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开始走上返乡创业道路,并且也在借助继续教育为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由于受到具体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等条件影响,一些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参与创业期间也会面临众多困惑或瓶颈。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数字经济下返乡创业大学生继续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浪潮的兴起,更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对"农二代"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农二代"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着国家政策不完善、资金难以筹集等诸多困难。而对"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存在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教育缺乏与学科教育的结合和教师资源不足等问题。基于创业机会理论的视角,我们发现只有让返乡创业的"农二代"大学生同时拥有创业资源、创业技术与创业机会,增强他们发现或是创造创业机会的"警觉性",才能为返乡创业的"农二代"大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与未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返乡创业及涉农比例低、淘汰率高的"两低一高"现实挑战,成效不明显。通过对浙江省8所本专科高校的1443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探讨个体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维度分别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提出要注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创业支持环境等针对性举措,以求促进大学生积极返乡创业,将创业设想变为现实,为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提供"浙江方案"。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催生了许多创业机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大学生要抓住机遇返乡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需要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分析了乡村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困境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乡村战略背景下破解大学生返乡创业困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面对持续攀升的毕业人数和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返乡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农村籍大学生毕业的首选,但目前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足、传统观念束缚、融资困难、创业教育缺乏以及创业环境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和现实条件。以"职业锚"理论研究为切入点,主要从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创业本领、丰富融资方式、优化创业环境和健全创业教育等五个方面对引导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还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信心。为更好地推进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政策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认知,正确引导多元力量参与,为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确定一系列举措,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此青岛市今年将启动大学生就业"梦想起航"行动计划,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此外,还将开展"青岛市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工程",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最后一公里",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据了解,青岛市将启动2016年大学生就业"梦想起  相似文献   

8.
《201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是新时期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以大学生村官为代表的返乡大学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重要力量。文章以浙西南丽水为例开展乡野调查,描述目前农村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工作,揭示以大学生村官为代表的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富民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练芳芳 《科教导刊》2024,(3):153-155
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为维度,通过4Ps理论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可创业的具体产品,通过价格、渠道、促销策略来提升产品关注度,提高产品销售额,从而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融合速度。  相似文献   

10.
对返乡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是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必行之举。然而,返乡大学生地处农村,与高校等培训单位联系较少,严重影响了返乡大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校地联动机制,才能在高校和岗位上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性技能培训,才能使其在乡村创业期间随时接受培训,从而切实提高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能够激发农村各项事业的创新活力并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推动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大学生返乡就业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高校正在尝试通过强化继续教育等措施提升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引导大学生走出返乡就业困境。简述新时代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义及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探究新时代大学生返乡就业面临的困境,从继续教育角度提出引导大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为强化大学生返乡就业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乡村创业正当时,农村籍大学生出于“家国情怀”纷纷投身乡村创业,由于社会对农村籍大学生有着传统的角色认定,他们“逆势”返乡之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角色化冲击。研究内容:运用角色化理论,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所创制的角色本真;揭示其角色化感知偏差形成的现实动因;就如何矫正角色偏差提供建议。研究目的:消除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偏差,引导积极合理的角色评价,树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良好形象,发挥角色内化与外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残障大学生提供竞争条件下的支持性就业乃至支持性创业,是提升残障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残障大学生要自主创业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从残障大学生王翔扬长避短、实现自主创业的个案分析,以及总结其个人特点和创业经历,可以得出,残疾人高等院校应创新育人环节,让残障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创业专业的竞争力;加强创业实践环节,提升残障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培育其良好的创业品质;国家和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残障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提升能力、激发潜能是增权的核心,也是残疾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增权理论与残疾人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作为残疾人教育又一新的指导性理论。要实现残疾人的教育增权,需建立能力本位的教育、重视教育的结果公平、突出残疾人的主体性,同时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学校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另外,要完善相关法规,营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是大学生教育关怀的一个基本维度。文章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教育关怀的现状,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差异性、主体性德育"原则的指引下,创建有利于残疾大学生主体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环境,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关怀残疾大学生的策略,形成关怀的合力,最终实现残疾大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美育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美育的性质、价值和实现手段值得重新审视。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是指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存在着各自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各学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当前教改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美育仅指美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审美过程中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解决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问题,为广义美育的实现服务。大学美育课应以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为其主要实现手段,艺术美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将为大学美育课教育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Internationally,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returning to education for older learners provides the means for growth and change, for some students this can translate into a sense of ‘empowerment’ and control in their personal lives. However, what is not so well researched is how having a significant ‘other’ present within the university landscape impacts the household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Exploring how this return to education influences others provides a basis for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to engaging with and supporting the lifelong learning of family members, ultimately assisting in the access and participation of curr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is article draws on research conducted with first in family students to explore how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 led to conversations in the family around learning. Drawing upon theori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apital, this article reflects upon the flow of capitals between home and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and issues emanating from an adult studies curriculum for adult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nature of this program is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ree recent trends in higher education. First, individuals in their thirties, forties, and fifties are returning to college in increasing numbers. Second, adult develop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is a fairly new body of knowledge suggesting interesting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rd, adults returning to college tend to seek out nontraditional models of higher education. Empire State College, established in 1971 as the alternative unit of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illustrates this trend.The adult studies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in terms of fou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1) life cycle theory, (2) ego development, (3) moral development, and (4) adult learning styl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conclude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ne of the biggest for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oday is the home schooling movement–parents opting to forego sending their children to public or private schools in order to teach them themselves in their own home. As this movement grows, more and more students entering higher education will have been home schooled. This is becoming a market segment tha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afford to ignore. The current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whi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home schooling to answer four questions of importance to college or university officials as they contemplate targeting this group: (1) why do parents home school? (2)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e schoolers? (3) would home schoolers make good college students? and (4) how could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effectively reach out to home schoolers? By answering these four question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officials can better decide whether or not they should target home schooled students and, if they do, how to best reach these stu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