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全方位教育管理理念,是涵盖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教育.依托高校食堂开展好食育工作,对改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食育侧重的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对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就开展食育工作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食育即通过各种食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食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纵观十余年来有关幼儿食育的文献,再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最后梳理出目前我国幼儿食育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日后我国幼儿食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如何跟讨厌吃蔬菜的中小学生作战,让他们吃得更健康愉快?日本政府有办法。他们将每年的6月定为"食育月",并推出了"微笑餐桌",而学校已成为推动食育的关键场所。东京千驮谷小学,致力食育3年多,除了将食育纳入各科教学,也结合社区  相似文献   

4.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任务。当前幼儿食育存在"餐桌"食育、完成"任务"、脱离幼儿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场馆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幼儿食育可表征为教育的情境性和全域性、以"学习者"为本、走向学生生活世界三个层面。以此为基点,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场馆合作、建设虚拟场馆教育平台、组建具有创设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幼儿食育评价标准四条路径推进幼儿食育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食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历来讲究"吃",一日三餐里都蕴含着大学问,吃饭的过程使食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科学的饮食模式,并逐渐形成健康饮食观和世界观,达到以食养德的目的.小学是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挖掘食育课程资源,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25):181-182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食育"的内容相当丰富。本文作者巧妙地将"食育"与自然角探究活动、生活体验室活动结合,三者一气呵成,寓"食育"于自然之中,寓"食育"于生活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对萝卜的兴趣,并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以生活体验室为着力点,设计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让幼儿做健康的人、做幸福的人。食育文化旨在以幼儿为本,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入手,引导幼儿认识食物、食品;了解绿色、环保;掌握文明、礼仪;懂得尊重、感恩;感受付出、回报,在食育文化塑造中让幼儿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行为习惯。为此,就食育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俞花 《天津教育》2020,(3):133-134
小学生的食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这个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早已不是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学习机器,而是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健全的学生。因此,本文就基于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小学生的食育教育为载体,对关于开展小学生食育教育的策略探究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9,(4):53-57
日本是"食育"最发达的国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战略。日本的食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间充斥着各种经验和不足。深入研究日本的食育发展史,对于我国开展相关教育,少走弯路,增强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的食育发展历程,总结了三次食育推进计划,提炼出了日本食育的经验和实质,对于发展我国的食育教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11.
食育,即关于"吃"的教育,是通过饮食观念、营养、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知识教育,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开展食育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2.
宋晓婷 《快乐阅读》2013,(12):108-109
在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幼儿"食育"尤为重要。饮食教育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成人应通过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心灵体验、营造关爱环境、弘扬食文化等手段,以应对当下食品方面的种种危机,并起到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弘扬我国传统膳食文化的作用。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有效的食育必须从婴幼儿开始。  相似文献   

13.
食育的艺术     
<正>幼儿园食育应该讲究美感,注重情趣。幼儿园餐厅环境的色彩、布置,餐具的精致讲究,各种食材食物的艺术造型、视觉效果,进餐时的优美音乐,餐巾纸的叠放艺术,选餐时的营养搭配,细致的进食护理,充满童趣的食育课堂,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有品位的生活。因此,我们在各实验班开展了以幼儿自选、自拼,轻松优雅地进餐为主题的"食之美"系列食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重心由重分数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转移。在如今幼儿园、小学都设立食堂的大背景下,"生活即教育"与"做人,做健康人,做幸福的健康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本文将陕西关中儿童食育礼仪、文化传承与小学实践类课程及社团活动结合,着力于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食育活动,了解关中食文化与相关礼仪,在文化熏陶与传承中培育健康的饮食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进而学会选择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本文旨在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食育礼仪文化融入于儿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黄芳 《成才之路》2022,(4):104-106
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和习惯,让幼儿懂得食物的来自不易,学会爱惜粮食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开展食育课程.文章从依靠相关教学、实施食育课程,借助游戏形式、开展食育活动,通过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直机关幼儿园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入手,致力于以食育研究助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以“食”为基础,以“育”为核心的“463”食育体系,对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园幼儿的健康指数逐年提高,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食育”一词虽然源于日本,但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食育,且食育思想和其他文化一起,都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组成。现代食育需要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并系统地将其发展、延伸表达出来以适应于食育的普及和推广。因此,现代食育制度的建设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获取长期效益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历史遗存、教育模式、饮食风俗习惯等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袁丽 《中国教师》2024,(3):6-10
食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面向。本研究认为食育的内涵包括了指向达成身体健康和指向完满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目的。学校食育文化有着对中国传统食育文化的内涵延续,包括尊重劳动的价值、重视礼仪和道德的养成以及追求审美与创新,也有来自对他国食育文化的借鉴。学校食育文化建设的维度应包括食育精神、食育物质、食育制度和食育行为。从食育文化建设的工作要义来看,可以分为学校管理者工作层面、班主任工作层面和学生层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育新幼儿园食育环境的创设、食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健全合理饮食与健康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探讨有效的食育实践策略.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形成幼儿园师幼健康理念,均衡饮食,科学规范卫生保健,并促进幼儿动作协调发展,产生愉快情绪,养成良好习惯,让幼儿能自主、自在、愉快地获取营养,做自己和生活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发达的食育文化,但历史上的食育并不被国家政权或政府认为是自己的职责,它主要以经验、习惯在大众和民间社会存在,知识分子和慈善家出自仁善之心的努力作为,对社会食育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食育文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大时间跨度的历史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食育困境,危机与希望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