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可以简单概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国家复兴思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复兴思想;性格与精神以及精神在社会建设中运用的文化复兴思想;建立新型军队、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党建工作的党和军队的建设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长久而艰苦的复兴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及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要求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祖国和执政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自身优秀文化认同、追求、把握及自觉性的继承和发扬。文化自觉的程度会催熟担当意识的确立,担当意识的确立又会加快文化自觉的进程。担当意识与文化自觉的良性互动是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少走弯路的最佳途径。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担当起自身的历史责任及家国使命正是时代发展之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3.
黄国平 《教书育人》2014,(11):19-19
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体从责任赋予者那里接受责任后,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以及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民族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本文将主要分析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盛唐是个文化开放、繁荣的时代."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心系国危的士大夫们将拯救传统文化作为其爱国的历史责任.韩愈便是其中一位,他所主导的儒家"道统论"就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和增强民族文化信心的举措之一,但其策略有明显的不足.一个民族文化信心的重建与该民族的文化心态、自身的强大与否、文化的"普世价值"和文化创新能力大小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维度可分为社会、个人、学术三个维度。在社会维度上,必须回答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在个人维度上,必须考虑回答学生对自身学习期望达到怎样的程度;在学术维度上,不可忽视传播先进文化和创造优秀文化的责任,同时也要实现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的问题”。人们不会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和尖锐性。随着教育的地位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民族复兴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重视和提升,人们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投向教育,把越来越重的责任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教师担得起吗?学校又怎样担负起教育的真正责任?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在新的时代重新书写着自身的历史。基于不同的知识立场和情感立场构成不同的历史叙事。如何看待历史,关涉到民族精神的延传、文化复兴和未来发展的路向。价值合理主义的历史叙事即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表征强化着归属感和精神家园感。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应以文化认同作为历史叙事的原旨和文化复兴的基点。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承担其责任与使命,进而体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每个教育人应该深入思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坚持"四个自信",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了支持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基本、深沉且持久的力量,就不会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文化自信必须根植于深层的文化认同,而这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言     
社会责任通常是指个人或组织承担的、高于自身目标的社会义务。从本质上讲,社会责任就是个人或组织在分内工作之外,增加的一种建立在能力和意愿基础上的社会义务。高等教育研究者或组织的社会责任,就应该是在本分学术责任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进步的义务。也有学者对提出高等教育研究者或组织的社会责任表示质疑认为,"社会责任"所指不明,从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构肩负着多种学术和社会责任。它们不仅是服务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国家大学,同样也是引领全球智慧与科学走向的国际机构。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广泛熟知,但是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复杂性以及建立和支撑它们所需要的资源。研究型大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主要来自于市场化的压力,维护自身自治地位的压力和掌控重要学术决策权的压力。稳定的资金支持是一所研究型大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繁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现。文化是民族的载体,是社会的缩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标志。小学阶段的教育启蒙,是个人生命的奠基。加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滨州学院学报》2019,(3):13-21
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民国创建初期,孙子兵学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回溯这一时期孙子兵学的勃兴轨迹,可知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政治上,《孙子兵法》地位的新确立;二是军事上,《孙子兵法》的作用再肯定;三是学术上,《孙子兵法》研究范式的新突破。这其中,孙中山的作用与影响不可低估,黄兴与蔡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值得一提,蒋百里、陆懋德、刘邦骥的学术贡献必须重视。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从实践和时代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肯定《孙子兵法》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推动孙子兵学的发展,为发挥《孙子兵法》这一民族瑰宝对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时代价值,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赵忠富 《文教资料》2014,(20):47-48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最鲜明的时代文化。高等院校要发挥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在中国梦这一时代信仰的引领下,发掘校本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壮心志和不懈实践的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或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指导道路选择.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构筑并坚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信念.理论文化“自觉”包括对自我文化特质的把握、建构和自信,也包括对中国文化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和竞争影响力的清醒把握.社会理论有价值属性,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价值体系,如何通过教育和传播使大众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形成“最大公约”的认同,这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一种国家能力.高校学术共同体作为集理论构建、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为一身的群体·在文化强国以及理论建设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责任地位,也应当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中·更多一份中国理论的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6.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外,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文化等内在价值.伴随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需要,我国传统书院在当代大学建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仍存在着大学与书院如何一体化相融合的种种困境.民国时期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立意及实践行止,对我国当前大学书院建制中的文化传承、双层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书院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以古鉴今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回答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以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的道路升华,无一不铭刻着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支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兴盛的文化繁荣,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民族复兴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21世纪,我国已进入一个前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时期,这就是民族复兴的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经济上的贫困,无力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只有经济富有,没有文化和政治与之协调发展,也无法推进民族的复兴,而文化的复兴,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民族凝聚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反映民族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没有文化复兴,就没有民族复兴的资源。文化复兴不能理解为向我国古代汉、唐文化的回归,而是超越汉、唐的文化升华。这种升华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对全人类优…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需要加大继承、重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力度。在深厚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美术是一门独具社会价值和人文魅力的文化形态,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液,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有效的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的"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0-21日在赣南师范学院举行。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主题,分别探讨了苏区精神与民族复兴、苏区时代价值、苏区精神的传承、苏区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中央苏区反"围剿"等问题,拉开了教育部基地学术年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