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2,(1):47-47,46
清人刘熙载在论及绝句的曲折婉转表现方法时说道:“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其实这几种“贵深曲”的方法并非只限于绝句,而是通  相似文献   

2.
现实世界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优秀诗人传达生活的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要启动他们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色彩鲜明的形象,借此创设斑斓的诗歌意境或寄托深厚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尹东柱从中学时期便开始创作,在短暂的生涯中共发表117篇诗和散文,大部分收录在《天风星星与诗》中,代表作有:《生与死》、《数星星之夜》、《自画像》、《序诗》、《等待黎明》等。随着对暗淡的现实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尹东柱写了很多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诗,不仅在反抗侵略时期给了人们坚定的勇气去斗争,而且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人们的心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本文通过提取尹东柱诗歌作品里出现的色彩形象,追究诗人是怎样克服诗的特性和时代之间的矛盾,并且审视诗人的诗歌词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池明河 《考试周刊》2014,(61):14-15
毛泽东的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宏伟壮丽的史诗,抒写伟大共产主义者的心灵轨迹和壮美情怀。本文主要论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美。  相似文献   

5.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经典名言等十分丰富,这些是作家进行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诗歌创作的效果看,恰当的运用典故较之直言其事或直抒胸臆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显得委婉曲折,含蓄典雅,富有无穷的韵味。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海洋,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画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艺术的精髓,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自1993年起,古典诗词鉴赏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一般从理解诗歌字句,赏析诗歌语言,鉴赏艺术手法等方面设题。我们如果在平时就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不难回答出此类试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执教生涯,对古诗词方面的复习略有一点体会,现总结如下几点,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齐晓红 《阅读与鉴赏》2008,(1):21-21,18
中国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贵含蓄,忌直露”。因此诗人们往往情不直抒。话不直说,就如自居易所言“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故而。诗歌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恐怕就是借景物来曲折达意,正如范唏文所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其实,“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  相似文献   

8.
盛唐绝句大多以情韵取胜,以思致见长。而杜甫以其独特的胆识、卓越的才能,从内容和艺术上改变了盛唐绝句的面貌。本文拟从杜甫绝句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杜甫绝句艺术拓新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阐明杜甫在唐代绝句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歌艺术更是锦上添花、光彩照人。中国也是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几千年前的歌谣《诗经》到现当代诗坛,可以说是佳作、奇作层出不穷,熠熠闪光,引得世人传诵、咀嚼。中国人爱诗,喜欢用诗来表达感情,也喜欢品味诗,挖掘诗的内涵、意境、韵味,这历来便是个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舟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而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内容丰富,有漂泊之舟、离情之舟、超俗之舟、仕宦之舟、乘兴之舟等等.而舟船意象在诗人笔下更是表现手法各异,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要带领中学生品味诗情,涵咏诗意,激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就要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中体会诗歌的魅力,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巧妙,注重拓展与延伸,丰富诗歌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在感悟中,陶冶心情,濡染心灵,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词王国。从古到今,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以诗来写战争之悲苦、爱国之豪情、情感之幽怨、美食之高雅。诗词与武侠小说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示了金庸浑厚博学的文化修养,更诠释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武侠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的诗词体现出共同的悲情色彩,一是"温度"较低,其词寒凉,令人寒颤;二是"年岁"较大,其词苍老,美人迟暮;三是"空间"较广,其词广漠,沧海一粟。范词的悲情色彩与其诗作一致,都源于作者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意境的品味。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有意境的作品,其艺术境界是真实、生动、感人的。“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王国维)”;有意境的作品,必然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坛的一曲绝唱,是一部史诗,具有丰厚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调,诗中对色彩的描写也是诗坛的一绝,令人拍案惊奇.  相似文献   

16.
诗中叠字又称“重言”,是一种修辞手段。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是两个字的重叠,却传达出了一种不尽的意味。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杜甫非常注意诗句的音韵和谐,所以杜甫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叠字,他的诗歌一千四百余首,用叠字修辞的诗有三百多首。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  相似文献   

17.
全诗语言清晰,色彩艳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由此分析、探究着色艺术,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发掘诗创构的色彩世界所含而不露的审美宝藏,揭示作家着色构图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诗歌技巧。该诗几乎涵盖了古诗中大部分表达技巧,可谓古诗鉴赏中的"万能公式"。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如能以此诗入手,便可做到以旧带新,由浅入深,为学生学习新诗提供一块"垫脚石",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古诗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汝伟斌 《学周刊C版》2010,(11):204-204
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起初诗人把它同“到、过、人、满”等词作过比较,经过反复推敲才定为“绿”。原因就在于“绿”是反映色彩的,具有色彩美,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片江南春色,意味无穷。其他几个词语无色彩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教学的研究历来仁智互见,各有千秋,诸如有借鉴价值的“品读法”“美读法”“改写法”等。教法虽有万千,但有一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是一门经典的语言艺术,它注重用词炼句,讲究反复推敲,绵里藏针;它对语言简洁、准确和传神等方面的要求,可谓近乎苛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古人斟字酌句的典型写照。反而思之,若将如此“一字千金”的诗词语言进行替换、增减和变更,再与原诗词进行比较,其艺术效果必将得不到凸现。下面,笔者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词语言来感其情,晓其义,体其境,悟其旨,从而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