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宏侠 《宁夏教育》2003,(12):61-61
孩子,青春期的你,暴躁、易怒、乖张、叛逆,妈妈心中甚是忐忑,妈妈担心你在这一特殊时期不能照顾好自己,担心你不能处理好很多事情,妈妈希望给予你真诚的关怀与帮助。孩子,妈妈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的,面对你的长大,妈妈欣喜万分,妈妈多想把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与体会告诉你,多想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处世的常识说给你听,可是你的一句“别唠叨”让妈妈噤若寒蝉。孩子,你知道吗,自从有了你,妈妈一天天更爱你的姥姥了,妈妈从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天真、稚气、任性而娇横。曾几何时,妈妈也认为姥姥多事、爱唠叨,妈妈也常常渴望摆脱大…  相似文献   

2.
眼下,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学生并不鲜见。笔者建议他们不妨先听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的说法。他称自己在研究工作之余,最大的嗜好就是下厨做菜,与妻儿、亲友一起享用。而之所以喜欢下厨,则是下厨做一些组合、操作的事情,可以养成自己动手做的习惯,也让双手更灵巧。由此他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  相似文献   

3.
梁慧 《师道》2004,(2):53-53
今晚是好朋友的生日,好友无论如何要我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这样的狂欢一般都会持续好几个小时,带孩子前往是不太方便的,何况她第二天要上幼儿园。于是,我向5岁的女儿请假:“小乖,妈妈和你商量一件事,今晚我得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聚会,可能会晚点回来,你先和外婆睡,好吗?”  相似文献   

4.
许永 《现代家教》2000,(5):29-30
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重视。有学者指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大,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很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这方面的实例是很多的。叶先生是笔者的邻居.  相似文献   

5.
5岁的壮壮最近总是缠着妈妈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的。”“可我现在就想知道嘛……”看着不依不饶的壮壮,妈妈着实犯了难,怎么告诉他呢?  相似文献   

6.
陈剑波 《上海教育》2002,(14):25-25
几年来,我们从班主任的家访和日常接触中,发现我校预初年级的学生,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自理能力差的多(大多数学生,仍每天由父母接送),自学能力差的多(不知如何听课记笔记,不懂如何预复习),娇生惯养的多(饭来还不张口,要父母哄着吃;衣来还不伸手,非名牌不穿)。关心尊重他人的少(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普遍存在着任性)。分析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佐香 《陕西教育》2005,(10):39-39
孩子.妈妈从小就喜欢创造性的劳动。而现在,妈妈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充满欢乐、充满温馨和疲惫的创造中——妈妈在创造你呀!  相似文献   

8.
施梦 《家教指南》2004,(10):4-6
一个有教养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就是被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对他采取不欢迎的态度,他又怎能立足于社会?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得好:“少成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让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为此,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个人礼仪。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几个方面。1.仪容仪表。要求整洁干净,头发按时修剪,经常梳洗。脸、脖颈、手应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早晚刷牙;…  相似文献   

9.
我儿子从小学到现在读完初三,一直德、智、体全面发展。回顾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能忽视对孩子点滴小事的引导和教育。儿子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即教他背诵《悯农》这首古诗。意在让他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张纸都来之不易,都要格外珍惜。儿子吃饭时,碗里剩一粒米,我都让他吃掉;对每一张纸,我不允许写几笔即随手扔掉。有一次,我们全家在外散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我一直被单位派往驻外省的联络处工作,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糟糕的是几乎每一次回家,妻子都要向我大发牢骚,唠唠叨叨地埋怨我只顾工作不要家庭,以致儿子越来越不听管教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等,把我的耳朵都快听出厚茧来了。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05,(7):20-20
这是一对出色的母女,妈妈是全国优秀家长,而女儿正在北大读书,曾经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相似文献   

12.
刘学军 《父母必读》2010,(12):127-127
3-5岁 客人一来,他就很有表现欲,大喊大叫,还不断地展示“攀脚功夫”,简直像个小疯子!弄得大人们很尴尬。平时在家很乖的.偏偏此时显得没教养,该怎么管呢?  相似文献   

13.
最初的认可     
由于母亲节与助残日正好在同一个月,我的视线中就同时出现了这么两个年轻人。年龄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其中之一,看起来真是不幸,他天生就没有手和腿,他坐在轮椅上的样子,让人看了不免惊异,人们通常所说的“五体”,即头颅、双手、双膝,他只占其一;另一女孩无任何异常,健康而聪颖,正在大学校园里度过  相似文献   

14.
朱凌 《家长》2009,(2):1-1
那天,你对我说,童童的妈妈给童童买了花裙子,你也要。我说:“咱不买了,家里的衣服够多了,再买没必要。”说完这话,我看见你撅着嘴,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而后,你故意将板凳踢翻在地,扭过头不理我。  相似文献   

15.
家是每个人避风的港湾,是温馨无限的地方,这的确没错,但牙齿偶尔也有跟舌头打架的时候,今天,我就来个“家丑外扬”——家庭“黑幕大曝光”。  相似文献   

16.
方令 《家庭教育》2001,(2):43-43
一、孩子发生小意外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如洒了牛奶或损坏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  相似文献   

17.
“我3岁时,在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4岁半能上街里买菜,5岁时能乘公交车独自到达郑州的每一个角落。那时,我已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可以自由自在地阅读。6岁时,我独自去北京奥申委参加申奥活动。七八岁就开始独闯全国……”这是郑州市先锋小学三年级学生任乐园的一段自我介绍。她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任庆文对她的特殊教育。启蒙,从认知开始被媒体称为“教育狂人”的任庆文是河南省团校的一名心理学副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和研究工作。他说:“我要做的事,是把我国2亿中小学生从教室的‘囚笼’中解放出来,放归大自然和社会。”“孩子出生以后…  相似文献   

18.
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有下滑趋势,如果他经常不听家长的话,或者偷拿了家中的钱物,甚至有一天,因为贪玩竟不回家,身为家长,一定是又气又急。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家长注重疏导,有的一筹莫展,也有的对孩子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20.
许革 《家庭教育》2014,(12):44-44
妞子拿下耳机,扭过头来问我,妈妈,你觉得我当个特种兵怎么样?当然好啊,你要是能当个女特种兵,那我得骄傲死了。我走过去坐在她旁边。母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很激动地分享了对特种兵的各种崇拜。我忽然对妞子说,你知道要具备这样的本领,需要经过哪些训练吗?我仔细搜罗记忆中那些小说里的描写,从体力、精神、技能到知识、智力等方面,太概给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