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语:咸安宫蒙古官学,学房设于西华门内咸安宫,是清廷为培养蒙古翻译人材在紫禁城内创设的专门教育机构,与学房位于西安门内椅子胡同的唐古忒学、托忒学,并称为咸安宫三学。咸安宫蒙古官学的学房补修、经费供应俱由内务府掌管,其总裁、教习及学生每月分例银米、煤炭等项领取由更早设于咸安宫内的咸安宫官学行文有司代办,但监视考试、挑补学生、教习期满咨送议叙等事务则由理藩院专管。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及理藩部全宗档案中,编选有关咸安宫蒙古官学的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标题加*者为满文书写。此外内务府汉文档案中部分内容书写不是很规范,存在异体字等现象,为保持档案原貌和避免歧义,文内未作统一处理,个别文字难以识读录入时谨以符号□代替。  相似文献   

2.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嘉庆以后,咸安宫官学的各项事务已有成规,然而师生多有敷衍,规章日见废弛,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选拔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正是成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这一时期,也是考核最为严格、成就学生最多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咸安宫官学最受清廷重视的时期。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主事文霖为请领修理西华门内蒙古学房等项活计估需工料银两事呈稿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二日主事文霖呈,为呈明请领银两事。由堂抄出,据查官员外郎卓林呈复内开,核估得西华门内路北蒙古学坐落房二间,头停夹陇捉节,拆砌隔断墙一堵,拆墁地面,地八仙桌一张、炕八仙桌二张、琴桌一张、杌子四张、稿箱一个俱补做,以及油饰糊饰、出运渣土、抬运物料、成搭厂棚座等项活计,除拆换下糟朽木植折作木柴抵除银两外,净按例估需工料银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一分五厘。理合呈明,伏候堂台批准,以便交该司照例办理。等因抄出。职奉派如式修理此项活计,照依该查员呈准,按例估需工料银一百二十九两七钱一分五厘。向广储司银库领用,其文领门文知会借用营造司印信咨行。谨将原估银两细数,另缮清单,附稿呈明,伏候堂台批准,以便遵照办理可也。为此具呈。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2017,(3):4-29
咸安宫官学,原系雍正年间为教育内府子弟而设,后亦于八旗子弟中选俊秀者入学,是旗人进入官吏体系的培训机构和重要途径。咸安宫官学的兴衰变革,反映了清廷人材标准的变迁、官方教育制度的沿革,是清代文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雍、乾两朝是咸安宫官学建置之初,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到学生考试、教习议叙,各种制度在摸索中逐步成型。嘉庆以后,咸安宫官学的各项事务已有成规,然而师生多有敷衍,规章日见废弛,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中选辑相关满汉文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平定北疆的准噶尔及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体现主权的确立和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定,开始对新疆实施"军府治理"和"建省治理"。同时,为了解决征税、发饷和进一步发展新疆地方的商品经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的货币制度,在收缴销毁原准噶尔普尔钱的同时,对原有地方货币采取改造政策。从乾隆二十五年始,陆续在新疆的叶尔羌、阿克苏、乌什、伊犁、库车、喀什噶尔、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相继开设7个铸钱局,仿照内地方孔制钱式样,行铸正面为汉文清帝年号,背面为维文(或满文)记局的新普尔即红钱。这些新型货币的使用和流通,对新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定曾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从本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辑有关档案,其中对新疆各地方钱局的开设、铜矿的探寻、铜斤的筹措、工匠的调派、铸币的数量、咸丰年间大钱的行铸、对私铸钱的查禁、钱局的管理、局员的奖叙及南北疆货币的流通等情况均有详尽的反映,对研究新疆货币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2003,(5):20-28
1.李敬奉主命卖地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九月](1)卖契*[1]立绝卖房屋文契知数李敬,今奉主命,将在城二十五保一区五图得字圩厅房楼屋及平屋上下共计二十三间,并随屋基地一亩四分三厘六毫,立契卖与钱庄公捐邑庙西园为业,议得绝价通足钱一千零五十千文。正当立契日,其价一并收足。自绝之后,任凭收科、入册、过户、完粮、拆卸、改建亭榭,永为邑庙公所,与本宅不涉。倘有他姓声言,卖主理直。此系两相情愿,各无异言,恐后无凭,立此卖房绝契为照。计开:四址:南至墙外瞿屋,后至墙外斗阁基,北至墙外潘售庙地,东至墙外前营房,西至卫杨刘屋,后至墙外潘…  相似文献   

