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金金 《体育科技》2022,(5):146-148+151
在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结合中职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从学校层面提出面向人人参与的中职校园足球的实施路径:以足球结构化教学为基础,开展校园足球课程,营造良好校园足球氛围;以足球社团为依托,开展课余足球锻炼,打造校园足球特色项目;以校内外足球赛事为起点,参与各项足球赛事,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此外提出与本土城市职业足球乐部进行体教融合,尝试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人才梯队建设以及青少年业余教练员为就业渠道等新路径,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辉波  杜鹏  张东辉 《新体育》2022,(10):57-61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从中小学基层的视角剖析校园足球发展遇到的六方面问题:学校的管理基础待夯实、参与基础待巩固、科学训练的师资力量待加强、比赛体系待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待系统化、校园足球文化待营造。以十二年一贯制集团校为例探析校园足球在中小学的六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校园足球需要深度体教融合,形成相互支撑,建立校园足球发展的载体基础,加大参与人群数量,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建立三个学段的“金字塔”式培养体系,一贯制、一体化培养。”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梳理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经验、困境,提出发展路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经验:全面加强政策协同,构建发展体系;持续增加经济投入,强化全方位建设;加大校园足球宣传,增强文化自信;多元引入社会力量,发挥育人价值;打造足球育人环境,融合生态元素。困境:发展体系建设尚需提升,经济投入监管有待加强,校园足球文化亟须打造,育人理念融合有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仍需推进。路径:形成合力,提升发展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加强经济投入监管;多措并举,打造良好的足球文化;融入理念,营造全面的育人环境;科技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娟  王娟  陈辉 《体育科技》2022,(5):46-48
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协同发展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必经之路,珠海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协同的主要模式有项目型、交换型和发包型协同。研究认为,相关利益主体各自的行动逻辑与行动目标导致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协同不畅。体教融合政策下,珠海市校园足球与社会青训的有效协同需要:嵌入以青少年足球“教育-普及-提高”为“主线”的全局协同,实现政府-学校-青训多元参与的领域协同,形塑以“教育系统青训”为主场域的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5.
《校园足球》2021,(1):80-80
2021年,《校园足球》杂志将进一步根据国家对校园足球的总体布局与实施纲要,结合教体融合的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来设计话题。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向,探讨合理、系统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方法,呈现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成果,为广大一线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提供展示与共同探讨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8,(1):69-71
从教体结合的角度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校园足球"教体结合"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归纳了其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校园足球发展的有效措施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罗湖区校园足球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构建起全区校园足球管理机制;以俱乐部为引领,建立了罗湖校园足球联盟;极力发挥足球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积极落实足球课程,让更多孩子参与足球活动;并进一步探索建立教练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基层教练员执教水平。从而,促进了罗湖区校园足球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对2020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4万所的政府"承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已刻不容缓。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H省校园足球开展总体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省域校园足球推进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各层级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基础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刚"性政策不足、安全保险制度和督导评价体系亟需健全与完善、教育与体育部门缺乏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省域校园足球未来推进的发展策略:健全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多措并举方式,夯实师资保障条件;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因地制宜,保障经费与场地;深化认识,全员参与,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深入开展;厘清职责,创新机制,促进教体融合。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现阶段校园足球的活动背景,以辽宁省校园足球开展情况为例,从体教结合角度研究我国校园足球体教协调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和举措,以期为我国校园足球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校园足球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学校各级地方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奖杯和名次导致校园足球“荣誉化”;体教分离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妨碍了校园足球发展的稳定;学校对校园足球存在认知和定位上的误区。建议: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构建交流平台,培养合作精神;加强思想建设,学会宽容理解;打破传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困境,发现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课程质量、丰富课余活动;进一步打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素养;完善场地设施、助推校园建设。然而,目前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政策目标性不足、制度化不够完善;开展途径单一、内容和形式亟待丰富;专业师资支撑性不够、理论知识需进一步构建;基础建设缺乏、文化“硬”实力尚待完善等困境。提出要基于体教融合,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目标性政策;丰富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建设形式和内容;增强体育教师文化修养、培养理论意识与能力;优化体育文化氛围,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物质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以立德树人为分析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校园足球能弥补青少年德育教育缺失,培育其健全人格。研究认为,校园足球合乎青少年德育开展方式的具象化要求,能够将其日常活动与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有效地联接,是塑造健全人格、培育伦理规范、引导伦理情感的示范运动项目。校园足球必须充分融入到知识传授和德性培育的整体诉求中,秉持体教结合、体德共建,围绕德性之挺立这一中心展开;采取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来考察学生,通过成绩、德性、特长等多元评判决定升学结果,为青少年创造培育德性、发展个性、强化体质、增进爱好的广阔空间;通过扩展校园足球参与主体,释放其德育功效,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体验德性、力量、技术与美学的熏陶,进而引发青少年与教师、父母的情感共鸣,是实现校园足球德育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校园足球》2021,(1):28-29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满天星”训练营创建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0]2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  相似文献   

13.
