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Willem和Van den的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将两轮冲击的复杂结构引入国内的流动性风险测试当中,通过对2008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压力能力较强.中国的国有银行在受到了第一轮冲击之后的流动性比率为67%远远大于中国25%的流动性监管要求.第二轮冲击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平均流动性缓冲变化率为49%,虽然较第一轮冲击之后国有银行的流动性有更多的损失,但是总体来说在第二轮冲击过后中国银行的流动性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3.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本文在阐述流动性风险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商业银行自身、中央银行的监管及金融市场外在环境等角度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加强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三种流动性指标,基于BDSS模型,建立了同时度量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三种VaR模型,考虑金融时间序列的尖峰性,构建了峰度调整的VaR模型,最后选取我国证券市场的样本,通过传统VaR、峰度调整VaR及基于三种流动指标的VaR共五种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基金投资组合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合成管理.  相似文献   

5.
央行一系列货币回笼的措施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开始出现趋紧的迹象,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局部或暂时性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控制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防范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由于液体流动性的存在,使得锥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不等于液体的重量;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角度,可定量地计算出反作用力,从而求出液体对底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虽然在整体上尚未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呈不断扩大之势,因此,应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信贷管理,强化结算管理和个人信用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资产减值准备,审慎开发新产品。强化风险预警工作,加快贷款证券化进程,科学制定流动性计划。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协议III首次引入了可量化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指标短期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为全球流动性风险监管提供了标准化工具。我国银监会引入LCR,和流动性比率共同作为中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分析LCR和流动性比率这两个指标的异同,对流动性风险防范与监管具有重大意义。总体看来,与侧重静态考核、表内业务监管的流动性比率相较,LCR更好地实现了对银行业务和风险的综合考量以及对流动性风险的提前预测,体现了全球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2008~2013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下三项指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相关数据,分析了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存贷比和流动性覆盖率同审计定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即针对商业银行来讲,人民币存贷比越高,流动性覆盖率越低,审计费用也就越高,而外币存贷比、人民币流动性比率和外币流动性比率对于审计收费并不存在影响作用。总的来说,注册会计师把商业银行的重点审计领域放到了监管机构所重视的方向,并对此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入代表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的虚拟变量(D),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Logit转换指标Y作为承压指标,用实际GDP增速、消费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房屋价格指数四个宏观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建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模型系统为基础,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了不同假设场景压力测试,测试范围覆盖了4个季度,发现GDP增速放缓、CPI骤降、广义货币供应增速放缓以及房屋价格指数升高均会使得不良贷款率短期内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从长期看,商业银行能通过模型系统内相互作用逐渐消化宏观因素变化冲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分析流动性危机的成因,观察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管理实践,从“功能观点”角度提出了流动性危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式的动荡加剧,金融风险层出不穷,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各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最终表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生存和发展,乃至一国的经济运行和政治动荡。因此,只有将其内部控制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有效的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在风险和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银行的流动性是其生存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几家典型的样本银行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表面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仍存在着流动性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结合以往评价体系建立了一套新的流动性风险评价体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行为视角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消费者行为决策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行为决策的分析模型,可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探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成因是源于商业银行的本质,即由商业银行作为提供即时性资金融通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所致;第二,挤兑作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生存常态,迫使其必须保持流动性。因此,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压力测试图     
《初中生》2012,(22):61
  相似文献   

17.
从流动性风险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认为非流通股本身就不具有那么高的流动性,如果强行T+1减持,则A股市场将被冲垮。国有股减持政策的设计应当顺应非流通股流动性风险的本性,顺应非流通股相对于现有A股不具有流通性的本性,以T+X制度缓解非流通股转流通对A股市场的冲击和给A股市场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还能促进我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流动性风险就是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本质。全流通问题可以归结为流通性风险问题,全流通问题的实质就是流动性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进行,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特别是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经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招商银行为例,运用VaR-GARCH(1,1)模型对收益率的风险值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建议,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分析研究,次此美国次贷危机所呈现的特征:一是低利率政策导致;二是多重关系下的利益链导致;三是次贷产品自身的陷缺和操作漏洞。给我国银行业的启示是:1.银行在开发和参与任何结构性金融产品前,必须深刻理解定价模型背后的各种参数及其对潜在风险的影响;2.应不断对自身的流动性进行压力测试;3.应结合与动态市场紧密关联的分析工具加强尽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