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宋都城商业市场管理机构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 《宜宾学院学报》2011,(5):43-44,86
唐宋政府分别通过太府寺诸部门及户部的金部司,唐都长安京兆尹的仓曹司,长安、万年县的市令,北宋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提举常平司、街道司、北宋开封府等管理机构加强国都商业市场管理。宋汴京的商业市场管理机构较之唐长安更加完备,参加市场管理的职官数量更多,反映出了唐宋都城商业发展日趋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宋代内藏库借贷钱物给计司,这些钱物常常因为计司无力偿还而被皇帝下诏蠲免,突显出皇权主控下财权集中的面相。但这种传统视域里内藏库钱物借出必蠲免的现象,并不完全反映宋代内藏财政实行的借贷模式。宋代内藏库钱物借贷给计司,大致经历了宋神宗朝之前的借贷蠲免、宋神宗朝至北宋末年的支借偿还、南渡以后的双重模式三个阶段。内藏财政支出上体现出的这种财权集中的路径,既透露出天子期许圣德形象以提升皇权的主观愿望,亦折射出内藏库支援国家财政背后无限私权对国家公权的侵夺。计司借贷内藏库钱物的蠲免或偿还,并不反映财权集中的此起彼伏,而深刻表明内藏库财权集中手段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3.
程颢、程颐合称二程,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的教育思想大同而小异。为了实现理学济世的抱负,二程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们的教育实践分洛阳讲学和外地兴学两个阶段。二程青年时在外求学,嘉佑初在洛阳安家,以后长期居住洛阳。居洛期间,主要在履道坊居住地、嵩阳书院、龙门胜德上方寺、龙门香山寺等地讲学和从事学术活动。二程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在洛阳讲学的时候提出与成熟的。历史上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他们是洛学的开山祖师。一程颢字伯淳,生于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哲宗元丰八年,是北宋时期理学修养极深的一位儒者。26岁举进士后,被委派做鄠…  相似文献   

4.
“元祐体”是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常见话语。在诗学批评史上,“元祐体”由南宋被贬、元明被忽视到清代,特别是晚清的被褒和被高扬,最后成为宋诗“鼎盛”的代表;在政治发展史上,“元祐”时期却是从北宋末到清代.始终处于被褒扬的地位。这其实是“元祐”政治内涵向诗学批评的不自觉渗透、移植,元祐时期并不是宋诗顶峰时期.因此,“元祐”也不具备宋诗鼎盛的代表意义。北宋诗歌莫盛于“元祐”的诗学观念是需要重新思索的。  相似文献   

5.
枪仗手起源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福建路和江南西路,作为王安石变法中地方保甲组织设立。神宗元丰时期枪仗手编制、训练方法确定下来,全盛时人数达到近两万人。哲宗元祐时期,作为王安石变法成果之一,枪仗手受到保守派打击。徽宗时期恢复元丰旧制,枪仗手被靖康时臣僚称作为步兵天下第一。两宋之际,东南地区叛乱频发,枪仗手纵横东南各地平定叛乱,维护了宋王朝的统治。在持续作战中,枪仗手也引起了统治者的忌惮。南宋绍兴年间,朝廷下诏罢黜枪仗手,存在了五十余年的枪仗手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元丰年间,在熙丰变法的浪潮中,也包含有对审计组织及其制度在内的各种政治、经济管理与监督体制的改革。然时至今,论及此者却甚少。当时在审计组织及其制度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重大改革措施:一是重点变革了北宋前期沿袭百余年的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旧制,恢复和发展了原有的比部职能及其审计制度,实行财、审分离的外部审计体制;二是在库藏系统中创设了名实相符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司。据史载,这是中外审计史上最早以“审计”明确命名的审计组织,同时也是我国审计制度日趋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是新设了都拘辖司,以代替原三司所属之内部财审合一的部分审计机构,行使户部审计职能;四是改造、调整了诸军诸司专勾司等专门审计中央机关与军队系统的内审组织,使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及其责权能重叠交叉、彼此牵制,希冀以此作为解决当时冗官与财匮等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而发展与完善了军队系统中的审计组织,成为南宋审计院的前身,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北宋徽宗时期,虽然仍有少数诗人如皇帝和个别近臣生活于社会的最上层,但绝大多数诗人都被甩到社 会的下层。元祐诗人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而后进诗人或缺乏进入仕途的机会而终生布衣,或虽有幸进入仕途却沦 于下僚。同时,相对于元祐诗歌高潮时期,此时诗人交游、唱和活动也大大减少,并且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学黄的诗 人视艺术为生命,他们悄悄地聚集,在民间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是徽宗皇帝亲自组织与近臣的唱和,以歌咏升 平。  相似文献   

8.
在帝制时代,皇帝是大老板,所有官员都是他的员工。员工的工资老板发,老板的工资谁来发呢?您说了,老板追逐利润,不要工资。其实也不是,就像一家大企业,董事长除了分红,还有薪水;一个皇帝则除了威权,还有"好用"。"好用"就是皇帝的工资。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都有;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按规定仁宗也有1200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见《宋史·志第132》:仁宗帝命罢左藏库月进钱1200缗)。且说没有放弃工资的宋太宗、宋真宗他们,作为皇帝,不方便亲自去填工资单,每月那1200贯,历来是由"左藏库"送过去。所以从形式上来讲,皇帝的工资是左藏库给发的。左藏库在隋唐时就有,是太府寺下  相似文献   

