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佛教内道场,是指皇宫内举行佛教祈祷活动。宋朝虽以重文崇儒著称,但除个别时期(如宋徽宗崇道抑佛)外,对佛教大抵采取尊崇态度,皇宫内时常举行各种类型的道场。宋朝举行内道场的缘由主要有:祈雨、祈睛、祈丰收,统治者病危祈复康,统治者死丧祈超升,为统治者祝寿,为国祈福等。内道场没有固定举行地点,但有些宫殿较经常地成为举行道场之处,皇宫内有些设施则专门是为佛教而兴建的。呐道场的内容带有很强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政治服务的色彩。僧人也以能赴内道场为荣。这些情况反映了政教关系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封建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另一方面,宋代佛教徒也逐渐认识到,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对于维持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是必要的前提。一些不从事物质生产的宗教人士,他们由于以特殊的方式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服务,已有向职业化演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张先堂本课题的缘起净土五会念佛赞文是在唐代曾流行一时的净土五会念佛道场中使用的赞文。净土五会念佛道场是由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四祖的唐代高僧法照于大历年间在南方衡州首创的一个净土宗修行法门,此后由于法照及其门徒在北方五台山、...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东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摩腾、竺法兰传来佛教,首在洛阳建白马寺,次到五台山,以为是文殊师利菩萨道场,即于此处建寺传教。公元一世纪左右,原本出于西域的《华严经》中已提到中国内地的清凉山,这自然是在西域流传中编上去的,但反映出当时五台山佛教已有相当规模,以至名传国外。自此以来,经历代帝王及僧人多方经营,五台山寺院林立,香火极盛,一直是佛教的一个中心。而唐代,则是五台山佛教的鼎盛时期。唐代五台山佛教的情况如何?日僧园仁  相似文献   

4.
车锡伦 《家教指南》2003,(2):97-105
本文对产生于宋元时期的三种宝卷进行了分析 ,指出宝卷继承了唐代佛教俗讲讲经说法的传统 ,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 ,其内容仍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宝卷是一种新的佛教说唱形式 ;受弥陀净土信仰的影响 ,为满足信众的信仰需求而出现了弘扬西方净土、劝人“持斋念佛” ;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 ,注重道场威仪 ,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 ,文辞格式化 ,结构形式严整 ;演唱的曲调 ,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 ,受宋元词曲的影响出现了长短句的歌赞 ,也唱散曲。  相似文献   

5.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赏析这是宋之问从贬所泷州逃归家乡,途经汉江时写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  相似文献   

6.
《龙龛手镜》的部首主要承袭《说文解字》而来,少数部首为其首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龙龛手镜》242个部首的来源,并通过讨论与部首相关的问题,来揭示《龙龛》部首设置的特色:一是部首字在正文中是否作字头,二是部中之字如何安排。  相似文献   

7.
麦积山石窟有中国最完整的北朝窟龛群,其形制大致沿方形窟和龛窟演变,并随其所弘扬的佛教思想及相关造像题材的变化而变化,与后秦时的长安僧团和社会历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海内"恶溪"知名者有三:浙南处州的恶溪,为恶最甚,时间又长,最早出恶名。后经治理,变成好溪;浙东台州的恶溪,为害较小,时间亦短,故恶名不大。后经治理,变恶为善;岭南潮州的恶溪,因有鳄鱼而畜产尽、民以穷。中唐驱鳄后,遂无祸患,改名意溪。史志与诗赋多涉及恶溪,所指各异,解读时须加甄别。  相似文献   

9.
将《应县木塔辽代秘藏》残卷与《龙龛手镜》相印证,纠正了《龙龛手镜》中一部分俗字的错误,并补充了《龙龛手镜》未收的一些俗字。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武山县木梯寺石窟创建于唐宋之际,元代仍有修建,明清至民国时期达到了开窟造像的高潮.其现存的宋和明清时期窟龛、造像等对于研究陇南地区宋代以后佛教发展史与传播史等都有一定价值,本简报力求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为研究者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所见唐代轻税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敦煌文献中所见唐代轻税州进行了探讨,说明唐前期的轻税州是指岭南诸州,它因汉人编户按户税米的税收特点而命名.  相似文献   

12.
《一切经音义》用字是《龙龛手镜》收字的源头之一,但其间字形具有多大程度上的联系,还是个未被完全揭示的现象。我们通过对高丽本刻本《一切经音义》与中华本《龙龛手镜》字形的比勘,发现《龙龛手镜》所收《一切经音义》用字具有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龙龛手镜》收字随意性、局限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材主要有药师佛、横三世佛、释迦佛、观音、天龙八部等,石刻题记以造像记、妆修记、游记等为主。这为我们研究青居山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关于陈之立国,学者们多关注陈霸先与王僧辩、北齐势力间的纠葛,却鲜有人涉及王琳在陈氏立国道路中的意义.王琳实力盛极一时,他勾结北齐,两次挥兵东下,与陈氏相抗礼,尤其是王、陈的两度交锋:"江州之争"、"芜湖之战",更说明陈氏得以击走王琳,建立并巩固其新生政权,与其赢得南方土著阶层,特别是其上层代表土豪洞主的支持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闽中地区与黔中、岭南地区一样,属于南选常制区。只是由于闽中南选的实施进程时断时续,与黔中、岭南等典型南选常制区有很大不同,这使得《新唐书》等典籍误以其为南选权置区。闽中南选的实施进程之所以时断时续,是因为唐中央曾对漳州的政区归属进行多次调整。当唐中央将漳州划属闽中时,闽中地区是南选实施区。但当漳州被划属岭南时,闽中地区便不再是南选实施区。因唐代的漳州曾在归属闽中、归属岭南间反复变动,闽中地区也在南选实施区与非南选实施区之间不断切换。  相似文献   

16.
陈政、陈元光率军入漳并"开漳"是唐代前期一次重要的军事移民活动,此次移民反映出唐代移民具有开放性、家族性以及移民工程系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陈氏父子开漳的移民活动既是特殊个案,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受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社会现实的影响。开漳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唐朝廷和陈氏父子奉行积极的开边策略和开明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7.
出身于岭南的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政治思想中特有的、具有岭南特色的礼治思想、吏治思想、选举思想、黄老思想及经济思想都与岭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出张九龄是在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影响下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梵净山是本人十分熟悉、万分敬仰的圣山。梵净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弥勒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兼备的双料名山,成为少有的佛教文化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道教与唐代皇室的关系早已受到世人瞩目,然而关于道教内道场的问题却鲜有论及。本文考察了道教内道场的设置状况,认为道教内道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而随着唐代皇室进一步地尊崇道教,道教影响更加深入浸淫宫禁。有唐一代,皇室在宫禁大内以及离宫别苑相继设置了各种功能的道教内道场,这些内道场可以分为临时性的和永久性的两种。唐代皇室通过道教内道场,频召高道逸士入内供奉修道,同时也大大地满足了皇室内眷从事各种名目的道教活动的宗教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