回顾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历史,明晰体教双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选择与态度。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足球未能实现体教融合发展,存在体教分离、锦标主义倾向严重、政策执行乏力和背离社会转型方向等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效率、公平和可持续等要素相距甚远,这不仅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的职业俱乐部引领、多体系融合发展、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政策有效执行等经验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提出,我国青少年足球应明确体教融合责权利、搭建体教融合竞赛体系、建立体教融合监督评估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公益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校园足球启动已近3年,各省市地方学校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及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新校园足球却遇到一些诸如运动员出路狭窄、教师教练缺乏、校园场地不足等新的困境。这些困境从"学""教""用"3个方面制约了新校园足球进一步延伸发展。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非常成功,对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样板,通过分析其成功的因素来解决我国新校园足球发展所遇到的新困境,结合我国新校园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思路,进而促进新校园足球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动力、困境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体育与教育的渊源、体教融合发展的制度与理论基础、体教融合新内涵等问题进行梳理发现,1987—2020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根柢,新时代为体教融合在价值、功能及目的等方面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分析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体教融合面临以下困境:1)多元主体共治体系尚未建立,融合理念认识模糊,发展领域有限;2)教育功利化,恶化了体教融合改革与发展的社会环境;3)体教融合部门思维尚未破除,缺乏统筹部署,融合活力有待激发。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体教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部门或产业互融互通、边界模糊的特点,提出构建以自生为基础、以共生为常态、以再生为愿景的体教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依循自生—共生—再生的进阶逻辑,提出打造体教融合共享平台和再生体系,拓展体教融合发展领域;变革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宣传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营造体教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破除部门思维,强化统筹部署,激发体教融合活力,释放体教融合乘积效应等实施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需给予...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9):843-84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A-G-I-L"框架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的内在联系,即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适应青少年足球发展需要;青训与校园足球的共同目标是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是各自功能的有效整合;校园足球融入青训体系的模式维持。对融入过程中面临的"相互适应"中的困境、"目标一致"的困境、"功能整合"中的困境及"模式维持"中的困境进行分析,为日后足球发展研究提供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足球改革背景下,文章对农村校园足球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为我国农村校园足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我国农村校园足球开展面临的困境有环境不好、观念落后、师资不足和场地较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校园足球政策和农村校园足球自身优势是我国农村校园足球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应从政策层面给予农村校园足球支持,将农村校园足球融入校园足球体系,提高农村校园足球师资水平,改善农村校园足球场地设施。  相似文献   

18.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座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当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对策: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出台扶持力度大、管理目标具体的校园足球相关文件;建立政府主导,教体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场地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校园足球活动的规范化训练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马兹曼尼安-萨巴蒂尔政策执行模型,对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潜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体教融合政策执行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多维复杂综合工程,政策本身的规制能力、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诉求都充满着对体育的倾轧与束缚,更是制约体教融合政策执行的重要掣肘因素。突破体教融合政策执行困境,必须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政策配套体系,形成具有耦合效应的体教融合政策群体;加强体教融合政策宣传,寻求目标群体认同,形成促进目标群体持续参与政策执行的逻辑机制;注重配套政策文本的渐进性和可操作性,明晰体教融合政策规定,防止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异化;拓宽政策资源,优化执行环境,营造政策执行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深圳实验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研究发现: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一体化管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模式使校园足球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体教结合让校园足球文化充满活力;足球教练员团队建设的不断强化、自编足球教材的统一使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教育元素的渗透,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