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此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学制尚未完善,办学经验缺失。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工程学校通过向西方学习,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其经验对于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民初民众智识低下成为共和政治的最大隐患,经由复辟闹剧的刺激,推进文化革新、实现教育普及、提升民众智识渐成朝野共识。教育部因应时代要求,先是继承清末识字运动思路推行"注音字母"和国音字典,继之成立"国语研究会"等机构开展国语教育,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大潮中强化官民协作,促成了国语运动的全面推进,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一纪闻1.杜氏女子家塾&;#183;四川女子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旅京川籍名宿杜德舆的夫人杜黄,在北京丞相胡同寓所,创办“杜氏女子家塾,自任塾长,聘秋瑾担任国文、历史、地理诸科教习,日本女子服部繁子、尾崎衿子、高洲虎子教算术、图画、音乐、手工等课。学生一律免费,来求学者甚众,打开了女子求学的风气。办了两学期,成效显著,逐渐取得社会信任。杜黄又说动了‘四川旅京同乡会’诸大佬,拨出会款,在北京四川营开办了一所‘四川女子学堂’,招收川籍女儿和一些关系户的姑娘”[1]。这时,“杜氏女子家塾”和“四川女子学堂”两张牌子,一套人马,杜黄与秋瑾在忙忙碌碌之中,初圆了“振兴女学”之梦。这所四川女子学堂一直存在到光绪末年[2]。后来,秋瑾参加同盟会,旋邀杜黄入盟,从事反清革命。杜黄受命创办《中国妇女会报》于北京,开我国妇女报刊之先河,秋瑾在上海办《中国女报》与之呼应,二人又在“女权革命”的旗帜下合作,终成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2.南充小学附属女学&;#183;端明女塾&;#183;南充女子师范学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表方先生张澜留日归来,创办“南充高等小学堂”,招收“应过科举考试的童生,延聘县中正绅有才学德者:胡德宣讲地理,邓克钦教数学、图画...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贵州的女子教育兴起,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呈现时间早、规模齐、影响广等特点。女子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唤起了贵州女性的独立意识,为女性的精神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刘师培与蔡元培围绕革命与建设深刻批判了封建畸形人格.前者主张积极入世而不媚世,讲求自强不息和尚武精神,崇尚公德,献身国家.后者则强调理论上重视道德,界定近代人格内涵,人人具有独立精神,在遵循公德与私德、义务与权利统一前提下尚公德、重义务.他们希望藉教育、修身、政党和践履等方法达到塑造中国近代理想人格,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其原因主要有: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的发展;清末民初贵州先进男性的推动;清末民初贵州新闻媒介对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为贵州各族妇女带来了新的信息;清末民初贵州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留美运动,正处于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它既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篇章。这次留美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2.清政府实施新政;3.开放的留美政策;4.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5.中国社会转型的内部驱动;6.近代城市的兴起和民族工商业的推动;7.美国教会学校的影响。所产生的影响是:1.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2.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3.启动了中国收回主权的外交进程;4.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5.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6.促成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留美运动,正处于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它既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篇章。这次留美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2.清政府实施新政;3.开放的留美政策;4.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5.中国社会转型的内部驱动;6.近代城市的兴起和民族工商业的推动;7.美国教会学校的影响。所产生的影响是:1.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2.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3.启动了中国收回主权的外交进程;4.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5.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6.促成了五四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0.
实业教育发轫于清朝末年。政府依托近代四部学制对实业教育进行发展和规范,实业教育制度从壬寅学制中的孕育到癸卯学制中正式确立,再到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新学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渐从零散走向了系统状态。清末民初实业教育制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受国外职业教育制度影响大、从异域化逐渐本土化、具有灵活开放性、社会性突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天津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与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兴办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的教育,相对于其他阶层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最先觉醒,故能自觉投身妇女解放运动之中。清末民初天津女子教育的开办,对促进妇女解放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国家政体由专制转向共和,介于国家公权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开始形成。这一时期,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民间力量由"遮蔽"转向"公开",经个人而及组织,通过报刊舆论、投身实践、组建社团等公共途径,对学制变迁的影响呈现出由"涓滴"到"管涌"再到"洪流"的形态。民间力量参与近代学制变迁的形式及内涵的变化,彰显了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程中民间力量的渐起轨迹,亦折射出社会变革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3.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自身和外部条件的双重作用,北京地区的慈善组织从以施养为主的传统救助模式转变为以教养为主的新型救助模式,即不仅注重传授谋生技能,而且积极灌输和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知识。慈善组织传统救助模式的转型过程,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这样的事实: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并非简单的"冲击-回应"的结果,而是内外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间,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女子占整个人口的一半,女子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社会化的女子教育是近代才开始的,所以研究这一时期女子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教育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明制:学校与科举相辅而行,但科举较明代尤甚,而学校教育则有名无实。清朝封建统治者对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毫不注意,很少具体的措施,地方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各级儒学及大小书院寥寥无几。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私人设学风气颇盛,一些少年儿童往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略识之无的民众塑造为合格国民是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通俗画报被视为便捷渠道之一。以启蒙为基调,兼顾娱乐与审美的通俗画报在晚清时期大量出现,为包括妇孺在内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座包罗万象的图像知识仓库,引导并改造着民众日常生活行为。通俗画报所展现的,不仅是政府与社会精英的国民想象和文化启蒙,还有画报社、画师层层密密的演绎和附会。这种通俗知识文本的广泛存在,为社会教育的蓬勃发展积累民间舆论和实践经验,其触发的回响、带动的社会风尚的变化,是近代中国的精英阶层与普通大众的文化互动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西学的进一步传入,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内要求摆脱封建桎梏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对传统落后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清朝末年,由于封建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试论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康明安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传播来自西方的近代音乐知识,普及音乐理论和推广群众性的歌咏形式以及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可以说,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