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并无此题目,标题是后人加上。内容是记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并赞扬曹刿的爱国思想,重视人民力量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长勺战役发生于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二年。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鲁国一向受齐侵侮。鲁桓公十八年,桓公亲访齐国,因其夫人与齐襄公私通之故,而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相似文献   

2.
十堰市汉水文化研究学会编辑的《汉水文化研究论文专辑》(第一辑)收拙作《汉水流域十堰境内考古新发现》一文,依据实物资料,本人提出了十堰境内的古方国谱中,又增加了一姜姓缰国的观点,由此引起了有关学者关注。十堰大学王一军先生在《十堰大学学报》1998年2期《湖北郧县五峰肖家河春秋麋国古墓铭文考》一文(下称考文)中提出了相左意见,认为“缰王即绞王,绞国属姜姓”,并就铜器的制作时间、用途、绞与麋的关系发表了意见。由此,本文再就铜器铭文谈些拙见与考文作者商榷。一、《考文》认为,铭文中的叔姜出于绞国,一是绞属姜姓…  相似文献   

3.
避讳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现象,其俗起于周代。《左传·桓公六年》记载,鲁桓公为初生之太子命名,曾向鲁大夫申繻征求意见。申繻就命名问题说了这样的话:“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晋以僖  相似文献   

4.
文姜辨     
文辞简约的《春秋》,记鲁桓公夫人文姜的事14条,其中5条记迎娶死葬,9条记活动事迹。她是《春秋》中记得最详细的女人,可见这个人物非同一般了。文美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都把她说成是淫妇,我认为这种说法疑点太多,不能成立。《春秋》对文姜一生活动的全部记载是: (桓公十八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泺。  相似文献   

5.
文姜辨     
文辞简约的《春秋》,记鲁桓公夫人文姜的事14条,其中5条记迎娶死葬,9条记活动事迹。她是《春秋》中记得最详细的女人,可见这个人物非同一般了。文姜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都把她说成是淫妇,我认为这种说法疑点太多,不能成立。《春秋》对文姜一生活动的全部记载是:(桓公十八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庄公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桓公的出生之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历代学者皆付之阙如。当其子鲁庄公出生之时,桓公因他与己"同物"而为他取名为"同",由此可推知桓公生年。因为,春秋时期流行岁星纪年,根据岁星——即木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规律,将周天分成十二个位次。岁星运行到某次,就以该次纪年,十二年一轮回,类似今天的十二生肖纪年法。所谓"同物"就是"同岁",即鲁桓公和庄公出生之年,岁星运行都在同一个位次,也就是说桓公与庄公的年龄相差为"十二"的倍数。根据庄公出生年及史书所载桓公生平事迹可推断,桓公比庄公大二十四岁。庄公出生于桓公六年(前706),则桓公应出生于鲁惠公四十年(前729)。再以推出的年龄与史书记载桓公生平事迹相验证,无不符合。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0,(4):37-44
清华简中与郑国有关的史料表明,西周晚期郑国的东迁是郑桓公带领族人经过艰苦奋战逐步实现的。郑桓公带领族人东迁的路线很有可能和昭王伐楚荆的路线相同。桓公从宗周出发,先至汉水,在到达中原地区的"棫林"之后,从南向北进攻,战于鱼齿山,获得汝水北岸的泛城,新郑与许昌之间的訾地,又奇袭了溱洧之间的区域,攻克了郐国。应国旧地鲁山、襄城、郏县、北部的禹城、长葛、新郑、管县等地先后为郑所有。郑桓公时,西周应国的大部分领土和郐国旧地,都成为郑之国土。郑桓公以郑父之丘(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为都,开启了郑国的基业。郑国在春秋早期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国。  相似文献   

8.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常用来告诫执政者的一个词,它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连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相似文献   

9.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当代一部研究《左传》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合并经传而为笺注,征引淹博,考辨精当,成就极高。但笔者在研读过程中也发现其有个别注释尚值得商榷,遂不揣浅陋,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1.[桓公元年传]: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相似文献   

