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凸现语文学科个性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科个性。例如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主要不是让学生学习蝈蝈生活习性的生物学知识,而主要是应该学习文本的本身,  相似文献   

2.
《绿色蝈蝈》是初一的一篇略读课,但中一些最基本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弄清楚的。这里提出几个问题算作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3.
朱元生 《初中生》2006,(11):29-31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娓娓道来,灵活生动,笔墨传情,妙趣横生。让我们徜徉其中,来领略其盎然情趣吧。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魏保和 《山东教育》2005,(29):45-45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绿色蝈蝈》(入选七年级语文上册)中这样描述蝈师团的声音:“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互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约约地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相似文献   

6.
杨明泉 《陕西教育》2007,(10):25-26
一、教学总体设想《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  相似文献   

7.
老五的工作     
3个月前的一天,一只母蝈蝈生了5只小蝈蝈,现在已经长大了其中4个蝈蝈哥哥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那只最小的蝈蝈特别懒,但是脑子很灵,思维另类,有点现代派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蝈蝈声声     
佟希仁 《少年月刊》2013,(10):33-34
小时候家住农村,我最爱玩的游戏要算是捉蝈蝈了。每到盛夏,走进绿色的山谷,就会听到满山谷里都是蝈蝈的叫声。那叫声清脆响亮,就像孩子们新敲起的小铜鼓,声声人耳;又像虫儿们山谷里召开的热闹演唱会,真是令人兴奋极了。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听同事上公开课《绿色蝈蝈》,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先请同学们猜了两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不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语一出。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答:“蜘蛛,大象。”教师又接着发问:“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生答:根据谜语中讲的事物特点及平时的观察。教师顺势引入新课,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一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这样的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10.
蝈蝈     
我有一只蝈蝈,叫静净。静净很漂亮。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两根细长的触角。脖子是绿色的,从后面看就像围了一条大围巾!长长的翅膀,像披肩一样。  相似文献   

11.
水枪鱼捕食     
一只蝈蝈在湖边鸣叫着觅食,被一只美丽鲜艳的水枪鱼发现了,嘬尖着嘴射出一道喷泉似的水,轻轻地洒在蝈蝈的尾部。好斗的蝈蝈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挑战,  相似文献   

12.
赖丽华 《江西教育》2003,(11):29-29
柳州市景行小学戴蓓老师给学生上语文课《蚂蚁和蝈蝈》,让孩子们一部分扮成蚂蚁,一部分扮成蝈蝈,随着老师的朗读,表演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有什么不同。老师的课文朗读完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有几个演蝈蝈的小朋友,竟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课后,一位学生走到戴蓓老师的办公室,对她  相似文献   

13.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一只生活在灌木丛的蓝绿色的蝈蝈.正唱着动听的歌谣,它可是蝈蝈家族中既少见又美丽的蝈蝈。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亲临课室听了语文科孙老师执教初一(2)网络实验班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8课《绿色蝈蝈》,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这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为学生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孙老师在分析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情感后明确提出了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蝈蝈     
蝈蝈长着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触须、壮实的躯干,还有一对强健的后腿。它的身体呈绿色或褐色,可以很好地隐蔽在田野间、草丛中。即使被天敌发现,它也能一蹬后腿,跳到几米远的地方逃掉。  相似文献   

16.
秋天到了.蝈蝈在大山里的草丛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唱歌,可快活了! 蝈蝈全身翠绿,棕色的触角细长细长的,不停地摆动着,如飘逸的长发一样。三角形的头上长着一双米粒大小的复眼,乌黑、发亮。蝈蝈的嘴巴也很独特.嘴的前面有一个圆彤的小顶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本课的教学,我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养蝈蝈     
谈起蝈蝈,我可真是有话语权。小时候,每年夏季家里的晾绳上都要挂上好多蝈蝈笼子,脆亮的叫声响彻整个小院。这些蝈蝈都是我从田闯地头辛苦提来的。我对蝈蝈的钟爱.源于对它清脆悦耳的叫声的痴迷。暮春时节,蝉儿初唱,这时候。一种长翅的蝈蝈已然来到世间。“嚓嚓”的叫声,虽然不够轻柔,但是依然吸引着我。每当此时,我总会拿着一根三尺来长的竹竿.到山里去。哪儿有叫声。哪儿就有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捉蝈蝈     
蝈蝈和蛐蛐、油葫芦,号称中国三大鸣虫。鸣虫中,歌声最美的要数蝈蝈。蝈蝈又名螽(zhōng)斯儿,颜色有绿色、浅绿、淡褐等。会唱的都是雄虫,它们头大,脸长,牙尖,色呈淡蓝绿色,唱起歌来时缓时急,声调时高时低,波浪似的上下起伏,有滑轮的声响,又像有金属碰撞般的脆响,难怪人们美其名曰“纺织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