8.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9.
10.
正按语: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国子监的琉球官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琉球官学的设立清代的国子监国子监是清代的最高学府。它是仿中国古代的国学制度设立的。国子监最早叫国子学,始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是专门为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大学。南北朝时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同设。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炀帝时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唐宋亦以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分别称国子监。明仅设国子监,为教育管理机关,兼俱国子学性质。清沿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设国子监,一应事宜,由礼部掌行。顺治十五年改由本监自行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在平定北疆的准噶尔及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后,为了体现主权的确立和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定,开始对新疆实施"军府治理"和"建省治理"。同时,为了解决征税、发饷和进一步发展新疆地方的商品经济,清政府开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03,(6):6-15
8.张东皋堂卖地契[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八月] (1)卖契 (光绪八年三月) 立卖地基文契张东皋堂,为因正用令,将自己二十五保七图大东门内孙家卫口坐北朝南莫字圩一号地基一方,计则田八分零,并地上沿石、砖头、阴沟及周围墙脚、石板、方砖、磉皮石等因一应在内,央中卖到人瑞堂处为业。三面议得时价足钱一百廿千文。其钱于立契日一并收足。自卖之后任从买主管业、造屋、居住、出召、取租、过户、完粮。其地堆有高大  相似文献   

14.
着两广总督等勒令随时清还拖欠夷人货价事上谕 乾隆六十年七月十八日 大学士?伯和字寄署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朱,传谕粤海关监督舒,乾隆六十年七月十八日奉上谕:朱珪等奏洋商石中和拖欠夷货价银审拟具奏一折,已批该部议奏矣.粤省洋商承售夷货,先将价值议定,俟转售后陆续给价,其未售之货俟下次洋船到时一面归清旧欠,一面又交新货,不能年...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化解族群冲突和促进民族融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等档案,可供台湾史研究等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书院之设始于唐代,宋代大盛,形成白鹿洞、嵩阳、睢阳、岳麓四大书院,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其间,对儒家经籍阐发、传统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特发上谕,命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  相似文献   

17.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由于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所以缣帛档案又被称为“帛书“、“缯书“、“素书“、“缣书“、“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生员通过地方考选入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监,意为以人才贡献给皇帝,也称贡生。清顺治时期,贡监之制恢复,文人通过进入国子监读书有机会被授予官职,成为除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的另一条入仕途径。由于清廷授予贡监的名义及选拔的方式各不相同,贡监分为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六种。其中,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又称五贡,被视为正途出身;例贡系捐纳而得,不属正途。贡监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在崇尚科举的时代,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是下层文人和绅士的主流,在社会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中编选乾隆时期与贡监相关的档案,从中反映出贡监考选、入职、捐纳等实情,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缣帛档案是一种写在光洁细薄丝绢上的文件遗存。由于缣帛是帛、素、缯、缣的总称,所以缣帛档案又被称为"帛书"、"缯书"、"素书"、"缣书"、"帛"字始见甲骨文,是一般丝织品的通称;"素"是由生丝制成的白帛,不经漂染、平实无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琉球国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始于中国隋朝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派朱宽等出使琉球。此后数百年间,双方续有来往,因史籍记述无多,详情不得而知。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入贡,从此,约500多年的明清两代,中琉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随着中琉友好关系的发展,中琉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有关中琉关系的档案及资料,对清代中国和琉球之间的贸易往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