对一篇稿子,辑改与不改,完全从稿件实际出发,改自然要改,根本无须改动,改就是最佳的处理办法.这或可称之为编辑工作的"无为而治".原本无须改动的稿件,改的结果是要么将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的话,成那样说,么是将没有毛病的地方改出毛病来.总而言之.或可称之为编辑工作中的"瞎折腾".上述获奖稿件之所以获奖,编者而言,一者慧眼识稿;一者没有改动.倘或改动,不是还能够获奖就难说了.不改无须改动的稿件.正是编者的水平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淑平同志的文章说出了编辑们的心里话.稿件书写字迹潦草不清是编辑工作中一件头疼的事.如果是明显的错字、别字,那好办,改一下就是了;难就难在那些难以辩认、似是而非的字,如果在文中,可根据文意修改,而对于人名、地名和通讯地址,编辑就很难办了. 稿件书写潦草的问题为什么常常出现呢?说到底是个认识问题。张淑平同志讲,这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有  相似文献   

12.
审稿是选题和组稿的继续,又是改稿的前提,是编辑流程中难度大、工作量多的一个核心环节。审稿的水平往往是编辑水平的具体表现,更是对编辑素养、编辑道德的一种全面性的检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期刊,对所审的稿件会有不同的审稿内容和标准。审稿主要指对稿件进行政治审查、政策文字技术审查以及学术审查等。改稿是编辑的硬功夫。一篇文稿,要成为优秀作品,编辑必须在改字上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辑工作是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对稿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工作。在新闻传播的链条上,它是承上(采)启下(发)的关键环节;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过程中,它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编辑工作的职责,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把关、发现、创造”。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六个字包含了编辑工作的三个层次,也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三重境界。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14.
29年如一日地从事要闻编辑工作.经常白班夜班连轴转.是全报社上夜班时间最长、休息时间最少的人;平均每天编审稿件2万字.累计编审稿件7000余万字,是全报社看稿最多的人。他就是第12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吉林日报》编务中心主任李文彪。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向报刊投稿。将发表的稿件和原文相对照,发现文字更灵秀了、结构更合理了、语句更顺畅了。可以说,稿件的发表,凝聚着编辑的心血,我也很感谢他们。但个别编辑在修改稿件的同时,把笔者的姓名也“修改”了,就连到邮局领取稿费时也要大费周折。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大部分的姓名注定是要相伴一生的,容不得丝毫差错。作为一个撰稿人,写的文章有时编辑中意,直接拿来就用,一字不改,编辑省心,也是作者最大的欣慰;有时编辑感到要经过修改才可以刊登,这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有时编辑会感到离发表有一定的距离,没法修改,干脆揉成…  相似文献   

16.
目下,在编辑清、定稿件后的发排稿正越来越趋向微机打字,这样给编辑和日后的排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发排打印稿件所用的字体、字号各异,且多用的是4号或4号以上的大号字,如是,虽然稿件中的文字的清晰度提高了,但由于稿中的字号大于出版社所出校样中的字号,因而校稿时,就不能一对一地来校对,这样不但容易眼花疲劳,而且也容易漏错,校对的效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报纸编辑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编发一则好新闻。所谓好新闻,最低限度恐怕要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政策上把握严谨,文字流畅,没有语病,等等。但是,据说现在的新闻写作情况不尽如人意,不少编辑常为手头质量粗劣的新闻稿而叹息摇头。比如,有的新闻动辄就长长一二千字,内容庞杂,主题分散,读后令人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有的新闻缺乏最基本的政策观念,事例失实,用语过火,遣字选句不讲科学性;至于文字拖沓,语句不通,错字别字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稿件,岂不苦煞编辑也? 造成目前新闻稿件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记者没有认真把好写作的第一关。长期以来,有的同志习惯性地认为,“记者写稿,编辑改稿”,这是新闻发稿的法定流程。既然自己写的稿件有编辑在推敲斟酌,那作为头道工序的原稿,当然粗糙一些也无妨。更何况,一篇稿件的最后定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一位资深编辑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编辑改稿好比医生给病人输血,但医生为病人输入的是别人的鲜血,而编辑为稿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 在人民日报社,就有这样一位为新闻事业倾注心血的编辑,他的名字叫李济国。 怎一个情字了得 李济国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年,却做了25年的夜班编辑。他有一张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19.
适合编辑使用的 Word 9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合编辑使用的Word97广东科技出版社黄铸目前作者和编辑使用的电脑字处理软件各有不同。笔者感到中文Word97(以下简称Word97)非常适合编辑使用,在此谈一下使用的体会和看法。1.Word97的优点Word97是目前使用较广的软件,作者交来稿件...  相似文献   

20.
书评编辑几年前,有人向某大报投寄一篇近三千字的书评稿件,经编辑的删削,砍成百把字的书讯发表了。事后了解,这位编辑说:发表书评,岂不影响出版社登广告了吗?这自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这位编辑根本不懂得报纸发表书评的意义和职责,则是十分明显的。国外报刊一般重视发表书评,且有权威性书评版;报纸的书评编辑,要求有较高的素养,和很强烈的责任感。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都做过书评编辑。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在中央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