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精神。汉字不仅发挥着传承思想及文化的作用,自身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就是汉字的实体表现,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我国汉字经历最初的图画、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定形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简笔字,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廖频 《对外大传播》2009,(11):34-34
在用线形排列的拼音文字读写的西方人眼中,结构复杂多变的方块汉字,就像一幅幅奇妙的图画,它本身的美令人赞叹,而其义涵却深不可测。因此,与陶瓷、青铜、绘画等比较直观的视觉艺术相比,汉字的书写艺术,即书法艺术,在西方是最后被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在日本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对日本影响甚深。日本第一部史书《古事记》,通篇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现代,日语规范的表记方式虽已演变成汉字与假名共用的形式,但从宪法、政府命令到学校的教科书、报纸和包括幼儿读物在内的各类书籍以至商务合同、国民的一般信件都离不开汉字。在社会生活和言语交际活动中,汉字和汉语词享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日本的中老年人,对汉字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甚而可以说是崇拜。在他们看来,文章中使用汉字的多少,反映着笔者文化层次的高低。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有时使用汉语词比和语(日本固有词汇)要高雅得多。可见汉字文化已渗透到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以及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汉字文化包括的方面之广,内容多,内涵丰富,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表达的。因此,本文只想介绍日语中汉字的传入、汉字的改革及现代日语中常用汉字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敏 《对外大传播》2008,(11):58-59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可忽视 在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脑海中,对于“异文化”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文化,两国的异文化研究通常会将焦点集中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上。中日两国使用同样的汉字,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同一汉字表达的是相同的意义,两国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应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花,也有动物。在这幅图画中,囊括了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生物们千姿百态,或静或动,静的固着不动;动的生龙活虎,或奔走,或抓行,或游泳,或飞翔,都以独特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并改造着生物圈,同时又以动与静构成了和谐的、发展的生态大美。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不仅为中国人所使用,还远播海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汉字首先传入与中国邻近的朝鲜、越南和日本。直到明朝,汉字才第一次出现在欧洲。汉字在东西方的传播在时间、方式和效果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汉字的传播与中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汉字传播史也是中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唤起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也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汉字在由繁趋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繁体字和简化字使用的利弊,试图在汉字的繁简之间寻找出最佳的途径,一方面让汉字的发展顺应以简化为主的趋势;另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保护汉字中蕴含的汉文化因子,使其不因汉字简化,以及当今社会忽视汉字书写而逐渐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8.
汉字词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载体和印记,研究外语中的汉字词汇对研究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日语形成的过程中,日语用汉字书写的词汇及其使用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明治时期是日语由古代日语向现代日语急剧转变的时期,日语中汉字词汇的使用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时期日语中新出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相似文献   

9.
近代舟山     
展览中,一幅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浙江专辑”的图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图画中,大小船舶云集,钟楼、民居、教堂、码头、商铺等中西建筑鳞次栉比,卸货的码头工人、赶着马车的车夫、巡逻的警察、做买卖的生意人、挑担的挑夫等南来北往。再细看图画说明,这竟然是“极盛时期的双屿港: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数不清的白银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源于中国古汉语典籍,与古汉语语义密不可分。对这些汉字(词)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古汉语相应字词的关联,对准确理解日语汉字(词),避免误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强日语学习者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本文从辞书中选取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词),就这些字词在日常使用中对古汉语语义的保留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日语学习者学习日本汉字(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中,均存在着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由于隶变原因,汉碑中更是涌现出了大量的俗字。本文从汉碑俗字类型及其成因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解析俗字演变源流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丰富汉字形体的演变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礼仪黄瑞珍前言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互相依存;汉字沉积着中华文化的结晶;璀灿多姿的中华文化,也依靠汉字记录流传得更久远。朱自清曾说:“在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得从文字学入手。”①也就是说,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  相似文献   

13.
文鸽 《文化交流》2013,(10):F0003-F0003
2013年8月19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是50余年来汉字规范优化后的最新成果,也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演变的最新一步。这一成果,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该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4.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提出现代汉字学这个全新概念的第一人,周有光对现代汉字的字音、字量、字形、字序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周有光先生的《现代汉字学发凡》给中国高校现代汉字学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来,与扰攘一时的激进"汉字革命"思潮相对,始终有一种坚定守护汉字价值的文化力量。以章太炎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对废除汉字论的反击,破解了包裹着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字进化论,揭示了文字唯工具论的偏狭,高扬了汉字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承民族文明、维护文化一统的历史功能。抗战之际高涨的民族主义使得捍卫汉字的声音趋于高亢响亮,推演为一种醒目的文化现象。来自语言文学者的学术论断,在修正文化民族主义者言论偏颇和学理不足之余,更从语言与文字相合的视角较为准确地阐明了汉字的本质及其现代性改造方向,使得对汉字的认可以及经由汉字构建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努力获致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近代以来围绕汉字存废的持久论争,集中地展现了文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巨大冲突及其调适,对这一过程的历史考察,或许可以为今人思考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千百年来,江南在文人笔下,是"美""诗意"的同义词。江南是杏花桃花相间开的江南,是烟雨惆怅的江南,是多情的江南。江南人杰地灵、山青水秀,不仅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重文也是传统之一。江南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从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经典建筑风格,到乌篷船、青花瓷、油纸伞,到龙井茶、紫砂壶……别有一派恬静清新、温婉内秀的韵味。那么在一代名家的眼里,江南是一幅幅怎样图画呢?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18.
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础,部首的表意是通过部首的造字意图体现出来的,因此,明确部首造意对于掌握汉字字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说文解字》中部分部首的构意,并探究了部首造意与汉字字义的关系:部分汉字字义能够确定部首造意;部首造意可以进行词义类聚,并形成异体字、同源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汉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以统计和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为基础,阐述汉字构件的功能及其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语言文字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字,既能引起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兴趣,又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字字源入门》一书就是为了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汉字知识,学习掌握书写现代汉字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