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图书馆建筑中如何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图书馆建筑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地修建完美的图书馆面临很多困难.它将是一个长期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弱势群体的定义和特点及文化需求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市场经济一旦运行起来,市场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即好者愈好,差者愈差,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将日益突出。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早退休或被拖欠退休金人员、因疾病、孤寡、年老伤残等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特点是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文化上的低学历性。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传播的改革紧锣密鼓,媒体观念由传播者本位回归到受众本位。弱势群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当今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报道,首先就得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结构,以及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保持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针对数字图书馆的每一类弱势群体用户,提出了方便他们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案,并借鉴银行设立ATM机的方式,重点针对边缘化群体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问题进行了考虑,提出了设立数字图书馆自助服务终端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报道屡见不鲜,但却很少看到在人文关怀的同时又彰显人性化的报道,这种顾此失彼的报道反而会使正能量变为负能量。本文旨在对弱势群体报道中缺失人性化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曦  鲁贺  王燕 《新闻传播》2004,(7):27-27
2004年2月中旬,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四个同窗学友,举世震惊,全国各地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令人欣慰的是,媒体对待马加爵事件,不是单纯地进行事件报道和一味地抨击,而是多了冷静、理智与反思。许多媒体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学友?防止更多的马加爵出现,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李海春 《图书馆学刊》2007,29(1):101-102
从4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城市里的农民工,人们的认识在逐步发生变化。城市面貌的巨变,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城市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有这些城里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都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正在改善,但是还远远不够。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获得更加公正的待遇,获得更多城市人的认同、理解,应该是传媒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上述想法,《楚天金报》今年上半年陆续推出3组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到这一特殊群体身上。春节将至,农民工在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收成”几何?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在人潮汹涌的路上,他们的回乡之旅顺…  相似文献   

9.
陈胜华 《青年记者》2006,(20):26-27
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尤其是党的主流媒体担负着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将成为各级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一项主要工作.本拟从人关怀的角度谈谈新闻媒体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玲 《图书馆》2007,(6):68-69
文章分析了信息弱势群体的内涵及信息贫困对弱势群体的影响,论述了公共图书馆赋予信息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实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对信息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胡晓华 《新闻世界》2010,(10):47-48
当今时代,经济与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报道体现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就要拓宽广度,创新思路,突出民生情怀;挖掘深度,提高权威性,增强感染力;增强厚度,增强"三贴近",提高服务性。  相似文献   

12.
安慧 《新闻爱好者》2012,(23):59-60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是媒体不成熟的现象,媒体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说明了媒体的文明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1图书馆对视障读者的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总则”指出,制定残疾人保障法的宗旨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参与和发展机会,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宗旨。图书馆的视障读者同样有着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视障残疾人因生理条件的局限,又属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比健康人更大,而社会对视障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他们自我发展、更新知识的需求日趋强烈。视障残疾人希望象健全人一样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满足求知的欲望、提高现有的职业技能。无疑图书馆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学校,成为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因而,视障读者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媒体为了突出可读性,迎合部分受众的低俗化倾向,忽视了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从而出现了许多违背社会道德的报道,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以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象。但是,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存在伪人文关怀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表面化、表现形式煽情化、报道姿态俯视化和报道倾向歧视化等方面。究其成因,伪人文关怀的产生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媒体自身因素、利益导向冲突等有关,应从强化人文取向、彰显社会公器的人文本色和恪守深度报道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6.
田占林 《今传媒》2008,(5):43-44
纪录片一向被看做"担当社会良心"的载体.凡是矢志于纪录片创作的人,内心无不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成熟的纪录片创作,都会自觉地将这种特征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报纸编辑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新闻知识》2006,(1):79-80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关怀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8.
赵勇军 《新闻窗》2011,(3):19-20
"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随着媒体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势在必行。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郭军 《新闻世界》2011,(5):12-13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名新闻媒体编辑人员,要义不容辞地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社会成员中宣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宣扬人文关怀;用健康积极的新闻作品感染读者。编辑要在新闻选择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在新闻编辑中要尊重当事人,在版面设置上凸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名词,主要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济收入的不对称以及能力上的不对称而产生的一些弱势人群.例如老人、孩子、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他们离社会的主流文化或生活方式相对偏远,而主流文化或生活方式对边缘群体有明显的歧视,他们很难进入主流文化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