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进行探讨研究,有利于认识了解中国早期现代书籍设计的复杂特质、转型历程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惠珍 《图书馆》1989,(1):40-44
在对外开放、思想开禁的氛围中,西方文化思潮涌向东方。处于这样一个变革时期,中国当代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各种理论和文化艺术。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西方图书,作怎样的选择?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著者,受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我们图书馆在五月份作过一次书面调查(注),其中部分答卷能回答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主要根据“上大学以来,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你最崇拜的作者”这两项调查结果,谈谈西方图书对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影响。根据表1,表2(见44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西方理论书籍对大学生的影响处于恬泼繁杂的文化环境,当代大学生以其独有的时代性格,阅读各种西方理论书籍,他们感到兴奋、饥渴,他们进行思考、反思。他们对研究人们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的弗洛伊德,对研究超人哲学的尼采,对研究唯意志主义的叔本华,对研究存在主义个人自由论的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姚佩伶 《出版广角》2014,(11):86-87
正他将各时期的历史文化重新归纳,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艺术特点的形成进行了深度概括,为这一时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轨迹甚至西方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脚。《艺术哲学》是讲述西方艺术流派及文化历史的巨著,作者丹纳对欧洲文化所涉及的艺术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民俗地域风情,进行了系统阐述,将西方的绘画、雕塑艺术,和西方人特有的思想进行联系,从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书籍史研究硕果累累,海外的中国书籍史研究也日渐兴盛,国内的书籍史研究相对滞后.中西方书籍史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理论渊源不同,二是中西方对书籍史的研究对象“书籍”本身的认识存在差异,三是中西方书籍史书写叙述模式各异.  相似文献   

6.
成杰 《中国图书评论》2012,(12):119-120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智慧作为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艺术辩证法与中医辩证法、军事辩证法,则堪称中国智慧的瑰宝,而艺术辩证法,作为艺术创造的高级的形而上的艺术哲学,突出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彩,对艺术创作与鉴赏,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姜耕玉先生的《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中国艺术智慧形式的著作,该书致力于对艺术辩证法的理论建构,充分展示了中国艺术智慧形式的纷繁绚丽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结合和交叉。所谓中国管理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融会贯通,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于一体,用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性来统帅西方管理制度和工具,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生生不息的管理哲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代码,让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辨发挥其应有价值是哲学管理突出的特征。现代管理,从思想上来说应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应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应是艺术的,她既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与哲学的融合,管理者既需要有领导力,更需要具备管理智慧、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许欢  罗永航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0):101-110
[目的/意义] 以西方画作为切入点研究西方阅读史的发展历程,探究图像视角下西方阅读史的发展特点,实践以图证史的研究路径,为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以588幅阅读主题的西方画为研究对象,使用图像分析法,在梳理和描绘图像视角下西方阅读史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时代对阅读行为认知的演变,最后总结图像视角下的西方阅读史特征。[结果/结论] 图像视角下的西方阅读史具有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叙述的特征,宗教主题的阅读贯穿始终。使用绘画作品进行阅读史研究应该考虑时代因素、绘画目的和艺术加工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书籍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出版业的繁荣,书籍艺术理论研究而今也蔚然成风。在先后经历了70年代关于整体设计的讨论以及90年代初关于书卷气与广告味的讨论后,我国的书籍艺术理论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过去,我们还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书籍艺术学。怎样让我国的书籍艺术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让我国的研究有更大的突破,这是我们每一个立志献身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近现代艺术的摇篮,在近代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美国借技术的东风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随着经济日渐发展,也飞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使中国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虽然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已有较多发展,但公众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充分,学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采用案例法和对比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速度快但发展质量不高的现状,以及国内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水平;然后详细论述了美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理论缘起,并以瓦尔帕索大学为例探讨美国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接着将视角转回国内,挖掘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在最近30年内的发展,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总结当前国内数字媒体人才发展情况;最后笔者通过对比中美数字媒体观念和人才培养上的不同,对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书籍担当着传播新知和文化大众化的重任,书籍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变化引起传统书籍形态由线装书向平装书的转化,也催生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化。许多书籍设计家在吸收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时,或注重装帧艺术的装饰趣味和形式美,或融合民间艺术因素,创作了大量的书籍装帧艺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创新意识,也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于当下书籍装帧艺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跨文化审美为研究视角,浅析东西方哲学对美的阐释并重点分析《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哲学所蕴含的美。将西方古典哲学、基督教哲学以及西方近代哲学等理论与道家哲学理论作比较,发掘并探析《道德经》和西方哲学中关于美的概念的文化共性。为今后《道德经》的跨文化传播、中外文化对话提供借鉴意义,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波普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随后凭借不断创新及特有的吸引力变成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在美国迅速扩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波普艺术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波普艺术也将美国更加推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位置.波普艺术广泛传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艺术从"文革"时期仅仅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并且融合中国本土元素开始创作中国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4.
侯赛 《大观周刊》2011,(33):77-77,97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衍化出的一种新的艺术思潮,其观念越来越多地遍及教育、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尤其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提供了一片广阔的视野以及新的角度,对调整美术教育理念、学生观、课程观方面不无启示。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理论特征,对现时中国美术教育的诸多方面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新媒体艺术自上世纪中叶进入国际视角被广泛认可以来,以其独特魅力活跃于当代艺术舞台,目前已走在世界前列。新型的艺术种类仍在不断派生,以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广泛贴近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强国,日本的新媒体发展及对科学技术的研发,艺术创作的独特视角,包括展示方式都很值得国内艺术界来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然 《新闻爱好者》2021,(2):I0003-I0004
近代以来,全球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的对外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解构与重构。其中,我国的艺术传播在历史与全球视野下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人们对中国艺术在传播、经济、产业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也随之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由邹文编著的《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2018年6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即是对当代中国艺术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作者在全球视野和传播学视域下多方位论述了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现状、特点、意义和方略,在我国艺术国际化形象塑造中凸显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近几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设计师们从单一的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在观念上是极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书籍封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音乐的序曲,是把读者带入内容的向导。封面设计同绘画创作一样,都是空间艺术。但它又和绘画有所不同。研究封面设计的艺术规律,首先要研究封面设计这一艺术形式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性,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它造型艺术的区别。封面设计是从属性的艺术,它必须为书籍的内容服务,受到书籍内容的制约;封面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质,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由于一本书的立体结构使得封面经常处在辗转反侧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主要表现在供人们翻阅;封面设计只能在规定的开张范围内进行,限定运动空间;封面设计受到方向性的束缚,中式翻身只能向右,西式翻身只能向左;封面设计要考虑书籍的整体形态,封面与封底、环衬、扉页、版式要内外协调,风格一致;封面设计要做黑白分色稿,须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字化的阅读形式,而纸质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今天为止,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早已不拘泥于书籍本身单一文字内容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艺术也不局限于表面上的给书籍“穿衣戴帽”.当代的网络快餐与读书的境界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书装的设计确实也是挑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书装艺术巧妙结合,并灵活运用飞速发达的电脑图文处理技术,使书籍由内而外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感染张力,折射书籍的本源文化内涵,提高书籍人性化的可读性和易读性的同时,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郭优 《新闻爱好者》2012,(10):26-27
中国新媒体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后走出国门进入国际舞台。新媒体艺术在进入中国以来,逐渐摆脱了西方新媒体艺术的束缚和影响,经历了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虽然步履艰难,但也渗透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个角落。本文试着梳理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西方为借鉴,对我国新媒体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