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69-272
阐述了大型仪器面向本科生开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了制约大型仪器面向本科生开放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吉林大学针对本科生开展大型仪器使用技能训练的实践方法,并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证明了长期以来被定位于为科研服务的大型仪器完全可以面向本科生深度开放,为高端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
大型仪器具有研究和教学双重功能,能否使用大型仪器是体现理工科本科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型仪器向本科生开放所面临的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①从管理体系着手,建立仪器网络管理系统及预实习培训机制,为大型仪器的开放创建保障条件;②开发出系列能体现大型仪器特色的实验项目,结合项目对本科生开展开放实验教学。以同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例,详细介绍了该举措的实施情况,分析了教学效果,并对该项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型仪器管理人员是大型仪器管理与使用的主体,承担着大型仪器的管理、使用、功能开发、维护与维修等工作,是高校教育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本文就如何提高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械类本科生教学需求,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设计了机械特种加工教学案例“超声化学机械抛光(UVCMP)实验”。通过该案例,学生可全程参与蓝宝石UVCMP正交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表征样品特性;对蓝宝石UVCMP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该实验有利于学生激发科研兴趣,培养科研素养,启迪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大型仪器的快速增长,为地方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出现了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大型仪器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等问题,造成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针对地方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建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管理队伍、健全完善大型仪器管理制度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等策略,提升地方高校大型仪器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完全对本科生开放的原因,探索了大型仪器设备对本科实验教学开放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本科生仪器分析选修课,大型仪器设备对本科实验教学开放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这一做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型仪器和学科前沿知识及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能否使用大型仪器是体现理工科本科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大型仪器用于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大型仪器引入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利用现代化测试技术对传统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型拓展的教改思路,同时列举了多个教学案例,分析了教学效果,并对该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曹培  杨阳 《科教导刊》2023,(36):10-12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源,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型仪器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培训制度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应用改进措施:从实验教学内容入手,开发设计能发挥大型仪器特色的实验课程;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为大型仪器向本科生开放提供条件;制订多元化评价标准,完善大型仪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指标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型仪器在高校实验教学以及科研测试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培训与服务是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中大型仪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多模式的探索,建立了分类培训、传统现场培训与线上视频培训相结合及统一开放培训与定制专场培训相结合等方法,优化了相关培训管理制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使仪器培训高效可行,培训成效显著,有利于充分挖掘大型仪器的最大使用潜能,发挥最大使用效益,促进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英国高校大型科研仪器三级共享平台的建设及管理模式的介绍和总结,借鉴英国在大型仪器的管理、共享使用、维护及技术支持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结合我国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建立适应我国科研环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完善共享平台的开放管理制度,提高大型仪器的科研产出比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