10.
谷城县,今湖北省襄樊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居襄樊市西北边缘,武当山东南麓,汉水中游的西南岸。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与保康、老河口、房县临界。属于西南官话区,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方言中有南北交汇的特点。本文笔者试选“黑”这个颜色字在谷城方言中的表达来初探方言流变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经典2012年4月24日,一批有着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楚国竹简《左传》在杭州首次公开亮相。这批印迹斑斑、长短不一的楚简与目前流传的《左传》内容基本一致,首次证实《左传》的成书时间最晚不迟于战国时期。从而破解了千百年来关于《左传》的真伪之争,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春秋》撰写,其记事完全以鲁  相似文献   

12.
《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①.  相似文献   

13.
《春秋左传》所记襄公十一年鲁三桓"三分公室";昭公五年"四分公室",是春秋史中的重要事件,凡先秦史教学、讨论古史分期及研究先秦经济、军事、思想史者,都要涉及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左传》中与此事件有关的史料,古今学者的解释多有出入,甚或大相径庭.因而,在梳理诸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左传》有关记述的本意,弄清史实,实是引据这一史料的前提.本文仅就《左传》有关三桓分公室的史料中几个主要问题简要地谈一些看法,请史学界同志匡谬.兹将《左传》中有关的记述撮录如下:"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诅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左传》襄公十一年)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8-21
《春秋·桓公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庄公三年》"夏,五月,葬桓王",周桓王自薨至葬历时凡七年。历代学者对经文中的"葬"字有两种不同的说解,一说是缓葬,以《左传》为代表;一说是改葬,以《公羊传》为代表。此两说,各以为是,至今无定论。从《春秋》经传字例、《春秋》经传书法、周王室在东迁后的政治经济情况各方面考察,缓葬之说既符合《春秋》经义,也符合当时周王室实际。  相似文献   

15.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罢戏下”,近人或谓戏为戏水,戏下是戏水之下。这个解释,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戏在这里应该是军旗。《说文·十二卷下·戈部》:“戏,三军之偏也。”偏就是《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的偏,是战车的编制,杜预注引《司马法》曰:“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春秋时代是以车战为主的,所以偏是作战的主力。元帅将中军,车上有旗有鼓,是指挥作战的号令。如《左传·桓公五年》记郑庄公对抗周桓王的战役中,郑庄公将中军,在临战时,“命二拒(左军右军摆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16.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该文说的是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帮助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是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对举,鲁庄公俨然成了曹刿的陪衬,鲁庄公"小惠""小信"之"浅薄"陪衬出曹刿的"民本意识",鲁庄公以"将战""将驰"的"冒进"陪衬出曹刿"不可""可矣"的天才指挥,鲁庄公以"问其故"的"无知"陪衬出曹刿战略思想的深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孔子在《论语》中对"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论述,参照《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关于管仲的一些事迹,从而考论孔子论述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之器小哉"的依据之所在,从而让人们看到孔子心中一个完整的管仲形象——"器小"的仁者。  相似文献   

18.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名篇 ,其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一、文短而意丰总观全文 ,仅有二百二十二字 ,它却精彩地叙述发生在公元前 684年齐鲁两国在长勺的一次战役。当时齐强大而鲁弱小 ,齐国借口鲁国  相似文献   

19.
1.摄,意思是代理,兼理。《左传·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也。”国君登极叫即位,但隐公是在鲁桓公小时候代其执政的,所以不能说即位,《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鲋摄司马。”晋代杜预注解说:“摄,兼官。”“摄司马”就是“代理司马”。由“摄”演化出“摄政”。君主年幼不能亲政,就由他最近的年长亲族或戚属权且代行职务,叫摄政。《史记·燕召世家》:“成王既幼,周公摄政。”清末的摄政王也是这个故事。还有一个词叫“摄篆”,也是代理之意。古代印信都用篆文,因此用“篆”作为印信的代称;摄篆就是代掌印  相似文献   

20.
《左》《公》《穀》三传对《春秋》隐公元年"惠公仲子"条解释有异,其焦点是仲子身份问题。《左传》以仲子为桓公之母却未卒受赗,"桓未君"而王室归赗其母,此"非礼"之书写体现出作者责王"以示劝诫"的思想;《公羊》认同仲子为桓公之母而讲"隐为桓立",彰显出"立子以贵"及以"尊尊而亲亲"之王权观念;《穀梁》认同仲子为惠公之母而"正隐""治桓",则以"亲亲而尊尊"取"蹈道"之价值。仲子身份虽因三传书写之异而终不为定论,却与各家相关阐释体系或主要价值观念不悖,又因其在血缘与地缘、家族与国家两个维度上的张力而并行不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