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已在各农村高中得到初步尝试。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的“粉笔 黑板”教学模式的升华,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要求。利用多媒体搭建的高科技技术平台和拥有的集文字、图片、图形、图象、动画、影视多种素材于一体的强大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渗透,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相关规律。1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一般普通高中由于资金严重匮乏,能够组建一个规范的多媒体教室已属不易,往往还是一室多用。比如,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准确地讲应为会议室。在教学班次…  相似文献   

2.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体验,也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种种成长中的不利:计算机病毒的肆虐,互联网上传播的暴力、色情内容,对他人隐私的恶意窥探……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学生自然会存在各种思考和困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是  相似文献   

3.
每次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我并不是先急于给学生讲授新知识,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一番德育教育,告诉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识问题,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比较强,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微机室里讲授。  相似文献   

4.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以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防止后代被和平演变的百年大计。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站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德育内容渗透的重要性,具有渗透意识。备课时自觉地,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寻找渗透点、安排渗透内容,确定渗透方式,使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7.
当信息技术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必要工具之后,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已刻不容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贺平 《广东教育》2006,(11):41-4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陶谦 《辅导员》2013,(22):40-41
<正>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蔡元培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的同时,由于其开放性和多元性,也不可避免地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开展德育的重要性、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一、问题的提出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它一般是指“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我国青少年信息犯罪主要表现在:利用计算机网络直接或者间接输入非法指令,来篡改、伪造他人的银行帐号、密码等实施盗窃、诈骗破坏、侵犯个人隐私、发布虚假信息。有的还非法侵入国家军事、行政机关等重要部门,窃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机密材料。青少年信息犯罪的主要原因是:(1)网络本身虚无化的影响;(2)青少年自身具有强烈好奇心和表现欲的生理心理原因;(3)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将网络犯罪视为一种高智商的游戏或者对自己技术的挑战这种认知能力的偏差;(4)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不力...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在加强爱国意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文明健康上网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它的德育功能。一、注重操作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引导他们遵守操作规范,如不  相似文献   

15.
丁燕 《现代教学》2008,(11):71-7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总是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充满着好奇,学习兴趣浓郁。学生喜欢计算机课这本是信息技术教师感到欣慰的事。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深思,计算机和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沉迷于游戏、网络聊天等。当前的数字技术、网络环境对我们中小学校的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直面这些挑战呢?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三大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中把“化学与社会发展”列为五个一级主题之一,无不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动力,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薇 《考试周刊》2011,(45):174-174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化学教师所忽视。"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是能力的前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白文魁从学科特点出发,化学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主要应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是以物质结构揭示其性质的形式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物质世界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通过化学实验及化学基本概念、规律及方法论的...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则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在新时期的新课程改革中,德育不光是政治课的内容,更应寓其于各种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该按最少量取用;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废液不能随意倾倒,要经过处理;在做有毒气体实验时,尾气要经过处理,以防污染空气。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在实际生活中不乱扔纸屑、饮料瓶及废旧电池…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