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中,相关主体存在着因利益诉求不同而引发的博弈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博弈、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博弈以及两种博弈的相互交织。为顺利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应采用四种策略,对利益博弈进行引导:预测学龄人口数量及分布趋势;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政府与民办学校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实行村校微变式撤并。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有序流动对深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强化良性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将行政举办者、管理执行者、学术主体者、资源配置者作为构成高校教师有序流动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由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行政规制约束、人才流动失序、规范保障欠缺以及职业坚守弱化等现实困局。在分析和权衡各方利益关系基础上,以“服务”与“统筹”为双驱动,引入均衡博弈共调体制;以“理性”和“契约”为双循环,推进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以“引外”与“育内”为双涡轮,构建多元共治保障制度;以“职责”和“情怀”为双引擎,优化学术共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交服务市场化改革在经历了改革初期的显性效率后,迎来了改革的瓶颈。市场化进程中政府、企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表现为效率至上与服务均等之间的较量,公交公益与企业赢利之间的对立,公众期望与政府诉求之间的偏差,政府责任与企业伦理之间的博弈。这些利益冲突源于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地位不对等,公交服务不同属性之间不兼容,公共性与经济性价值取向不协调,市场化目标与国有化手段不一致。市场化初期,这些利益冲突虽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构建相应的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利益规制机制进行一定的化解。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可划分为四个层面,即核心利益主体、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和最终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主要存在委托—代理、竞争—合作、互动博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需要通过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来整合不同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主体利益,从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公共事业,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由于价值观的冲突,权力的博弈以及利益的折中等引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课程改革面临的伦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权力、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加以审视:通过对课程改革主体的行为规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对课程改革政策的价值审视,促进更加公平、民主的制度体系的建立;通过对课程改革活动的有序安排,推动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有序、道德性地展开,从而对课程改革加以引导和规范,以达成课程改革的"善治"。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受城市就业增长的制约,充分就业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成功的前提。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是城市化和就业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各种利益冲突问题,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避免过度关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速度,高度关注城市中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尤其是要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促进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产业转移与承接双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但同时利益分歧也日渐明显。如何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益、协调分歧是处理各利益主体关系的关键,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成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与合理承接的核心问题。产业转移与承接利益分享机制是各利益主体围绕分享的利益客体,在博弈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利益分成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分歧协商机制和冲突仲裁机制等具体机制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办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涉及多个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致使主体间的博弈不可避免。文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关系,探讨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从当前非正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促进利益主体之间互利互惠,为体制机制创新,为高等教育汇聚更多资源,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实质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相互博弈,寻求“共赢”的动态过程,主要从利益观念导向、利益激励驱动、利益诉求协调、利益保护等四个层面进行构建.各合作主体应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以“利益最大化”为标尺,完善利益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和村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城中村改造中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手段,并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提出通过合理重构政府、开发商和村民的角色,促进理性、有序公民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畅通沟通渠道,发挥村集体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等措施,达成博弈主体利益均衡,实现和谐共赢的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作为国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安排,既是一个过程,又是这一过程的目标;在其推进过程中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利益主体的利益,政府利益是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结合,企业利益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产业发展空间的扩大方面,居民利益则表现为个人总体效用的提升,它们之间的利益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矛盾;在探讨它们之间利益一致性与矛盾的基础上,应以城乡统筹、以农为本为基本原则,用制度创新与宏观手段推动、调控城乡一体化进程,使社会利益体系保持大体上合理与稳定的格局;重视农民话语权,构建农民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建立由广大群众参与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决策机制与评价机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社会利益集团把自己的教育利益诉求投入到教育政策体系中,由此会产生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并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呈现复杂化态势。在此背景下,教育政策分析中凸显利益分析的地位,就成为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课题。通过分析教育政策的实质,探讨教育政策过程中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活动过程,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的相关条件,对保证教育政策过程的有效开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年发生的“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各种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与私人利益对公共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从而使得公共利益得到维护,公共决策的理性得以回归。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机制,应大力推动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并实现决策主体多元化,致力实现决策程序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努力构建和完善公共决策监督机制与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博弈论视角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阻滞缘由,对新课程改革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建立"帕累托最优"的合作博弈机制,以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利益共享,从而实现其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独立学院创办、转设到今后的改革发展,各办学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始终是利益博弈关系,"双赢"或"多赢"的博弈是独立学院利益相关方所共同期许的,为了保持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制度的进一步规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通过对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探究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表明,在这一博弈过程中相关者利益博弈目标分离、博弈方式扭曲,缺乏博弈约束机制,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失衡是黄山风景区门票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黄山风景区在价格变动的管理决策中,必须综合考虑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索取权,以形成合理的门票价格变动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行政系统内、学术系统内,以及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利益博弈。行政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学校与学院纵向利益博弈、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术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学术量化绩效激励、基于大学社区激励、基于政治晋升激励的学院横向之间利益博弈。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间的利益博弈,呈现出合作—合作、合作—干预、干预—合作、干预—干预等四种不同方式。利益博弈主体发育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组织地位和权威关系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所占据的资源与信息的非均衡性,导致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博弈呈现鲜明的非均衡性特征,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技术、人力与土地的有机结合,使农村土地具有了较大增值空间,也给农村土地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农村土地腐败问题之所以产生,利益驱动下的多元主体竞相介入获取利益是土地腐败的内在驱动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各种策略相互博弈,在利益冲突中相互妥协并构建利益结盟,是土地腐败的实践过程表达。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博弈中,权力主体与资本主体各有所图,权力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资本主体具有趋利性。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有权主体往往利用掌握的权力与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体相互交融、妥协,进而共谋,达成共识,侵害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土地腐败由此产生。当然,防止土地腐败问题的发生,还需要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层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异地高考问题是当前政府、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了异地高考领域相关政策的主体构成、博弈互动关系及政策网络特征,发现了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网络集成不均匀、有限开放的政策网络影响和制约着异地高考政策的有效推进.为此,需通过网络再造,整合各行动者利益需求,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确保异地高考政策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