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心脏呼吸系统相互联系的生理学反应综合指标确定在提高负荷强度的情况下不同运动项目和年龄运动员机体的功能状态.在研究中我们在自行车测功仪上无间歇地使用了从50 W到200 W逐渐提高强度的负荷.每一个负荷等级使用的时间为4 min.在这种情况下记录了以下心脏呼吸系统指标:心率、每搏血量、每分钟血液循环量、每分钟呼吸量、血液循环指数、心脏指数、氧利用系数.为了判断运动员机体的补偿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使用了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参加研究的有73名男性,年龄为17至35岁,根据不同年龄和从事的运动项目将他们分为若干组.对于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开始时带有强度为150 W的负荷,不同年龄的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性机制(变频型或变力型).非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在提高负荷强度时年龄对心脏活动未产生影响.在负荷下对运动员适宜的血液动力反应阈值产生影响的是运动项目,而不是年龄.使用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证明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功能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员在安静状态及最大运动状态下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心音信号对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进行测量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运动训练学专业44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以进行递增负荷运动,50 W起始,每3 min递增50 W,直至200 W后不再增加,维持此负荷强度直至力竭或达到试验终止标准。运动过程中,心电和心率全程监控。在安静状态和运动后即刻测试机能指标、心音信号指标、心电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运动后,第1心音幅值与第2心音幅值的比值(S1/S2)显著增加,心脏舒张期时限与收缩期时限的比值(D/S)显著降低。D/S≥1.5者占受试者的93.2%;D/S2者占受试者的36.4%。运动后和运动前的S1/S2相对值达到11.3±1.6。安静状态下,对D/S比值和EF(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624(P0.05)。结论:S1/S2比值可有效的反映运动上调心肌收缩力的能力,S1/S2相对值反映运动动用心力储备的能力,这2个指标可有效的评价机体在运动状态下心脏的功能。D/S比值能较可靠的评价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D/S比值今后可在运动员或普通大众的心脏危险事件的预测方面发挥作用,但需要更多临床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点按全息心穴对受试对象的心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运用的方法简单,对提高运动中的心功能有一定的效果,运动员可以直接运用于运动中.在本实验条件下,通过对受试者心脏结构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自身对照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如下:1)一次点按全息心穴,并没有明显改变心脏ESD、EDD等形态指标,也没有明显引起SV和心率改变.2)点按全息心穴可以显著提高心脏的心输出量和收缩压,同时降低舒张压.3)对全息心穴的点按刺激与点按时间顺序有关,从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运动中点按全息心穴的调节效果好于运动前.  相似文献   

4.
健身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 50名从事秧歌锻炼半年以上及不进行任何项目锻炼的 30名中老年妇女进行了安静时和次极量心率踏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 1min、3min时的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表明 :1)参加秧歌舞锻炼的中老年妇女心脏主动瓣膜活动及性能好于不运动者。 2 )跳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的收缩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能提高中老年妇女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5.
综合献资料发现:训练方式、体表面积、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均能影响心脏对运动的适应,评价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耐力运动中心脏的适应与练习血压有关;划船运动员心脏适应的生理学界限高于正常值;足球运动员由于从事高频率的间歇练习,其心脏指标变化幅度大于400m跑运动员;运动员心脏舒张期功能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跆拳道运动员心肌泵血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 探讨其对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30名跆拳道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的测试,结果表明:针刺激内关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泵血机能,有助于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动对心肌胞内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离子是重要的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生理过程。运动心肌实验表明,心肌胞内钙离子的变化与产生心脏运动适应性有关。通过对钙的生理特性与功能、〔Ca^2+〕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评价、急性运动和耐力运动心肌胞内钙的影响以及停训后心肌胞内钙的变化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发现现有的运动与心肌胞内钙的研究结果不一,直接对胞浆游离钙变化的研究太少,且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心肌胞内钙的研究对于揭示运动心脏结构与机能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和熟悉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明确目标,从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时间与空间上准确把握操作要领,让幼儿在游戏材料操作中获得运动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成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与运动处方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校体育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体力测试方法和代谢当量的测评办法,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和运动处方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并开发成应用软件.从有氧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灵敏及身体成分等与体质健康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横向的定性评价和个体的纵向的动态(进步度)评价.结合康复医学中对心脏功能能力的测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脏功能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运用到运动处方中.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年龄相当的北京体育师范学院31名运动系学生(运动组)和21名康复系学生(对照组)进行检测,观察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1)心脏结构: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运动组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左室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每搏量,运动组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3)血流速度:肺动脉最大流速、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流速两组差异不明显;4)左室心肌重量,运动组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观察证实,长期正规的运动训练,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对10名优秀竞走运动员和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心脏泵血功能和反映心肌血液供应的指标──心室局部壁运动,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组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泵血功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2)耐力运动员组心泵血功能和心室局部壁运动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3)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可引起心空局部壁运动增强,心泵血功能增加,说明运动对人体的心脏是有益的,耐力训练可提高心肌运动时血液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递增负荷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差异,进而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脏风险。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从中筛选87名健康女性教师进行递增负荷试验,测试运动测试前后的心肌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运动前安静状态下,体力活动不足组心肌酶各指标值均低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组,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CK-MB显著的低于中等组(P0.05)并且非常显著的低于高等组(P0.01)。2)运动测试后,体力活动高水平组CK值显著的高于体力活动不足组(P0.05),除AST以外,其余心肌酶水平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AST值超过正常值范围,提示心肌组织出现了一定的损伤。3)除中等和高水平体力活动组的CK-MB运动后比运动前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组指标运动后都有所升高,特别是三组的CK、AST都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从运动前后差值比较分析来看,不足组的CK、AST增加值显著的高于中等组和高等组(P0.05)。结论:1.体力活动不足的高校女性教师安静状态下的心肌酶水平较低。2.递增负荷运动会引起高校女性教师心肌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运动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所升高,而且体力活动不足女性的损伤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心肌酶指标中的CK和AST。  相似文献   

13.
