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尔等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将教师定位为"平等者的首席"的后现代教师观,对于重新解读教师问题、进行教师职能定位、塑造新型教师角色提供了理论视角。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趋势面前,必须清醒地直面这一思潮,借鉴后现代教师观提供的新视角反思教师面临的现代性挑战,揭示教师存在的现代性弊端,使教师角色由外烁的、强制的、灌输的,转变为理解的、唤醒的、激活和发现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是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后现代知识型是在对现代教育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理论景观,也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角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与建构者及教育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后现代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是指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从后现代视角来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反思者、课程网络的开发者和社区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为培养这样的教师角色,需要从提高师生间主体间性、采用建构性教学方法、用生态学观念组织教学和变革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教师角色需要进行适当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向研发者转变;由教学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学生的权威者向对话者转变;由评价中学生的仲裁者向促进者转变.但是,后现代语境下教师角色扮演还存在一定困境,影响着教师角色职责的履行.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视野下的教师角色及其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后现代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是指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从后现代视角来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学过程的反思者、课程网络的开发者和社区活动的协调者的角色.为培养这样的教师角色,需要从提高师生间主体间性、采用建构性教学方法、用生态学观念组织教学和变革师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摘要:人类的知识观历经三次演变,形成了后现代知识观,其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多元性、情境性、个体性和生成性。现代大学外语教学既要传播和应用确定性知识,同时也要突破确定性知识观的局限性,摒弃经验论的不充分性,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知识观,体现知识的情境性、生成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戏剧教育不仅在很多的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儿童教育中开展得如火如茶,近几年,在我国的大陆开展的也是如日中天,而教师作为戏剧教育的执行者担当者重要角色。本文尝试从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分析教师在儿童戏剧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以期进一步提升儿童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儿童戏剧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其中自利奥塔所提出的后现代知识观后,知识的形式、性质、传递方式和价值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对旨在传递知识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教师应该放下传统的权威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合作者、促进者、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及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勇  罗竞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03-204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广泛反映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创造性、情境性、多样性、批判性四个特点。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应具有人性化和批判性,教育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责和使命随着知识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后现代知识观决定了当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方向:从“师道尊严”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对话者”、从客观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知识创新的“促进者”、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成学习活动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给传统教师角色带来了强大冲击,教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角色困惑。本文分析指出,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理解自身的新角色、适应新的变化,同时指明了教师角色后现代转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后现代知识范式的确立,教师解释亦有重新正名之必要。教材理解和教学讲解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形成一个解释学循环。在后现代知识范式下,人们应从描述性、阐释性和规范性这三个方面对教师解释进行分析。教师解释要尊重知识的原创性,其适切模式是实践智慧而非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传统知识观基础上的教师知识观,把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基本定位在学科知识体系上,这种学科体系的教师教育理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建立在后现代基础上的知识观则强调知识的批判性、生成性、个体性、情境性、价值关涉性及隐性。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全新教师知识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科学难以成立。首先,量子力学、相对论、混沌学等学科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彰显了现代科学范式;其次,后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整体论和有机论,当代的整体论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整体论,包含目的论的有机论则违背现代自然科学;第三,后现代科学的基础——泛经验论远不是一个科学假设,而是一个无根的思辨的哲学假设;第四,后现代科学不可能的关键因素在于:现代科学的内在规范没有突变,现代科学自身没有发生危机;第五,后现代科学真要可能,它应当落实到实践运作中。人类当下有意义的选择就是构建科学规范——“科学法”——规导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当前的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主义所造成的结构主义、未来主义、教师商品化等加剧了教师在实现学校教育的功利目的与自身的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张和冲突,使教师陷入了日益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后现代教育思想并非仅仅是解构,它在某种程度上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身份认同重构的路径在于重建亲密的师生关系和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深度教学的有效落实依托于教师的深入理解.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效率与教师深度教学能力的显著提高,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需要进行重构.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忠实的课程实施者以及静态的教学组织者等角色亟待改变.在深度教学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认识并承担起学科知识的统整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与情感教学的共鸣者等角...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理解性、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它为我们思考教师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方法论并提供了新角度、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刘玉芳 《广西教育》2008,(20):15-17
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与观念革命。这就是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最初,只是文学史、艺术上的一个很不确定的分期概念。在建筑学中,它一般用来指代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建筑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者开始在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人文学科中经常使用它。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