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西汉时期围绕汉匈关系,发生了七次大辩论,其中以平城之战前刘敬同主战派、汉武帝时期王恢同韩安国、汉宣帝时期萧望之与黄霸、新莽时期严尤同王莽的辩论最为典型。这些辩论涉及汉匈关系的定性、和亲与战争的抉择、匈奴在边疆政治中的定位、接待匈奴的规格、匈奴与朝代更迭等。辩论见证和加速了汉匈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项羽、刘邦是秦汉时期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二人事迹在司马迁著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中蝉联,形成鲜明对比,清楚地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因果关系,向世人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在这个大家庭里互为依存。秦汉时期匈奴族与中原汉族在政治、经济、风俗文化等方面相互交融,彼此影响。西汉盐铁会议记录由汉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整理,以《盐铁论》为文本流传至今,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盐铁论》六十篇论中,有二十四篇直接论及汉匈关系问题。汉匈关系的主流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争斗仅是局部、暂时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韩信是楚汉相争时期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大决战中,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战功。然而,对这一历史人物如何去看,说法不尽相同。这里,笔者仅对韩信自请齐王前后这段历史的一些有异议的说法,谈一点浅陋的认识。一、从择将看韩信因功封王的思想。韩信出身低微,属社会下层游民之类的人物。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和趁势而起的旧贵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指出:“一切战争都是对民族使用暴力”。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民族间的这种暴力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暴力就会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内容,对民族关系发生不同的影响。西汉中期的汉匈战争(汉武帝——汉宣帝时期)作为一种暴力,在历史上对汉匈民族关系的影响,就是以后所发生的汉匈战争的影响所不能等同的。这种影响从历史发展阶段的整体上看,是积极的,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下面就从诸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周到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龙头是关中,世界文明的高地在关中。《史记》成为记录与研究关中文化的奠基之作。在司马迁的笔下,关中是神明之隩、王者之地、改制之地、多士之地、柔远之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使长安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罗马向东。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灯塔,照亮了汉唐时期世界文明前进的航向。  相似文献   

7.
汉匈关系是贯穿汉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营和开发的一个重要焦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常激化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之间的矛盾.在此条件下,汉王朝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征讨、绥抚、分化、监护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演变归根结底,是根据汉匈双方实力状况对比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初涉及到整个汉王朝的历史的人来说,了解汉匈之间的关系发展,对学好这阶段的历史至关重要,也值得我们在当前发展民族关系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项羽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河西走廊不仅是匈奴的经济、政治与军事活动的主要基地,而且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匈奴政权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占领河西走廊也就成了两汉政府的主要对外政策.河西走廊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边境安全与统治稳定,关系到匈奴的盛衰存亡,因而,汉匈双方为争夺河西走廊在300年间曾发生了多次战争,最后以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远遁西方而为结局.两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在匈、汉统治政权中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定陶在秦代属于东郡,是济水以南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08年7月,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与楚将项梁在定陶及附近地区展开激烈征战,最终章邯击杀项梁,歼灭楚地义军主力。定陶之战楚军的战败,直接改变了当时反秦起义的格局,项梁的战死,导致了项氏家族起兵的核心力量,以江东八千子弟为主的江东势力受到重创,并对楚国的政局变化与随后发生的巨鹿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秦汉法律也不例外,作为调整和规范婚姻、户籍与土地、债与买卖契约等秦汉民事诉讼制度,从出土的简牍可看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足证"汉承秦制"说法之不诬。以时效、等级、"亲亲相隐"、"引经决狱"等诉讼原则为视角,探讨秦汉民事诉讼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深化秦汉的民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不例外,对《警世通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与日寇展开了生死决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六十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东汉桓谭与魏晋嵇康先后提出"琴德最优"论,借琴来宣扬各自的操守,二人所论有着不同的审美背景与审美取向。汉魏文人善鼓琴,并拥有高深的琴技。他们特别重视琴,且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琴结。汉魏文人的琴结,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代表的是汉魏阶段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北地郡的设置及变迁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活动密切相关。北地郡为秦灭先秦戎狄义渠所建,西汉时期屡受匈奴所扰,汉武帝征战匈奴,北地郡达到鼎盛,东汉时期始终为羌人起事所困扰,被迫屡次内迁。  相似文献   

20.
从《孙子兵法》视角出发,探究所得巨鹿之战中项羽胜利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项羽能够与民同心;其次,项羽在平日宽待士卒却不溺爱骄纵,赏罚分明;再者,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项羽强调速战疾战、奇正配合、死地后生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