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供应链平衡条件下建立了包括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供应链网络模型,该模型允许传统交易和电子交易模式,商品需求是随机的;同时考虑生产商和分销商进行多属性决策,包括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最后给出了供应链平衡模型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2.
"农超对接"是我国超市发展的第三次革命,它实现了产销对接,降低了渠道成本,是当今世界农产品销售的主导模式。通过建立数量、质量、价格、收益的供应链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出供应链稳定性的具体数值,并给出了提高其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消费者体验差异的角度探讨企业实施同价模式的最佳市场条件,对不同销售模式下企业的最优价格与服务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实行同价模式后,利润总是降低的;异价模式下,线上价格及利润与服务敏感性无关,与线上零售商规模正相关,线下服务水平、价格及利润与服务敏感性正相关,与线上零售商规模负相关;同价模式下,最优定价、线下服务水平以及整体收益与服务敏感性呈正相关,与线上零售商规模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传统零售渠道中的制造商需要决策是否选择线上直销渠道,故构建了传统零售供应链模式和线上直销供应链2种模式进行对比,其中制造商在零售供应链中独立完成产品设计,而在线上直销供应链中与平台共同完成产品设计.通过博弈模型和数值模拟对2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约束制造商的设计能力足够低和平台费率足够高以保证线上直销渠道可行的情况下,只有平台的技术努力在特定范围内时制造商才会选择直销渠道;外生的平台技术努力正向地影响制造商决策,而当平台技术努力为内生时,平台技术努力对制造商决策的复杂影响通过平台费率和平台成本效率的交互作用反映.制造商和平台应综合考虑制造商的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强度和平台的成本效率,为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制定各自的努力决策.  相似文献   

5.
李燕  邓酩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4):123-127
供应链环境中,分销商Agent的信誉评估和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供应链环境的不同情况以及生产商与分销商间Agent的实际特性,将直接信任、推荐信任和承诺信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度量模型—DRC信任模型,然后相应给出生产商Agent选择分销商Agent的决策算法,并应用在协商关系网中。实验表明,基于DRC信任模型的平均合作成功率要高于普通信任模型,能较好地应用到复杂多变的供应链合作系统,增加所选取的分销商Agent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09-112
当前,国内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仍存在市场定位不清、渠道发展失衡、整体协作性差、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完善带来了一缕曙光,并助推供应链发展逐步由产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由单一发展转向互融共生、由盲目生产转向精准定制,为了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要做到明细目标,把握市场形势;依托技术,拓展零售渠道;价值导向,构建关键流程;优化功能,保障持续盈利。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是供应链的最终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供应链所有成员的行为。基于此建立的供应链中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表明不同决策机制下制造商的单位碳排放减少量对供应链成员决策的不同影响。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会影响不同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的绩效,即两种决策机制下的碳减排水平相同,但集中决策下的收益和产量均高于分散决策情形;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或者减排成本影响因子下降,都将使得供应链各成员的利润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投人更多的资源进行减排。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流通企业的盈利潜力和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以河北省为例,流通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库存占比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流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如加强供应商管理;发掘客户资源,鼓励商家进行连锁等多种模式的渠道建设;鼓励各种网络销售模式的发展壮大,拓宽流通企业的销售渠道等。  相似文献   

9.
郭利 《陕西教育》2009,(7):232-232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通常所说的采购,仓储,零售等都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只有站在供应链的高度对企业内外不资源进行整合,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才能增加顾客价值和在全球化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新鲜度、零售商的增值服务水平和产品的销售价格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构建了由一个风险中性的供应商和一个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决策模型,分别研究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模式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通过设计双向成本共担与补偿策略的混合契约,激励供应商提高保鲜努力水平、零售商提高增值服...  相似文献   

11.
在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失调的背景下,从农超对接的视角对果蔬农产品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进行分析,验证了在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中同样存在“双重边际化”效应。通过建立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决策下的最优决策模型,得出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可以使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共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流通企业的盈利潜力和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以河北省为例,流通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库存占比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流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应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如加强供应商管理;发掘客户资源,鼓励商家进行连锁等多种模式的渠道建设:鼓励各种网络销售模式的发展壮大,拓宽流通企业的销售渠道等。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生鲜农产品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之一。针对因电子商务和生鲜商品的自有属性叠加导致的消费者网购生鲜意愿欠缺、生鲜电商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引入质量承诺因子,构建基于质量承诺的两级生鲜电商供应链协调模型,量化了质量承诺对吸引消费者购买、促成生鲜电商交易的作用,证明了不同供应链主体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实施质量承诺均能够实现生鲜电商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并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单位成本及消费者购买量对质量承诺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对生鲜电商供应链绩效改进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倡导的"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提供新思维、新方式、新动力、新模式,积极探索农产品"线上+线下"的新销售模式,拓展以互联网推动传统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供应链模型进行了理性审视,并对这种教育供应链的类型、决策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育供应链的决策模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两种类型,分散式决策下由于高校和学生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教育供应链的绩效低于集中式决策下供应链的绩效.文章最后从协调机制、信息共享、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风险共担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育供应链绩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商强烈冲击下传统制造企业多渠道销售系统运作管理问题,基于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多重企业多渠道博弈模型,证明均衡解的唯一性和存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收敛的欧拉算法,并借助数值案例进行模拟实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电商的迅猛发展并非一定迫使企业由线下渠道转型到线上渠道。当线下渠道成本增大时,企业线上渠道和分销渠道能降低线下渠道带来的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7.
手机生产厂商的销售物流管理存在库存压力大、销售形式单一、市场响应滞后、消费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手机生产厂商在电子商务B2C能力提升下搭建电商销售库存平台,以"线上线下"的销售强化供应链管理,建立符合当下市场机制的销售体系提高物流的市场响应速度、借助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搭建渠道信息反馈通道。最后提出了手机生产厂商如何进行管理创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市场讨价还价能力等方面对原有的农产品供应链产生了冲击,形成了一种农产品家庭农场式供应链。这种农产品家庭农场式供应链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产品质量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从家庭农场主体地位保证、政策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风险共担等方面保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的两级分布式供应链结构中,考虑广告投入影响需求时渠道回扣契约与供应链协调。对比分析供应商基于订货量回扣和基于销售量回扣两种契约类型,分别考察每种契约的供应链成员决策和渠道协调,讨论需求的期望和方差随广告不同增速对契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不断结合,依次产生了以AFR、VMI、CPFR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上进行了有继承却又相异的安排,这种继承性与相异性体现在计划协调供应链管理的复杂过程中。因此,对比评价三种典型管理模式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程度。有助于改进供应链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有助于企业在决策时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合理的管理模式,探索一条组合应用几种模式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