9.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自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至哲宗元祐年(1089),曾先后五次到过湖州.第四次自徐州移知湖州,时在元丰二年(1079),干四月二十九日到任,至七月二十八日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在湖州整整三个月,苏轼来湖期间,曾游览了湖州名胜古迹,如道场山、何山、岘山、卞山、法华山、白苹州、碧浪湖、飞英寺等,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数十首诗篇.本文辑选了其中二十五首,这些诗篇多数系记游之作,也有些诗篇系与湖地诗人往来倡和酬酢之作.这些作品,诗人尽情地赞美湖州山山水水和人物风貌,表达作者热爱湖州和湖州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选辑苏轼的湖州诗的目的,一方面表示对苏轼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太原府既是河东路首府,又是西北地区军事重镇,在抵御辽、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原府吏治的好坏,对西北地区的稳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宋廷对太原知府给予极大的关注,既赋予他对属官的行政监察,又委监司等对其监察,以促其向良性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监察中,太原知府得到锻练,为太原府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体现在职官制度上 ,有五大特点 ,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 ,以元丰 (宋神宗年号 )改制为界限 ,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 ,南宋又为一大阶段。(一 )中枢机构的演变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 ,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 ,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宋朝的“中书” ,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 ,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 ,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 ,但已成外朝 ,不是宰相…  相似文献   

12.
一、监察的监察制度的涵义 1.古代监察的涵义是,监就是自上而下监视,《诗经·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察是考核调查之意,《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监察就是自上而下对群臣百官进行监视、调查、考核,以防其言行不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秦帝国,并建立宠大的官僚机构。为了加强对各级官僚的监察和管理,设立了中央监察地方官吏的御史大夫,其官署为御史大寺,也称御史府。这样,专门负责纠察群臣百官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寺,即御史府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监察二字合在一起使用。古代的监察官吏,是君主的耳目,代表皇帝自上而下监察群臣百官,与监察二字的涵义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它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监察制度的基础。御史监察系统方面,御史大夫领导下的御史府行使中央最高监察权,西汉末期交由御史中丞掌管。地方上,秦朝的监郡御史、汉朝的刺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员,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以谏议大夫、中大夫等为代表的言官规谏系统确立并起到一定的监察作用。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系统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六条问事》出现,开始了监察制度法律化的进程。秦汉时期的监察制度虽不完善,但它强化了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华池寨是北宋西北缘边堡寨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堡寨,与此同时,华池寨紧邻同名的一座市镇——华池镇;关于华池寨与华池镇的关系,相关研究已有初步进展,但仍需作进一步补考,新材料证明了北宋后期华池镇通管华池寨这一特殊模式的存在。关于华池寨的流变问题,尚未有学者研究,相关史料显示,华池寨自北宋之后功能再次发生变动,北宋时期的华池寨至明清时期发展为华池镇,北宋时期的华池镇(库多汗古城)则再次废弃,自北宋至清代前期,华池寨经历了由华池县到华池镇再到华池寨最终又成为华池镇的变迁过程,华池寨完成了由宋夏缘边堡寨向明清市镇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宋代财经监督机制主要特点蝇一方面的高度集权中央,皇帝独揽大权;另一方面多重监督,互相制约,复杂多变。中央财经监督机构改制前主要由三司及其下属三部勾院、都磨勘司、专勾司、都凭由司等负责;改帽后撤销三司,其财经监督职能大转归户部、比部和专勾司。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始终兼有财经监督职能。地方财经监督机构大致一直保持监司、守俯和县令亟逐级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6.
宋代故家绝大多数是伴随宋王朝的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新起的家族。它们在北宋的发展轨迹,大的走势呈现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抛物线的顶点在北宋中期。故家的发展轨迹与王安石本人及其发动的熙、丰变法关系密切,并随新旧党争的形成而震荡。抛物线的最终拐点是哲宗后期到徽宗前期,靖康之难更是对故家的发展造成重创。故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世臣的出现,故家与世臣,是二位一体的事物。故家与世臣的存在成为北宋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世臣在很多时候,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长沙寺是东晋南朝时期江陵一带著名的佛寺。长沙寺由长沙太守、江陵人滕?"舍宅为寺"而成。自昙翼起,不断利用神异故事和制造神异事件的方法来宣传佛寺,渐至成为"天下称最"寺院。长沙寺首开质库,聚敛财富,成为我国典当业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府兵制在唐武德、贞观时期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高祖立唐之初即改隋炀帝时期的鹰扬府为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后两类军府合并归一,车骑将军府隶属于骠骑将军府,从而形成了十二军分统骠骑将军府的地方府兵军府格局;至高祖武德七年时,骠骑将军府改为统军府,成为武德后期、贞观前期地方府兵军府的基本单位。至太宗贞观十年,则改统军府为折冲都尉府,地方府兵军府建置趋于稳定,职官设置与职能分工更为成熟,因此成为维护唐前期国家地方政治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奴隶社会实行官僚世袭制,封建社会实行任官制。随着任官制的确立,监察制度也逐渐形成、确立、健全和完备。本文试就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其利弊,作一初浅的探讨。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秦汉时期是草创阶段。秦设有御史大夫寺,长官称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兼行监察职能。汉承秦制,但略有变革。西汉初称御史大夫之署为御史府,后称曰御史台,亦称之为兰台寺。“汉御史大夫有两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员,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盖居殿中,察举非法。及  相似文献   

20.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夫”。章悖性“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再举甲科”,与苏轼、苏辙、吕惠卿、程颢等同是一榜及第的进士。初“调商洛(县)令”,后“召试馆职”,撰修国史。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