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全国卷Ⅲ的高考作文题】给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2.
<正>自福建师范大学院孙绍振教授连续三年以"智性"为关键词来评述高考作文题(孙绍振《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评》《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评2006年高考作文题》《从感性诗化向智性分析深化——评2007年高考作文题》),力倡命题应"智性"后,针对当下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少专家呼吁要"智性写作"。所谓"智性写作",是指将抒情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关系型作文是近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如:2006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是《走与停》,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是《一步与一生》,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形式。我谈谈如何对关系型作文进行审题立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没有一种考题,会像中国高考作文题那样,能年复一年,受到教育内外各阶层广泛的关注。作为攸关前途的高考的一个焦点,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不同时代教育思想与社会价值观念。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简要回顾和梳理恢复高考30年来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探寻、讨论其成败得失,有意义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6,(12):32-47
第一部分 2006年全国各地部分高考作文题及例文评析 一、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人中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相似文献   

7.
吕锡锋 《学语文》2009,(1):27-28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语文高考作文题已走过了三十一年的沧桑历程,总体而论,语文作文题形式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起到了很好的考察学生语文能力、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本文试对三十余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的发展脉络略作梳理,以使广大老师、学生对我国高考作文题的发展有一清楚了解。总体而言,三十年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如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有6道是命题作文,占总数(19题)的31.6%,近乎三分之一。命题作文的回归。是可喜的现象。命题作文是我国的传统命题方式,它的回归,打破了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恢复了命题作文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给生命留白     
王淦生 《今日教育》2007,(1S):62-62
“给生命留白”,这好像是2006年某个省份的一道高考作文题。其实岂但是学生,我们教师将这道题目拿来做做也许会是一件更有意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台湾和大陆高考作文内容的趋同性黑龙江绥化市五中朱旗,卢风华如果我们把台湾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题同大陆同期作文题的测试内容做一些比较,便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的趋同性,其中甚至还有使用同一文题的情况,如台湾1962年和大陆1982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要想立意新颖、深刻,审题时就要善于展开联想。笔者在此结合2006年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审题中常常用到的几种联想方式,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综观2006年17道高考作文题,其基本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从1999年起即占据高考主导位置的话题作文终于不再一枝独秀,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则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高考作文园地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4.
看了江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兴奋不起来.我当然知道,现在命高考作文题不容易,又要防止被猜中题目,又要让方方面面都能够认可,还想题目漂亮有特色,可以说,高考作文早已超出了作文命题本身,实在是高难度的系统工程,知易行难,易地而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宽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翻开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话题类文题在所有高考作文题中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62.5%,递减为2006年的42.1%,2007年的22.2%;而命题作文则呈上升趋势,而且增势强劲,由2005年的37.5%。增至2006年的42.1%,2007年的55.6%;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材料作文,由2005年的没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高考作文,“课标”精神一定会有更多的体现:从作文分值上看,2005年上海和福建省高考作文分值是70分,全国卷语言表达题分值也相应增加,这些都是“课改”精神的体现。但从长远的目光来看, 作文分值应该而且可以扩大到各省市乃至全国,而全国卷目前的语用题提分举措也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像一块巨石,冲破了高考作文多年的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死水",为平时注重积累、文学素养较高、想像力丰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题,又把高考作文的改革推进一步。加之有关作文大赛的推波助澜, 一下子创新作文异彩纷呈。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值得重视的浮躁倾向。  相似文献   

18.
预测2005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必须先回顾一下2004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特点,再仔细解读一下今年的考试大纲。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变化——高考作文题开始走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以具体生活情景为材料的作文题在2006年的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全国卷Ⅰ、浙江卷、山东卷、广东卷、江西卷等。这种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作为高考试题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必然备受千千万万人的关注。纵观2006年的全国及各地18道高考作文题,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繁花朵朵,各呈异彩。具体来说,有如下特点:一、契合课程标准,彰显人本思想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将教与考结合起来,高考无疑是一个指挥棒,而高考作文往往最能体现其指挥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