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6,(2):15-18
高校执行财务信息公开,是对高校财务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是增进财务互信的有效途径,是尊重相关利益人的重要表现。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中,存在高校对财务信息公开不够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标准和平台不一致,高校缺乏对财务信息公开的奖惩机制,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状况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现状,应建立健全网络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网络环境安全的管理与维护,正确利用网络反馈信息进行财务信息公开内容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高校信息公开对实现高校有效治理、预防高校腐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还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而"善治"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善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公开更加注重回应性、注重双向问责体制的建设,今后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应该在高校的公开意识、机构设置、平台建设和问责体制设计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推行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办学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学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由于认识、制度、体制、监督等因素的不到位,当前高校在推行校务公开中还存在不规范、不真实、随意性大等问题。推动校务公开在高校深入开展,要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校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任丽  陈思远 《大学教育》2019,(3):196-198
针对目前高校治理现状,高校应从大学"管理"到大学"治理"的转变入手,提出高校办公室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高校办公室引领制度建设、做好督查督办、推进政务公开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的路径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推行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办学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学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由于认识、制度、体制、监督等因素的不到位,当前高校在推行校务公开中还存在不规范、不真实、随意性大等问题。推动校务公开在高校深入开展,要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监督等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校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杨凯  谢凌香 《广西教育》2022,(12):12-15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存在现实复杂性与信息公开时效不及时、传播多样性与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的策略,提出要从提高高校媒介素养能力、掌握信息公开方法、健全信息公开审核机制、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等方面推进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治理工作,以不断提升高校依法治校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高校推行校务公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困难和阻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为此应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制度、促进民主、深化监督等五个方面做好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8.
政民互动栏目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提供了新型的、更为畅通的沟通平台。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栏目进行研究,基于公众参与视角,分析地方政府政民互动现状,发现领导信箱、在线访谈、民意征集和网上调查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优化领导信箱运行、完善在线访谈机制、公开民意征集结果、科学设置网上调查等对策,提升政民互动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务公开是深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 ,推行校务公开 ,严格干部的廉洁自律制度 ,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本文全面论述了高校校务公开的重大意义 ,高校校务公开的特点 ,方法形式 ,高校校务公开的程序和组织领导 ,高校校务公开必须的两个积极性以及高校校务公开的监督考核等。为正确理解和实施高校校务公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权变理论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研究,发现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权力集中、信息不畅、制度不科学、组织机构类型单一等问题。基于权变理论,提出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变革的措施:权力下放、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制度建设、调整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目的一致、内容包含、理念共享和意义互涉的关系。在实践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运行过程不完善和效能发挥不明显的困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在整体层面上,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现代化标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在要素层面上,应从观念、主体、内容和环境等要素着手,实现优化重组;在过程层面上,应优化制度运行的领导、管理、协商、监督和评价等机制,有效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视角的制度安排,难以有效解决高等教育信息不对称问题。高校是信息传递过程的核心环节,以高校为行为主体实行信息公开,有利于信息流以高校为中心顺畅地辐射到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信息受体,是解决高等教育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理想路径。而构建高校信息公开指标体系和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高校治理概念包含着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型。高校治理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高校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问题。这种平衡需要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有助于减轻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群体利益冲突和学术原则缺失等相关问题。高校法人制度、学术权威制度和学校问责制度,是新的高校治理模式中必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信息公开的合规性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较2014年信息公开逐步规范,但是直属高校信息公开问题依然突出,如名校不重视信息公开工作,高校信息公开网站建设不规范,部分高校不重视信息及时更新与日常维护等。为提升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质量,今后应在进一步完善、规范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加强信息及时更新与日常维护,提高公开信息质量及公开透明度,扩大社会公众对本校信息公开监督的参与度,加强信息公开机制、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较少,还未形成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期刊。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从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研究、高校信息公开与大学治理、高校信息公开绩效评价和高校信息公开网站评价四个研究重点着手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我国高校信息公开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摘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公共危机事件呈现高发态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显著作用。政府作为危机信息公开的主体本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开危机事件相关信息,以维护社会稳定秩序,但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公开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认识的误区、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信息公开方式不规范等。为有效治理公共危机,政府部门应从加强观念转变和制度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扩大信息公开渠道、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方面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1日,《高校信息公开办法》正式实施。为了解该《办法》的具体落实情况,对我国820所本科院校门户网站中,高校信息公开专栏、高校信息公开细则、信息公开指南或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的工作机构等五个基础保障方面做了调查,以期全面理清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为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信息公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趋势和结果,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获取高校信息的权力。目前,国内高校的信息公开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息主动公开的意识欠缺、信息公开的受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的过程存在选择性、隐蔽性和利我性、信息公开的评议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信息公开要落到实处,必须从主动、准确、及时、制度化、立体化等五个层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经费收支活动的基本依据,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时代发展、高校经费来源的变化、高校管理转型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息息相关。但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依然存在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制度不完善,财务会计控制不受重视,权责分配不清,治理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适应我国高校改革发展需要,我国高校财务制度建设需要在集权与分权,质量与效率,科学化与人性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其中,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是其重要的突破口,因此,高校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切实分析学校实际,建立完善的高校总会计师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管理与现代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概念性差别,一般管理强调自上而下的高校垂直监管,高校治理比较关注和其制度运行存在利益关联的群体利益诉求,在多元利益群体参与中,平衡高校管理价值,提升其管理效率。高校实行多元化参与治理模式,对高校群体利益冲突、决策信息不对称以及学术原则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极为有利。现代大学制度下我国高校从“管理”到“治理”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改变其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还需要管理体制的支持与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