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枫 《兰台内外》2020,(12):8-9,16
论文阐述了以“体系分类法”和“分面分类法”构建国史档案体系类表和概念分面词表的过程和方法,并提出采用基于本体的语义技术是构建能适应历史学科动态成长的知识组织范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体系分类法,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专业性质及其它特征对文献情报进行系统化组织,提供从学科分类检索文献情报的途径,是现今所有情报检索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检索语言,其原理在其它较先进的检索语言中也得到应用和发展。体系分类法是怎样按学科、专业或问题聚类的呢?具体一点说,一个特定的学科、专业领域应当包含哪些重要的类目?类目是体系分类法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体系分类法将成千上万个类目组织在一个系统之中,类目所代表的任何一个知识部门在体系分类法中的位置都说明着这门知识在知识总体系中的地位、内容、范围以及与其它知识部门的关系,体系分类法对这些类目进行组织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自动标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阐述基于文献题名的自动标引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该系统是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的。文中说明了依据文献题名对文献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的可行性、从题名中自动轴词、以体系分类法为基础的自动分类用分类词表、自动分类规则及以分面分类法为基础的文献自动分类、自由体系自动分类、半自动抽词、检索系统的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检索功能保证检索系统质量的关键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更好地组织南海证据性数据,提高南海疆智库的检索性能,便于科研人员对南海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融合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族性检索和分面分类法的特性检索,构建了南海文献分类法,应用BERT预训练模型实现细粒度的多标签南海证据性数据的自动分类,并通过数据库技术将南海证据性数据分为12个面进行组配检索。通过以上方法赋予每一条南海证据性数据唯一的分类号和类名,形式化表示为南海证据性数据的数据分类=证据来源分类+证据的数据体系分类+证据的数据分面分类。从更细粒度的视角,实现数据分类,与粗放式文献载体的分类相比,数据分类更有利于展开数据挖掘,找到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关系,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是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组织对传统信息组织的借鉴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网络信息组织继承和发展传统信息组织的方法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组织对传统信息组织的借鉴,这四个方面包括用体系分类法完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用分面分类法改进网络信息组织;用分类主题一体化改造网络信息组织;建立一套科学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最后提出了网络信息组织研究和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对经济类文献进行分类标引的工作实践中,常遇到分类法的类目体系中尚未包括的新学科、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等难以确定类号的文献。本文试对知识经济主题特别是新型企业虚拟运作新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期权制激励等经济热点文献进行分类标引,并结合经济类文献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标引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分类与网站分类目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献信息分类方法对网络信息分类有很大的影响,但文献信息分类不是网络检索系统的最佳分类方法的选择;网络信息分类是以实用性为分类标准,文献信息分类是以其知识属性和文体形式为分类标准;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在类分网络信息时存在概念表达等方面的局限;分面组配分类法可能是一种较适合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网站分类目录是应用分类的方法对巨大的网络资源进行组织和揭示的有效手段;网站分类目录存在着多样的方式并与《中图法》对信息分类的标准不同;网站分类目录在其目录设置上都结合网络分布式互动性的特点采用多重列类的方法组织信息;建议网站在类目的立类、分类人员、概念表达上注重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8.
李敏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139-142
认为建立分类法类目体系应把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不能因强调文献的特征而忽视各学科的特性和运动规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5个版本对目录学类列所设子目的细目的扩缩变化,既遵循学科发展原则,也遵循文献保证原则。提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目录著作的列类应体现分类法对科学分类的遵循,组建一个完整的目录学知识系统,促进目录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图书分类是根据图书的学科知识内容或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图书资料的一种方法。在图书情报工作中,揭示图书资料知识内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类法,另一种是主题法。主题法主要是从具体事物、对象和问题的主题名称的角度来揭示图书资料的知识内容。而分类法则主要是从具体事物、对象和问题的学科性质出发,揭示图书资料的知识内容。当然,分类体系与主题系统并非是相互“绝缘”的,分类体系中有主题法的因素,主题系统中也有分类法的因素,二者所反映的都是文献的内容特征。特别是在当前,分类法与主题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图书分类法中有不少类目突破了学科的界限,按主题集中列类,将同一事物、同一对象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集中于某类目之下。但是,图书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来组织与揭示图书资料这个基本特征,仍然是不应改变的。在未来的岁月中,不论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演变与拓展,不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何现代化,图书分类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作用与传统手工操作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图书分类永远是图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组织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目录是图书分类的两个主要作用。●组织分类排架。任...  相似文献   

10.
分析利用本体来构建学科知识组织体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利用本体构建学科知识组织体系的一般流程,以情报检索学科领域的知识为背景,构建情报检索学科知识组织体系,利用Protégé工具对知识本体进行编辑,利用Ontoviz工具实现知识本体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共识与分歧:透析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静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08-110
分析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现状,总结业内专家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网络信息分类法及网络分类体系建设等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同时指出业内专家在网络分类法制定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并对其有争议的问题,如建立统一网络分类法、网络分类法原则的制定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分析了图书分类法组织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介绍网络环境下国内外主要的四部图书分类法电子化发展概况,总结图书分类法电子化的特点,从而探讨图书分类法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在类目体系构建方面涉及的主要问题,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指出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中文网站信息分类体系的调查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信息组织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根据网络信息自身特点加以组织,使其适应特定环境下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对Yahoo、Sohu、Sina三个网站信息组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的特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从图书馆的角度看信息组织和知识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是一个为信息资源建立检索点,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机构。立足于此,应明确几个问题:信息组织实是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标引不是信息组织的全部;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主要研究知识分类,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不是知识组织的全部。图书馆大可不必为自己的信息资源组织工作而妄自菲薄。表3。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6.
认为新环境下的信息组织课程是对传统“编目”课程的继承与发展。因而,在教学思路上,一方面,信息组织课程要保留传统“编目”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传统编目理论与技术又需要调整定位。同时,要强调信息组织理论素养和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组织课程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到信息组织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任务与职能,可采用层次化课程设置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平衡理论与实践,并兼顾各种载体和重视计算机教学。  相似文献   

17.
近十五年分类排架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系统叙述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分类排架及研究现状、分类排架研究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成就;指出分类排架研究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探讨传统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入手,分析各主要分类法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中的应用,并结合各指南工具,总结出各分类法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方面所他的调整。最后指出目前网络分类工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人才网信息分类的现状,指出了信息分类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按照科学分类和实用的原则,制订出适合网站信息组织的分类表。  相似文献   

20.
网站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的比较,阐述了分类法揭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