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全景式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新主流”电视剧的又一佳作。《觉醒年代》通过蒙太奇手法、不同色调和色彩对比、运动镜头渲染、远近景切换、越轴、音乐及隐喻镜头等视听元素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社会环境,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的历史情境,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诸多献礼百年建党的红色影视"井喷"式亮相,尤其是在央视频道播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文章以《觉醒年代》为例,从红色影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重要价值着手,分析红色影视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结合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理性思考和有效策略,将红色影视更好地渗透于高中思...  相似文献   

3.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该剧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质资源,有助于中华儿女从中汲取奋进力量。置身"觉醒年代",我们要体认如磐初心,铭记丰功伟绩;赓续建党精神,锤炼党性大德;点赞不老青春,勇担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觉醒年代》深刻反映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好地诠释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美学内涵。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从剧本、拍摄、剪辑、表演的角度分析该片的审美价值:精心打磨剧本,筑牢审美基础;精细跟踪拍摄,营造审美情境;精密制作剪辑,聚焦受众审美;精抓选角表演,满足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语文有一篇来自西部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该文通过描写西部三次落日之美,来展现西地平线上的风景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很多人读过本文之后都会认为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的确,"壮"是本文"世间有大美"的主旋律,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壮"周  相似文献   

6.
想起电视剧《红楼梦》,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的一曲《枉凝眉》就会在耳边响起。其音律之美、韵味之足,令人回味无穷。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王立平对着无数电视观众,提起一句话"有一首歌被记住是幸福"。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位音乐人的肺腑之言。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7.
1990年《渴望》的出现标志着大陆电视剧创作步入了成熟期。此后,大陆电视剧创作就呈现出了主旋律和通俗电视剧双峰并峙、异彩纷呈的共同繁荣的创作格局。这期间,主旋律电视剧共有改革、历史、军旅、反腐四大热门题材交相辉映,通俗电视剧则以古装、言情、公安、家庭和情景喜剧五大类型剧吸引着观众。  相似文献   

8.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是晚唐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经刘欢作曲、姚贝娜演绎后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之一。在《甄嬛传》中该曲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将美学效果展现的淋漓尽致。"音画美"主要从"辞藻美"、"音乐美"及"音画结合之美"来剖析,从而体会其人物情节及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国的女性意识一直在不断觉醒,并在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兴起,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娱乐性无疑悄悄影响着电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躯体修辞"和"欲望叙事"曾经成为电视剧彰显女性意识,反抗男权社会的方式,但是却又悄悄落入男权社会"窥视欲"的樊笼之中。新时期,一群女性编剧电视剧逐渐突破传统女性意识的表达,诉求女性自我情感需要,认同男女性别差异性平等,从男女二元对立逐渐走向两性和谐,她们的这种表述方式为女性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后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着重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强调监督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吸取了建国以后党在民主监督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强调制度监督的决定性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 ,为党和国家的权力监督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过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监督思想在可操作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历史条件。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自身重要职责,深化对内容体系的把握,积极拓展渠道、途径,努力扩大群众基础,坚持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准备到建立的历史过程。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是组织上筹建党的开始,并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同党的历史发展相联系的,经过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逐渐锻造成为光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丰富经验。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从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22年。正确认识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在这件大事中,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思想上,深入学习研究、多种渠道传播、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在组织上,培养优秀人才、适时酝酿建党、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实践上,助力五四运动、支持工人斗争、推动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实践基础,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不间断地开展反贫困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经验。党在建国初期提出“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反贫困斗争的序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小康行列,反贫困斗争取得初步成效;进入新时代党提出全面实现小康,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性地提出“四个现代化”伟大纲领来擘画小康之路,取得了反贫困斗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了两次历史性的变化。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保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深化我院的改革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并重。  相似文献   

19.
192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即井冈山时期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经验,经过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实践,在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指导下,并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路线初步形成。这一建党原则,不仅对于当时红军党的建设,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使我党首次成为局部地区的执政党,毛泽东作为其领导者,开始了以执政党领导者的身份对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对毛泽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予以反思,对于加强当前执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