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依据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以下一段说明:"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实用类文本     
试题回放实用类文本阅读从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的层面进行考查,要求考生能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备考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是课改区的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四种文体类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项能力层级共九个考点,考生需要结合典型的试题来理解各考点的意思。在备考中,首先要熟悉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这有助于迅速弄清文本的思路和主旨。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身也是此类文体的一  相似文献   

4.
实用类文本在《考试大纲》中列举了五种: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和科普文章。试卷中现有选文以传记为主;虽然其他四种也不应排除(如2013年广东卷考查了科普文章《山水画中的地质学》),但相对而言,传记是至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重要题型,实用类文本已由最初的选考题变为必考题.在文本选择上,实用类文本多以传记、新闻、访谈、报告以及科普文章为主要对象,而在题型设计方面,实用类文本采用选择题与问答题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关键信息获取能力进行综合考查.2020年新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以来,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对学生阅读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一、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解题宏观思路《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有如下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粤教版)的特色之一是按照文体编写、组织单元,并明确提出保持文学类文体,恢复论述类文体,扩大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庆和 《新高考》2011,(4):19-20
【考点预测】关于高考实用文阅读,在高考语文稳中有变、适度微调的改革前提下,考生应注意研读当年的考纲与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明确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内容、要求:(一)考查的内容及范畴。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查材料可以是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是选用实用类文本。(二)考查层级具体达标要求。1.理解B:(1)理解文  相似文献   

9.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0,(1):106-106
阅读指导,曾将文本分为社科类、科技类及文学类,又调整为论述类。实用类及文学类。大致还是对应的,不过各有侧重而已。其中论述类有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有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等,至于文学类仍就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但就思维上看,常见的是形象与抽象之分。对应于思维,也可分为形象文本与抽象文本。即文学类以形象为主,社科类与科技类或论述类与实用类则偏于抽象。  相似文献   

10.
<正>实用类文本在《考试大纲》中列举了五种: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和科普文章。试卷中现有选文以传记为主;虽然其他四种也不应排除(如2013年广东卷考查了科普文章《山水画中的地质学》),但相对而言,传记是至为重要的。一、传记的阅读:由"事迹"把握"精神风貌"传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种文体,有的重在展现人物事迹,有的重在揭示人物精神风貌,当然,两者是统一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要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阅读传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高考在考查实用类文本时主要考查四类文体: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2012年,共有5个地区考到实用类文体,其中考到传记类的有3个地区;2013年有7个地区的高考题涉及到实用类文体,其中传记类就有6个地区;2014年共有4个地区考到实用类文体,并且都是传记类,可见传记类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读懂传记类文章,巧解试题,重要的就是要读懂题目,掌握文本的"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易错原因举隅 1对文本的文体特征不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传记、新闻访淡录、报告、科普等文体,考生只顾及文章内容,而忽略了文本的文体特征,使得阅读的思路不清晰,对信息要点的捕捉也显得肓目:如山东卷的《我所认识的梁漱溟》属于人物评传,不了解评传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高考选考内容是200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新课标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传记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是2007年之后高考新增的选考题。如何提高高考传记阅读的得分率,笔者几年来对高考语文的研究及实践如下:一、把握考点,解读考点在考试大纲中对选考内容中传记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应的能力层级的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正>何谓实用文?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看法,就是指诉之于理的文章,这是相对于诉之于情的文艺性文体而言的。它既包括过去所说的论述类文本,也包含了实用类文本,具体有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论文、评论、杂文、公文等类文章。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文类,要确定它的教学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不同类别的文章其体式和阅读目的有别,即便是同一类文本,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也不尽相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一种文类必有其共有的特征那就是理性是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7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首次考查至今,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转变.考查主要类别有:人物传记、访谈、新闻、科普文章和调查报告等.考题类型也已经从主观与客观平分秋色,逐渐趋于主观一统.然而透过表象看本质,总的来说虽说考查的形式有所改变,但是其考察的知识要点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以下是我深入研究之后总结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经常考察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中学生语文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答题指津】"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新闻、传记、访谈、调查报告、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  相似文献   

17.
冯渊 《新高考》2010,(Z2):35-36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有人物传记、新闻访谈等类型。人物传记类文本考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考查: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的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考点和答题方法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基本相同。二是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以来,新课标地区试卷二卷阅读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察小说,散文很少涉及。小说以微型小说为主,散文以叙事、写景、抒情类为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传记为主,新闻为辅。在这二选一的阅读中,这几年小说阅读得分比实用类文本阅读平均得分低2-4分。究其原因,是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把握不到位,方法不得当。那如何才能在考场小说阅读答题中获得高分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实行新课标的四省区(广东、山东、宁夏、海南)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出现选做题,它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种类型。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和社科论文等不同的类型,其考查内容为"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阅读鉴赏,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20.
实用类文本指的是人物传记、新闻调查、相关报告、科普文章、记者采访等文章。这些文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简洁、易懂、时代鲜明、实用性强等特点。2014年全国高考命题中,诸多省份将实用类文章列入阅读命题的行列。但各省对实用类文章的要求不一样。江苏高考是每年在论述类与实用类文体中择其一命题,全部以简答形式完成;广东等省份是将实用与文学类放在一起让学生“选做”,命题形式是客观与主观结合,主观为主;北京等省市有时则将实用类文本全部设置为客观题,让学生“必做”。2014年高考命题中,新课标卷、辽宁卷、广东卷、福建卷等采用了实用类文本为命题的载体。综观这些省市的实用类文本命题,笔者觉得,命题材料深刻有内涵,典型题目多样有致,较好地落实了考纲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一、命题材料·人物有特质 2014年考查的实用类文章以人物传记、记者采访专家等类型为主。这些实用类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多为学者、名人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而这些人物每每又被放在相应的学科文化背景上进行描写,背景呈现出“人物特质+学科领域”的特点,作品主题也多表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