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对永州市劳动力就业现状及特点,劳动力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永州就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赣西老区小江西村的社会建设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建设仍十分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村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加强小江西村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促进村民增收,夯实经济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服务,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保障村民安居乐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劳动力需求增长缓慢以及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其中后者包括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和部分失业人员等待性失业。  相似文献   

4.
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天津市2003年的家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态势;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了农户非农就业的概率、非农就业的工资率和非农就业的稳定性,而且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容易在第三产业就业.  相似文献   

5.
知识技能、劳动力流动和健康人力资本及其投资通过对劳动力就业率、参与率、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分配等各方面产生显著效应,从而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实现。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在知识教育质量不变的基础上加强创业型教育和适应型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身体素质、职业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确立劳动力人力资本产权和劳动力就业的市场价格机制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困境,成功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大学生就业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部门偏好和地区偏好。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认为地区间收入差距相对悬殊、转换工作的成本较高、社会保障差异巨大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就必须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福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指出福建农村劳动力存在区域间相对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加强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五项政策建议,这对于解决福建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虎 《现代企业教育》2008,33(12):152-153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缺失的原因及表现,认为当前加强我国农村民主监督的主要对策是:确定监督主体,加快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素质,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加强沟通,优化监督信息,确保信息通畅;注重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建设;提高农民政治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资源消费的特点及其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创性的提出征收劳动力资源消费税新税种。通过征收该税形成的收入进行转移支付,用来以补偿劳动力再生产的特殊需要,如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资助、贫困学生的补助或奖学金等,也有利于缓解因劳动力流动而形成的的区域间财政负担和财政收入横向不公平。  相似文献   

10.
造成我国南方农村村民文化生活贫乏的主要因素在于: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村民经济收入低下,且居住地疏散以及山地区域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南方农村村民成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双贫穷户,这对社会主义新衣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消极影响及不利因素,要消解这些影响和因素,必须要倡导现代先进文化;改善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素质;激发、调动村民的参与意识;合理迁徙、整合村民居住地,改善村民的生存环境,以满足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阜阳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发现低端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职前接受技能培训的很少,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流向了劳动力市场。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各相关主体分别存在着功利性驱动、实效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提出理顺职教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劳动和教育部门职能;盯住就业市场,增强培训实效;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分流制度,实现职业教育向义务教育渗透及建立健全就业引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河北省体育学院及体育系的有关领导、辅导员和毕业生就有关就业状况进行了解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发生着新的变化;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和就业地点;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就业目的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职业收入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会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而社会资本的使用会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笔者通过交叉表分析,发现利用社会资本完成就业的通常是自身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教育仍是影响就业的最关键因素,社会资本处于辅助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湖北恩施自治州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转移中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摆脱贫困的必经途径,受教育程度影响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社会流动。建议民族地区要优先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国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保护伞。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两大方面,以期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有效解决我国突出的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本科毕业生因接受高等教育形成的能力增值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能力增值越多,毕业生求职成功率越高,越有可能找到工作,也越有可能落实就业单位;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增值对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求职策略、就业观念在能力增值影响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和就业选择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与部分中介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本科毕业生既要增强自身与劳动力市场要求相适应的各项能力,同时也要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采用适宜有效的求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条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统筹就业是一个利益协调和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和不少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基本理论分析模型,在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下,分析和论证政府、企业、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在城乡统筹就业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分析城乡统筹就业的约束条件,提出政府收入、经济增长、人力资源本结构是约束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因素,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者说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提高,是决定城乡统筹就业的根本条件,也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湖北浠水县、监利县等19个县(市)区农户进行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流动就业尤其是近期农民回流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第一,制度转型和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促使农民工回流返乡的宏观影响因素;第二,农民工相对收入的减少促使农民工就业决策形成短期回流,并对农村内部潜在的劳动就业市场形成冲击;第三,农村内部劳动力大量闲置,缺乏就业创造机制,造成回乡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助推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以皖北地区为例,重点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影响农民进城就业的主要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受性别、年龄、非农收入比重、交通状况、就业途径、培训以及社会评价作用明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是造成进城农民双低就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对收入函数进行了方差分析,用城镇地区不同收入等级家庭收入比值代表收入差距,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证实了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是二次的,收入差距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经历了扩大、减少到绝对减少三个阶段。因此,应从促进就业、引入平等竞争机制和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作用等方面,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