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雷先良  周贤江 《体育科技》2012,33(2):99-101
主要从我国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素质、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体育行为、家庭健康观念等九个方面探讨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问题,分析影响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原因,从而使人们认识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报道,指出学生体质令人担忧。本文从实验研究入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阐述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学校体育开展健康教育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真正落实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体质健康这一举措,目前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已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评估,抽测与评价的方式普遍为班级样本抽测与评估。但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模式过于局限,且不能全面、真实、客观的评价校际间学生的体质健康,建议以权重结合认证的方式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有关政策、法规的作用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更好的发挥和提高政策法规的指导、监督作用与保障的力度,从而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了解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不强;高校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监管组织、部门的缺失,致使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流于形式;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学校体育政策接轨不足,导致各阶段学生体质差异显著;家庭健康教育缺席。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不同角度分析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多维联动管理及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而"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的某些因素呈现下降的态势,亟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进行干预.本研究对2010年吉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吉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研究对策,力求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和积极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分析珠三角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为提高学生体质,应该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鼓励学生培养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体质状况关系到学生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然而目前中国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社会现象。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剖析,认为国家体育职能没能充分发挥,教育体制改革还亟待深入开展;经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现代社会的不良生活方式;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个别教师责任和事业心缺失;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意义认识不足,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和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缺乏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主要归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改革现有高考制度;加大舆论宣传,倡导“健康第一”的社会生活方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主渠道作用;更新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观念,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增强青少年体育意识,疏离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等干预措施和对策,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未来竞争能力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变迁,研究家庭体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家庭体育是家庭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辅德、益智、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但目前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家庭观念影响、监管不足、不良饮食习惯、学习压力大等.从改变家庭传统思想、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出发,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目前北京市六种主要家庭类型在时间、空间、结构、观念和行为等五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除空巢家庭外,闲暇时间相对不足仍是制约北京市家庭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除空巢家庭外,其他家庭类型以中低档体育健身场所为主;在结构上,目前北京市六种家庭类型居民仍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观赏性、参与性消费并重;在观念上,北京市家庭很大程度上已经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并且家庭体育消费决策以共同协商型为主,消费动机明确,注重强身健体和娱乐休闲。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上月均体育消费支出偏低,体育信息消费整体水平不高,但呈上升态势,并根据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安徽省城市小学生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家庭中有23.4%的家庭开展了家庭体育教育,且多数家庭是在"孩子主动要求"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孩子身体和满足孩子兴趣需求;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项目主要是乒乓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足球、游泳和轮滑等项目,时段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和双休日;没有实施家庭体育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从家庭、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为小学生家庭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dynamics and culture of families are central to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This research project examined the lived experiences and day-to-day realities of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ive families in the East Midlands region of England. The aims of the project wer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the Games had on shaping family sports participation, influencing social and health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families through sports and reactions to the 2012 Olympic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generation of rich qualitative data from pre- and post-Games interviews as well as production of video diary data by the families and young people themselves to gather micro-level information on the realities of ‘legacy’ for families.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project illustrate that prior parental socialisation into sport shaped current attitudes to legacy and children and mothers and fathers had mixed reactions to the actual presence of legacy. There are also clear sports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round accessibility, cost, project design, the non-family-friendly nature of some schemes present during the potential consumption of legacy that have consequ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embryonic area. Implications from the study include the need to locate the family as a more central concern for policy makers in sports development practice. The study has questioned the assumed virtuous legacy of the London 2012 G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ies on a day-to-day micro-level. Instead, a far more complex and diverse pi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mily has been presented that requires further critical research on this little explored topic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sports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中小学生体质状况谈儿童家庭体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访谈,发现我国中小学生体能、视力下降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就此阐述了进行家庭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家庭体育教育的方式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Studies investigating sport socialisation often focussed on the barriers for youngsters from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familie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ocialisation into sports of young adolescents from lower SES families that do participate in organised sports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9 girls and 12 boys from lower SES families (18 Dutch; three foreign ethnic background) from one city in the Netherlands who participated in organised sport were interviewed. Although multiple agents may be of influence on the socialis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was limited to the family, school and peers as potential socialising contexts.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work of Bourdieu and Bernstein, parents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influencers of the sports habitus of these young adolescents. The school context appeared to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ir sport socialisation. Peers were found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for a specific type of sport. This interplay between socialising contexts for young adolescents from lower SES families is similar to the sport socialisation of youngsters from higher SES families.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if sport socialisation takes place, then the role of SES is less pronounced than often assumed. Moreover, there seem to b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socialising contexts with younger children with a lower SES. Therefore,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ocialising agents changes over time. Although the findings may be limited to the specific sample of this study, they provide hypotheses that challenge the often-presumed importance of SES if sport socialisation takes place.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澳门家庭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概述澳门家庭内部属性及家庭网的基础上,探讨澳门家庭体育人口特征、活动特征、消费特征、体育参与因素、社会支持等.建议:发展核心家庭的体育人口,开展家庭体育可因"类"而"宜",利用家庭网发展家庭体育,增加女性体育人口,促成影响因素的有效联动.  相似文献   

18.
论社区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社区体育与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开展健身活动的潜在关系,以及社区体育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等的探析,提出以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组织为龙头,构筑社区、单位、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调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问卷调查法 ,从社会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消费出发 ,调查分析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的特点与现状 ,了解内蒙古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特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不高;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主要集中在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物质消费;体育消费的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者与家人锻炼;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在非收费性的体育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