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阅读理解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既需要讨论,也需要个体安静地品味思考。因此.阅读教学需要“绿色冷场”——静思默读。静思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疏朗。请看江苏省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的片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走进几所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耳畔书声琅琅的浮华,满目声光电影的热闹,让笔者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相似文献   

3.
近日走进几所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耳畔书声琅琅的浮华,满目声光电影的热闹,让笔者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但走在课改一线的农村教师,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的雨露润泽的同时,却又常常急功近利,走上了另一条浮华之路。课堂回放:乱花渐欲迷人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新课改蓬勃开展的今天,有些课堂教学表面热闹,但是学生没有作深入地思考,内心潜质得不到充分地挖掘,美术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地提高,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实效性的.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应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点拨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让"有效"时刻穿行在美术课堂的每一分钟.  相似文献   

5.
沉思     
<正>罗丹创作了《思想者》,留给世人一种深沉思考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思考的外显,也是生命厚度的传递。在词典中,沉思的义项是:认真、深入地思考,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的深沉思索。它道出有关沉思的两方面要求:内在环境和思考力度。沉思的发生,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寂静和个体的  相似文献   

6.
张文华 《课外阅读》2011,(8):100-100
新课程理念正在植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外显于课堂。课堂日益呈现出热闹的景象。但是华丽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课堂过分追求形式,变得肤浅与浮躁。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里的寂静,说明学生正在深入思考,珍惜这样的时刻。”所以在课堂追求活跃的同时,也注意“安静”给学生们带来的意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许丽 《师道》2008,(12):28-28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课堂场景: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被那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当教师向学生问道“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校长竞举起手说“我”!这是多么有趣而美妙的时刻啊。其实,这个故事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试想,如果课堂乱哄哄地闹成一团,听课的成年人也不会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学生。恰恰是在深度思考的寂静中,那位校长才迷失了自我。这样的课堂,我心向往之:针埘语文学科的特点,安静或许更能带来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进而最大化地让学生去用英语做事情。这里,课堂教学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笔者对此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探索并予以比较充分的实践,拙于笔端的思考也许不是十分的成熟,实践也许不是那样的科学到位,诚请行家赐教。一、最大限度满足个体需求需要给学生以舒展的学习心理应当说无论去做怎样的事,其心理作用的支配是相当重要的。小学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9.
苏娟 《四川教育》2007,(9):40-40
参加了这次在我校举行的观课议课现场,我从中感悟到了这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它一改过去我们只用耳朵听、对课堂现象进行简单的是非评判、执教者被动接受来自听课老师的种种优缺点定位的状况,注重对课的全过程研究,而不仅仅注重结果--课上得怎么样,理念新不新.二是"实".观课议课需要参与者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思考,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智慧.观课议课不是下结论,但参与者需要有自己的意见,设身处地地用这样的结构来思考和表述:"假如我来教,我将这样教……"三是"直".  相似文献   

10.
每位教师都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科目,同样的一课时,不同的教师,取得的课堂效果却不一样?答案很简单,就是有的教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精湛的教学艺术授课,使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  相似文献   

11.
一、本次大会的筹备情况 中国幼教百年纪念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纪念这一日子,能让我们回想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激励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出于这样的考虑,理事会于一年多前开始筹备本次活动,并在北京、浙江等地多次召开了筹备会议.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灵活地根据课堂中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才能演绎未曾预设的精彩,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善于捕捉生成资源,构建有效课堂每一名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潜能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时刻重视课堂生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空白,使观赏者充分展开想象,进行无穷的思考,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课堂有相对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流动的寂静气氛,给学生构建一个巩固品味、想象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绪。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有效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所有有效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的学习.从认识角度看,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尝试意义建构,并努力让个体经验系统扩散,这正是实现自主学习的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体教学过程,又是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研讨的过程.有效的校本研修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以"精心预设,关注细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在课例研修中扎扎实实地推进群体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习题资源,这是实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视野,培养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实现知识课堂向人本课堂的转化,体验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一潭死水的状况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已有根本改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响亮了、热闹了、好看了。对这些转变,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不能不关注其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不能不重视课堂教学走向的新误区,不能不深思:热闹好看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吗?笔者以为:寂静在语文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寂静不是死水一潭;不是教师在讲台上麻木冷漠地“灌”,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地“听”,听者无趣,讲者无味。这里的寂静是外静内动,是在寂静的环境下让学生集中精力独立思考,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第一,教师讲授时课堂上的寂静。课堂中教师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在课堂中我时刻铭记,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服务、一种引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反应,那他就会想办法调整或改善今后的教学;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收获,那他就会思考很多问题,寻找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老师在乎自己的体验,那他就会想办法把身心融入到教学当中,享受这过程,提升这过程;如果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和自己的利益、进步捆绑在一起,那他就会更加用心思考,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否.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这个小学语文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 我拜读过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和课堂实录,他大师级的形象已经植根于我心中,深深地影响着我!10月28日下午,我有幸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再次亲身体验他的课堂,聆听他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他那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语文课堂上充满了浓厚的"语""文"的味道,他那厚重的文化气息浸染着每一位学生,也使我顿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原来,语文应该是这样教的,不需要太多的花哨,只需踏踏实实地引领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  相似文献   

20.
陈娟 《教书育人》2007,(2):38-38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杆天平,这小小的天平时刻掂量着老师的关注和尊敬.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各教学因素使教育效果最优化的过程.而学生的小小天平在这个过程中也用得最厉害,从当前课堂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管理也是天平最易倾斜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管理的精髓,做到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天平摆平,体现每个学生课堂中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