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百姓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地下组织支持下,由李敷仁等在西安创办的.编者为了把报纸办得使群众喜闻乐见,十分注意了解读者对报纸的反映。在各地专门组织了读报会,在国民党当局监禁十分严密的情况下,和报社经常往来的读报会就有三十七  相似文献   

2.
读报随感     
(一)读报的异化曾几何时,读报的兴味改变了,过去读报总是先新闻版再看副刊,然而现在习惯拿起报纸先翻副刊再读新闻版.究其原因,大约与近年来新闻版上少新闻或新闻版上内容太枯燥、乏味有关.相比之下,副刊上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多少有新意,可读、耐读、耐咀嚼,有使人赏心悦目之处,也有使人留连忘返之笔.所以先看副刊再翻读新闻版,不也是一种读报方法的变化么?!  相似文献   

3.
报纸被人称为传统媒体,可是,兰江导报最近刊登了《读报习惯从小培养》的图片,说的是兰溪市云山小学五(1)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读报形成习惯。如今,网络和电视吸引了许多孩子,而老师却试图在培养孩子读报的兴趣,这其中必有一番自信的理由。笔者了解到,在五(1)班,每周一、三、五中午是读报时间。报纸有学校订的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兰江导报等。据介绍,班上还将成立学生读报小组,由孩  相似文献   

4.
读报札记     
职业习惯使然,读报成了嗜好。在岗时上班的任务之一就是读报,退岗后在家又自费订有20多种报纸可供浏览。以获取信息为主,不细读,偶有“发现”,随手写来,遂成一些断断续续的文字。“讨论专业户”许多报纸常常弄些出题作文的点子,就某一社会现象提请读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坚持每天半小时读报是我军营生活中必做的事,它对于帮助我提高思想认识,开阔视野,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极为重要。战友们时常问我,怎样才能提高半小时的读报效率?结合近几年来的一些做法,我认为应抓好以下3个环节:首先是要区别内容读。重要的报道和文章多读、精读、反复读,一般文章简单读。其次要掌握科学的读报方法。通讯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读报,有目的地读,读的报纸要消化内容,不能囫囵吞枣。第三是读以致用。读过的东西在今后的新闻写作中应表现出来。通讯员工作忙、时间紧,没有时间读闲书闲报,只有读以致用才能读出效果。通讯…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7.
读报三题     
报纸人人要看,读报的观念却各自不同。报纸既然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读者的读报观念也就不能一成不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浅见,以抛砖引玉。登报不能算凭据盛夏时节,某县局部地区下了一场历时两三分钟的冰雹,农作物稍有损伤。然而,当地通讯员却给报纸写了一篇夸大其辞的消息,称“受灾面积数千亩,损失惨重”云云。随后,当地的同志便带着报纸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索要救济款。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看央视的<马斌读报>.的确,那丰富的信息、幽默的话语、精辟的点评一度成为人们的"精神早餐".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报纸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0,(3):10-10
春节期间,武汉图书馆引进的触摸屏电子读报系统向市民开放。该系统内存储有全国各地的报纸近80种,并于每日实时更新,可实现检索、放大阅读等功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读者只需通过触摸,就能免费浏览最新的报纸。同时还可以在触摸屏上,对报刊页面随意移动、缩小、放大、翻页。  相似文献   

