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专业课中努力挖掘思政元素和开展相关拓展活动是实践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具有人文与科技双属性的VR场景制作课程是实践课程思政的绝佳载体.文章深入分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重建VR场景制作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树立技、术、心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业经营与工业沙盘”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建设模式,把大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进行交叉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企业运营流程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国家提供优秀的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信息化教学的新发展,全面推动课程思政高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各校教学团队致力于开展专业课程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章以福建省邮电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及内容改革为例,通过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构建全新课程体系,探索在多平台混合教学模式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期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载体,推动课程思政全面、高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必然要求,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在思想、理论、实践上都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当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模糊、课程思政内容浅融入难融入、师资队伍联动少、缺乏相关保障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形式融合、平台建设、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培育思想政治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8.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领着一场全新的课堂革命,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全面进入快车道。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物理实施过程出发,深入挖掘“力学”部分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员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无形中造就大国工匠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育一流航天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5个方面入手,构建基于ADDIE模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出应用推广的具体路径,借助统计学分析方法科学量化评估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应用推广应立足创新创业基本认知、思维开发和实践能力培养;基于ADDIE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民族情感和能动性的LSD多重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情感和能动性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郭丽莉 《教育观察(下半月)》2022,(16):45-48
鉴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理属性和学科特点,在专业主干课程中系统地进行思政建设是商务英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在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宗旨、模式和实践方面展开了探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遵循“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按照“二线三段五环”的总体教学设计思路,以实现思政建设的重点性与统一性相结合,达到“一课一思政,一课一亮点”。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推动,传统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越来越多,国学课程是传统文化课程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基于这样的要求,以所在院校进行的国学课程改革实践为依托,尝试构建一种融入课程思政因素的国学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全方位育人,为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提供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和“主渠道”,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是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重要作用,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和专业知识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实践,深入挖掘梳理课程德育元素和育人资源,在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元混合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融合共振,强化课程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专业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联动协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期,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勇奉献、能熟练运用英语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结合场景教学法,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外语能力同步提升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综合英语》课程组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对思政课融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探索,即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尝试对思政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提出了设想,并以一篇课文为例详细而具体地进行了教学方案设计,旨在培育学生求真向善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的顺序授课模式忽视了课程知识的关联和交叉,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不能达到高职“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多课程融合为一教学模式实现了项目驱动下关联课程的并行授课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选择和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现实需要。以思政课程为中心画好高校育人“同心圆”,提升教师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素养,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支撑保障等,是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思想,构建彰显学科性质和育人价值相统一、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体系,有助于提升课程铸魂育人功能。在实践路径上,一要构建强有力的融合推进机制,二要重塑高中教师的职业信仰,三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四要健全协调高效的督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此,高等岩体力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了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