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木 《教书育人》2007,(12):70-71
"老百姓"、"公民"两名词的渊源 "老百姓"这个称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它的意思是指芸芸众生,比如人们经常说的"我们老百姓"、"我一个小老百姓"等等,和它相近的名词,还有平民、人民.与"老百姓"同出渊源的是"草民"或"庶民"这些概念,严格说来,"老百姓"、"草民"、"庶民"这些概念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也即封建社会"官民"、"臣民"统治秩序下的话语."草民"观念更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因而封建意识也长期遗存的产物,它表述的是无助和自甘平凡(虽然不失为一种妥帖的人生观),它比"老百姓"所体现出的观念更退步.  相似文献   

2.
"不得而知"是"不A而B"结构中的特例,"得"在此是一个助动词,音dé,表示"可能"的意义;"而"是承上启下的语助词,起连接作用,无实义,现代汉语里不用译出."不得而知"表示"不知道、无法知道"的含义.它是一个在中古汉语里产生并延续使用至今的词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它都已经完全凝固为成语了,词典、辞书应该把它作为常用词收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我的"宠儿"     
二月十八日,我的"女儿"贝奇斯的生日。 一身洁白如雪的毛发,又大又圆又明亮的眼睛,红通通的鼻子,可称为"美女"。 古人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贝奇斯可是占了上风,是我们院里所有猫追求的对象。 它非常淘气。我让它东,它却走西;我说一,它保证说二,不过有时候也很乖巧,非常讨人喜欢,爱跟人套近乎。 它还会做"体操"。它主要的娱  相似文献   

6.
"中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之一,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可长期以来人们误把精华当糟粕,根本不敢讲"中正"。现在,要还"中正"本来面貌,做到取中求正、适中正确、正当中行。"中正"观点是正确的,必须恢复它的名誉、肯定它的地位,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因为取中求正并非处处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狗,名字叫"点点"。它名字的来历和别的狗都不一样,别的狗叫"点点",是因为毛皮上的斑点有白有黑,可我家的"点点",在它刚出生时,只有我一个手掌那么大,就像一个小不点儿,所以我们把叫做"点点"。它浑身长着黑毛,摸上去毛茸茸的,而且还很滑呢!你如果摸它一下,你的手就会从它的头,一直滑到它的尾巴。 "点点"的动作十分敏捷,听觉和嗅觉  相似文献   

8.
"欢"字代指"情人"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字在<乐府诗集>中经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对它的解释均作指代"情人",但据笔者考察,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它指代的应该是"男子".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价值在于它是否有强有力的表达系统,语言的魅力在于它是否有丰富活跃的词汇系统.以前, "山寨"一词的意义对人们来说是明确的,但如今的"山寨"起变化了,意义变微妙了.新语"山寨"的出现再次把语言的经济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有V"新解     
"有V"结构是古代汉语固有形式在现代的一种回流,它越来越成为普通话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在肯定句中, "有V"结构表达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强调,它在形式上填补了"有没有"疑问式肯定回答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分形"是混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自相似性"的发现揭示了任何事物发展中所隐藏的惯性系的存在。教育中亦应存在自相似性,它以特殊的方式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的"遗传"是以教育传统为承载,通过教育三形态之间的内化和外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小"扌"可捣蛋了,好像得了多动症一样,一会儿也闲不住.你瞧,它一会儿"拽拽"小猴的尾巴,一会儿"拍拍"小狗的头,一会儿"揪揪"小猫的胡子,一会儿"扑"到小兔子的身上"抓"小兔子的长耳朵,弄得大家都对它翻白眼,不再理它.  相似文献   

13.
说"潮"     
"潮"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结合起来的词越来越多,它的涵义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以认知中的隐喻为基础,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潮"的常用义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看"看V"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由它构成的"看V"结构体现了说话人对某事态即将发生的信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释"事"     
"事"字的常用义<说文>解为"职也",它与"吏"和"史"关系密切,它们在语用语义上往往相同,常常出现彼此混用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事"字产生方式--附划因声及其词义发展有关.本文试图援引从甲骨文到先秦语料中关于"事"字的用例,运用发展的语言观考释"事"的产生以及它和"吏""史"的混用情况,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谈"囧"     
"囧"作为汉字中的一员,以象形为构字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网络文化中的"囧"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汉字,它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表情符号相比也有许多差异。"囧"是出现在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奇特的符号,关于它的许多问题还值得继续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文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8与"发"谐音,人们喜爱它、青睐它。而"缺8数"——12345679,人们对它也很感兴趣,其原因是它奇妙的性质令人着迷。  相似文献   

19.
"平凡"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产生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它的产生是对传统"崇高"的一种解构,它消解了"崇高"的理想主义色彩,使之成为生活的具体;它是"崇高"的生活化回归,同时也是审美的人本主义回归。  相似文献   

20.
孔子称中庸为"德",且为"至德".从"至德"与"道"的联系看,它是指道德自由这一最高的精神境界;从中庸与"高明"的关系看,它是指一种"寓伟大于平凡"的德行方式;从中庸与其他德目的关系看,它是一种涵容其他诸德的"兼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