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4名备战广东城运会的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3周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3周后,运动员BU、C、CK、LDH和MDA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Hb、T、及SOD值均显著下降(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对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4.
刺激经穴调整运动员生理机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24名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验研究,让其在BIODEX多关节测力及康复系统仪器上进行定量运动负荷试验。结果证明刺激经穴可以使肌肉的耐力增加,运动负荷中肌肉功率及做功能力衰减值少,减少负荷后疲劳肌肉的肌张力,促进肌肉的恢复。对27名受试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验研究,让其在卧位心功量计上进行定量运动负荷实验,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证明刺激经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收缩机能,加速运动后心脏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观察男子古典摔跤运动员4周大强度训练时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选择评定机能的有效指标。第1周每日评定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和肌肉酸痛程度,并分别在第1周的第1、3、5天和4个周的第7天相同时间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水平。结果提示:大强度训练对古典摔跤运动员刺激足够大,机体出现反应,但一段时间后各指标基本恢复,机体对大强度训练适应。而且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肌肉酸痛程度、CK、血尿素及血红蛋白可以作为反映古典摔跤大强度训练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音信号遥测系统监测、评价心率与心力恢复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和评估心肌的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性。方法:随机抽取男性体育系学生(实验组,n=40)和普通大学生(对照组,n=30)完成规定运动量的台阶运动;记录运动后即刻5 min连续变化的心音振动信号。对采集的数据经过三次样条插值、均匀采样和小波变换滤波后得到平滑的心率和心力恢复趋势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取出反映心率和心力恢复趋势的相关指标。结果:安静状态时与运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恢复期的最大心率、心率恢复时间、心率恢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心力恢复时间、心力恢复速率和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都有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大负荷运动量下动用的心力储备主要来自于心肌收缩力的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而且运动员比普通人还具有更快的心肌收缩恢复能力,即具有更快的心力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对25名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血清酶和尿素氮.结果表明:1)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引起CK活性变化明显大于长时间的有氧训练.2)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LDH呈现显著增高,而且运动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3)三种训练应激后,血清GO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较为明显,GOT升高可作为判断心肌疲劳程度的参考指标.4)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BU明显升高,并有非常显著差异,运动后24 hBU均能恢复正常.表明BU可作为了解蛋白质分解代谢、机体随负荷和恢复状况一项简易可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60名健康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5min有氧健身操锻炼组、90min有氧健身操锻炼组和无运动对照组,两个运动组分别进行12周不同运动负荷有氧健身操锻炼,无运动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实验前后统一监测受试者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心理健康状况,以此探讨不同负荷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产后女性机体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2周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女性心肺功能,提高其有氧能力,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女性心境不良情绪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后女性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试运动至"力竭"时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血管机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心血管机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男性力竭时的收缩压上升较同年龄段女性高,超过200mmHg者占14.2%;男女受试者中舒张压超过110 mmHg者占4.5%;脉压差超过100 mmHg占总人数的22.2%,在男性受试者占到男性总人数的1/3以上。在相同负荷下,肥胖人群心血管机能指标的上升幅度比正常者大;有运动习惯者的血管机能指标上升幅度比无运动习惯者小。结论:在运动终止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脉压差的值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其是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应该密切观察它的变化;BMI≥28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较正常者明显;有运动习惯者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刺激会形成能量节省化的状态,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小于无运动者,因此不能单独以运动时间或负荷强度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深入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动态,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收录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III分析软件对1969-2015年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331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热点与演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有氧运动研究发展呈多项式函数增长趋势,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形成了以体育科学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群,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改善认知能力和心脏功能的效应、有氧运动训练与健康、运动风险、身体成份与身体负荷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有氧运动研究不断引入到增强人体健康上,在研究演进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力量训练、运动强度、超重现象、人体的炎症问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随机对照实验和抗阻力训练逐渐演化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