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苜熟的诗,突然想不起第一句,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他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领头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首”完形,就是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由于古诗经常采用对偶的形式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更有利于采用抓取首句、首字来完成背诵。  相似文献   

2.
1.“二首”完形法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熟的诗,突然想不起第一句,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他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领头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首”完形,就是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由于古诗经常采用对偶的形式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更有利于采用抓取首句、首字来完成背诵。  相似文献   

3.
背诵方法略说○伍星(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一、化零为整法。对长而难记的材料,先“化整为零”一段段背,背了第一段,再背第二段,都会背了,再“化零为整”把几个段落连起来背。二、找支撑点法。抓领头词语、抓关联词语、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抓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等。三...  相似文献   

4.
1."二首"完形法 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熟的诗,突然想不起第一句,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他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领头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首"完形,就是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由于古诗经常采用对偶的形式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更有利于采用抓取首句、首字来完成背诵.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善于抓“联系”□王冰清文章是一个系统,是由词、句、段等要素组成的篇章系统,词、句、段、篇之间相互联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段篇中的某些体现联系的关键性词句就能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规定必背古诗70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古今优秀诗文的背诵基本上能落实到位,而“课程目标”中“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往往被忽略,甚至无人问津。那么,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鉴于此要求,多数教师感觉这个要求太宽泛不好把握,下面就古诗文背诵复习,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诗文(包括古代诗文和现当代诗文)的背诵离不开3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对诗文内容的感悟。对诗文内容感悟得越好,背诵得就越准越快越牢。其二是对生活(包括古代生活)的感悟。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越强,对生活感悟越到位,背诵就越有风味越有神韵。其三是背诵技巧的掌握。要想学生背诵好诗文,就必须唤起他们对诗文背诵的兴趣。一些学生,语言的天然敏感力和领悟力强一些,往往背诵诗文的兴趣比较浓。就后天的教育而言,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背,优秀学生的范背,均能有效引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语文教师对诗文的重要性、规律性、趣味性及美感特征做…  相似文献   

9.
背诵七法     
理解——朗读——背诵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在讲求背诵训练的同时,还应讲求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这里所谓方法的多样,是指在理解和熟读的前提下达到背诵目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的多样.当然,方法的多样也必然带来形式的多样.列七种方法供参考.1、分解法.这种方法较为常用,即一句一句地、一层一层地背至背一段,一段一段地背至背一篇.2、复述法.先通过列提纲复述抓主要内容,再按原文朗读背诵.这种方法较适用于故事性较强且背诵内容较多的段、篇.3、提示法.这种方法一般要求用句中的重点词作为提示,有时也可用句首词作为提示.如《太阳》最后一段:……光明和温暖,都是…… 如果没有太阳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怅寥廓”的“怅”字究应作何解释,比较有影响的是臧克家同志。他说:“对着眼前这些生机活泼的自然景物,谁能不感到宇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向来注重背诵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背诵古诗词有了篇数的要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做。"一名学生,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认认真真地背诵几十或几百篇诗文。这些诗文虽少,但已是自己的;而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会还给别人。"熟读"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而且还能熟悉古诗词的用字、句法、章法等形式。通过背诵,我们可以了解"诗的建筑美"。可以感悟字的凝练,句的整齐、节的匀称。通过背诵,我们可以了解律诗的区别。通过背诵,我们可以知道律诗的押韵、平仄与对仗。通过背诵,还可以为写作增加素材。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性。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佳”构。一、抓“奇”字“异”词要抓住作者所运用的与众不同的字词,来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飞夺泸定桥》中有这么一句:“守城的两个团……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作者这里没有用“冲”、“爬”、“走”等字词,而用了一个“飞”字,确是神妙!联系上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泸定桥之“险”,联系下文可以体会到“飞”字写出了红军战士之“勇”,从而感悟到作者对红军战斗精神的歌颂!再比如《荷花》一文里面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就比“长”“生”“挺”等的字词更能表达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机勃勃大自然的赞美。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抓这些“奇”字“异”词来进行比较、品味,读出词语背后包含着的情感。二、抓“妙”语“绝”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有一些句、段是作者精心打磨的,它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抓住它,就能从...  相似文献   

13.
一、板书引导。如背诵《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板书中“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的提示,进行快速背诵。。、掌握结构。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属于总分结构。课文先总说“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然后按“开始”、“不久”、“一会儿”、“夜里”四个时间段进行分述。掌握这一结构特点,学生背诵的难度降低了。三、词语串联。如背诵课文《的突泉》最后一段,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有的……有的·有的…··”等关键词语,以提高背诵的效率。四、情境感染。如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教师可打出投影片,让…  相似文献   

14.
有语文就有背诵,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历来如此。古代背诵多在教学中进行,并且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随着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丰富,背诵也不再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而被“挤”出课堂,这种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现行小学课文中要背诵的篇目不多,但学生能很好背的却极少,特别是一些名诗佳作不能为现代学子咏诵实在令人痛心。宋代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江苏省教委周德藩副主任在全省中小学语文教改座谈会上讲话中郑重指出:“要让学生多背诵一些诗文佳作、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5.
古诗文的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最根本、最主要的是遵循“感受——领悟——积累-_运用”的语文实践这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的体会是:感受古诗文,必须落实“吟咏”二字;领悟古诗文,必须抓住“研读”二字;积累古诗文,必须强化“背诵”二字;运用古诗文,必须突出“说写”二字。  相似文献   

16.
背诵六法     
1.背诵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背诵文章若能先抓住开头,把开头记熟了,后面的内容可“顺”下来,背诵似乎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新课标后附了“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的篇目,使学生阅读有了明确的方向。—高兴!  相似文献   

18.
一、理清层次法一个句群,总是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抓住了这个序,也就把握住了背诵的关键。叙述性文字,一般以时空为序。《归去来兮辞》第2段写“归园”,共24句,4句一个内容,行文按时空顺序:归途(舟遥遥)——抵家(“乃瞻衡宇”)——入室(“三径就荒”)——自酌(“引壶觞”)——涉园(“园目涉”)——盘桓(“云  相似文献   

19.
<正>一篇文章能洋洋洒洒写许多,靠的是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过渡把内容上下衔接、连贯起来的。过渡句就像连接骨骼的筋脉,虽然骨架根根分明,却也能保障身体统一行动、自成一体。生活中,筋脉拉伤的概率比骨折大多了,就像很多文章的主体不错,但过渡却十分生硬。怎么才能过渡得好呢?我们可以借用数学思维来练习——这是不是也算一种数学到语文的“过渡”呢?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鉴于此要求,多数教师感觉这个要求太宽泛不好把握,下面就古诗文背诵复习,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