10.
一杯咖啡,一份报纸,闲适的街头,慵懒的午后.这是美国影片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哪怕是在炽热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时,人们也往往拿着书报顶着烈日阅读.2010年1月,美国退休人员协会 (America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通过电话调查了1040位成年人,其中29%的人每天读报,18%的人一周读报两到三次,17%的只在周末读报①.在周末会阅读报纸的人共占46%,接近样本半数.可见,美国周末读报人群极为庞大.也正因为美国人拥有这样的周末读报习惯,反哺着美国繁荣的周末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读者怎样读报——兼谈青年时报的办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绝大部分读者不是在读报纸,而是在"翻报纸";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大阅读效用的新闻,换成大白话说就是,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解渴的新闻. 近年来,伴随传播技术、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读者的读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联系青年时报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杭城读者调查,我们对当今读者的读报行为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努力把分析的成果,运用到青年时报的办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报纸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大学生喜欢看哪类新闻?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购买报纸?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读报情况,最近,我们对大学生读报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杭州就读的大学生100个样本,男女性别、经济状况、学科专业都进行了适当的分层抽样。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报纸在大学校园推介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一、大学生读报现状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封面链接     
《报业时代》2004年5月号 报纸阅读情况的变化 报纸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失去年轻读者。 西北大学读者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项全国读者行为调查显示,尽管年长读者读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年轻读者读报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报纸一直为如何更好地吸引18-34岁的读者这个问题所困扰。在过去10年里,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年长的时候也不大可能增加读报的时间。报界为争取更多读者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年长读者与报纸的关系确实产生了帮助,但对他们迫切需要吸引的年轻读者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一、通过零售获得报纸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而且这个比例还将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通过邮政发行系统订阅报纸几乎是人们阅读报纸的唯一选择。随着报业发行体制的改革,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至1998年,在全国2188家报纸中已经有800多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实现了自主发行即独立于邮政系统之外的“体外循环”。如今,与北京零售的格局相比,今天最大的不同是:“零售”这种以往作为“补充”渠道而存在的报纸流通方式如今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各种发行渠道在周一至周五阅读市场上实际所占…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又将拉开序幕。有人把此项工作喻为是办报人与读报人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实这种选择对于读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参与;而对于办报人来说是种主动的吸引。 如何使报纸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怎样才能使读报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笔者认为,相互间增进勾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报人,想说几句心里话、实在话。 话题之一:物质产品要考虑市场需求。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考虑市场(读者)的需要。首先,办报人要成为读报人的“贴心人”、“知心人”。社会在发展,读报人的需求也在变。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社会的变迁,会引起人们互相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等。作为办报人  相似文献   

16.
读报有瘾     
读报也能成瘾。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觉,要是一天晚上不看报纸,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的读报瘾是从小养成的。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住三间土房,每逢新年,家里都要用买来的旧报纸把墙糊一糊。我的读报历史就从读糊在墙上的旧报纸开始了。那是70年代末期,报纸品种少,内容也单调,但我还是觉得报上的文章比教科书有意思。上中学那年,家里修房子,把土墙铲了抹成了灰墙刷了白灰,屋子漂亮了,可我却看不到报纸了,心里很不高兴,爸爸看透了我的心思为我订了一份《商丘日报》。中学毕业后,回到了家我们大队订了一份《人民日报》,我经常到大队支书家里借阅报…  相似文献   

17.
读报的学问     
读报的学问是很深的。学会阅读报纸,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记者杰克·伦敦曾经向他的学生发出过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这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讯员应当具有政治灵敏。首先,应该在读报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特异功能——新闻鼻。提高发现新闻线索的观察力。经常听到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叫苦:“没有什么东西写呀!”他们时时都有“线索危机感”。我想问题可能在于他们不会读报。你说他们不会读报,也有点儿冤枉。因为,他们天天都读报,而且还抱着合订本读。只是他们读的方法和一般读者并无两样。这样读报能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个新世界吗?能了解新的报道思想和洞察新闻舆论导向吗?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方针,报道思想,舆论导向,往往深藏在一些新闻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报纸也逐渐走向市场,在宣传上它将获得更多的自由,它将逐渐取消公费订阅,改为私人订阅为主。报纸办得中看不中看,读者最有发言权,读者的多寡将决定报纸的命运。所以在新时期里办报,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掌握读者读报的心理是办好报纸、搞好新闻宣传极其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新闻欲。多数读者买张报纸翻翻,大抵是想获得一些信息或获得一些服务,包括市场信息,电影消息等。真正一本正经坐下来想接受一点指导、领会一下中央的宣传精神是有的,大约是部分处于一定地位的领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业余通讯员,过去我只限于写稿、读报,并不注重评报。现在却引起了我的重视。有一次,我见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反映某单位充分利用库容的消息。文中提到这一单位“把商品一直堆放到屋顶。”我看后感到这种做法不符合商业仓储安全规定,危及人身、商品安全,觉得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随手写了一则《写稿不能顾此失彼》的评报稿件投给该报。这一稿件很快就在该报《读报与评报》栏上登出。从此引起了我对评报的兴趣。每天收到了报纸,我都是认真阅读,并且对一些问题抓得及时、切中时弊、表现手法新颖的新闻报道,在欣赏之余写点感想;对一些内容浮夸、浅薄、偏颇的稿件,站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报纸的几乎都是当地报纸。进行此次调查的北京面视调查咨询中心专家认为,这表明地方性报纸在各地的报纸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全国性报纸的影响正在削弱。以北京为例,主要日报平均阅读率居前三位的报纸分别为《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而全国性大报的阅读率则相对偏低。调查还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读报的兴趣差别较大。60个城市中最爱读报的是杭州市民;平均每人每天读报2.23份;读报最少的是福州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读报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