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王颖 《语文知识》2014,(2):22-23
由于语文课程的设立和高考的需要,现今语文教学已经渐趋模式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看到文言文、杂文等就生厌,使得语文教学的展开更加艰难,学习成绩也日趋下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足够的信心才能主动学习。如何通过长期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成绩,是我们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尽管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语文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技校学生学习英语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说明在教学中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性,并探讨相应的教学对策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综合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用教育心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与学的全过程,探索、实施教育心理技术条件下高效学习的可操作性方法,开展高效率学习心理状态调节激励活动。对改进和解决基础教育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率过低、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与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希望、快乐、幸福的教育理念,以期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其学好这一学科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就是要从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关注学生的积极心态,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挖掘学生的潜力。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我们应在物理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7.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是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依据;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1942名中职学生,发现:(1)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等六大维度发展状况良好;(2)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爱、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为真诚、创造力和领导力;(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职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总体而言,除公正维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五个维度上,中职学生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男生在公正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5)与全国高中生比较而言,除节制维度中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高中生外,在认知、情感、人际、公正和超越维度,中职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高中生;除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品质差异不显著外,中职学生与全国高中生在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爱华 《农村教育》2007,(11):59-60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著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其著作中也多次强调了健康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事实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情感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尝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关注了知识基础对学生学习新知的影响,但对每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不够关注,还停留在公开教学时让学生看看新的教学环境,唱唱歌,做做游戏,帮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这一层面,而没有更深入地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研究学习状态的问题。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探究学习就是着眼于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对知识的主动探求,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竭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心理研究也表明:学习总是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严水荷 《考试周刊》2012,(52):187-188
学生心理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抓住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利用积极因素,抑制或改造消极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我就财会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有机融合谈些认识。一、加强心理辅导,激发学习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上生曾对一所小学进行"发展预测"的心理实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在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高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健康的人格,并能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品质的综合效应,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春林 《教师》2011,(22):73-73
本文从爱心教育、尊重学生的情感状态等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关注学生心理,来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技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认识社会的变化,感悟生活真谛,体会生命之美好,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入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零散记忆到系统关联,从叙述模仿到灵活迁移。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一个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阶段,初中生既独立又依赖,活泼好动、依赖性强,极易出现叛逆。如何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发展更好,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然后才能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恰当的、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爱心教育、尊重学生的情感状态等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关注学生心理,来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技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认识社会的变化,感悟生活真谛,体会生命之美好,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职校学生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入学前文化素质较差;(2)入学后思想包袱较重;(3)专业学习中情绪波动较大。这使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专业心理发展有着显著的特点。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心理因素复杂交错,只有分析和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职校学生专业心理发展一般可分为朦胧、观望、形成、恐惧四个阶段。笔者试就这四个阶段及其教育管理分述如下:1.朦胧阶段。指学…  相似文献   

19.
温柳 《教师》2010,(24):103-10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效果如何,与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关。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面临诸如学生厌学、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则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兆华 《考试周刊》2012,(78):32-32
浓厚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自我满足的积极情感、活泼丰富的专题活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以及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