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2007年10月,孟建柱同志在“主政”江西工作期间,以一个党的高级干部暨专家、学者的“双重身份”撰写的这部农业专著,是他七年来对如何“问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个中部农业省的探索”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践行与总结。全书分为“科学探索”、“战略思路”、“城乡统筹”、“粮食安全”、“林权改革”、“旅游经济”与“文明和谐”七大部分,共59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深邃独特、思考缜密、内涵丰富,而且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是“凸显理论功底,展示丰富实践”;二是“体现厚积薄发,真知灼见”;三是“彰显改革成果,独领风骚”;四是“重视生态文明,让人耳目一新”;五是“确保粮食安全,关注粮食产业”;六是“文章岁久而弥光的佳作名句俯拾即是”……总之,我们认为,建柱同志的这部农业专著,不仅是一部专论农业的专著,而且是一部“跳出农业论农业”的专著。因而,若抽象一点、拔高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把解决‘三农’问题暨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若通俗一点、降低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洱茶之“普洱”二字作了考证研究,提出了四个论点,即一,“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二,“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三,“普荼”即是“濮茶”。四,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作者的结论是:“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荼”。  相似文献   

4.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为文是极讲究精练的。他认为,要精练就应“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但同时他又将语言的“重复”与“反复”分得极清,因为“重复”是哕嗦,“反复”是艺术。他在《秋夜》是这样反复地写“枣树”的:“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用了两次“一株”,两次“枣树”,这作为开篇句,很好地“反复”出作者当时凄切的心境。在《祝福》中,“反复”的特点是作为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反复”的形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一一”是词还是词组康健“一”是人们最为熟悉、写起来最为简单的一个字。“一”,老百姓管它叫“数儿”或“数字”,语言文字工作者把它称作“数词”。不管叫它“数儿”、“数字”还是“数词”,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使用都是统一,的:即“一”表示数目,是最小的整数,常...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中,“属实”除了动词用法外,还有一种新用法——副词,意思接近“确实”、“实在”、“的确”,表确认语气,是语气副词。这一用法实际上是由动词“属实”虚化而来,是动词“属实”语法化和主观化的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复习《分式》这一章时,应抓住下面四个问题:一、明确概念掌握性质1.进一步明确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概念是《分式》这一章的理论基石.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确下列几点:(1)分式概念的本质属性是:A、B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若B中不含字母,则下就不””—””“—~’——”————”——”一——————一’——一“’““”’““一’““”’””“B””“。,。__x+1。,。__、。,。_,。_。。__。。、_,;_._^____xl_。、__,。,、_是分式.如手f是分式,因为分子、分母都是整式,且分母中含…  相似文献   

9.
黎思丹 《小学生》2011,(3):16-16
1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相似文献   

10.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二房一场”等,都是凭着使用“一下”“一场”这些次数补语,和“可以”“那么”“怪”等助动词、副词,而勉强使得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实,“母女一场”的“母女”与“白干”等其他词语不同,不属名词活用,而是关系名词,而关系名词有它不同于一般名词之处。  相似文献   

11.
“小康”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小康”是相对于“温饱”而言的。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老百姓布衣陋室、粗茶淡饭,勉强维持生计,叫“温饱生活”。比“温饱生活”稍好一点,叫“小康生活”。“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算是“小康之家”了。“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构想,最早出于孔子。他构想了两种美好社会:一是“大同”,说那时“天下为公”,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盗贼,没有欺诈,叫“天下大同”;二是“小康”,是指比“大同”较低级的一种社会。晋朝的陶渊明,清朝的李汝珍都以文学形式,描绘过近似“大同”、“…  相似文献   

12.
王亚元 《语文知识》2010,(3):89-90,F0003
近来有学者提出“雕虫”的意思是“雕饰”,“雕”与“虫”同义连文。追溯“彤”、“镂”、“虫”三字的本义、本字以及“雕虫篆刻”一词的由来和词义演变脉络之后,可以得出在古今文献材料中“雕虫篆刻”主要用来形容文章小道或词章小技,然而由于其最初所指对象“赋”这一文体的特殊性,“雕虫篆刻”逐渐具有了“雕章琢句”这一非常用义位。“雕虫”作为“雕虫篆刻”的缩略语,其意义所指与“雕虫篆刻”是一致的,同义连文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13.
“甘”、“今”同为“含”的本字,所不同是,“甘”是“口含甜美之物”,而“今”是“甘”的倒文,表示“口含苦物”。“甘”一变为“今”,再变为“含”;“今”由“含在口里的这会儿”引申出“是时”、“今时”之义。  相似文献   

14.
《同学少年》2010,(5):54-55
一、命题作文 1.明天我在哪里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是“丰年”的音符,是“绿色”的象征,是“梦想”的角声。然而如今,“蛙声”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地远去……  相似文献   

15.
一、征空四(每空2分,共34分):!.7的平方报是_,人的算术平方根”9”“’”“’”“—————’”“”“——”’”’”“”“2,美的立方根是,,-0·729的立方根是3.)时的算术平方根是、、,人的立方是心.当X一时,式子/无二I有意义;当X_。____、.时,式子上>广有意义.”“”””“x+1’“‘“””’5.如果3/x-128,那么一;如果31,‘十0.024—0,那么,一6.如果很式/SJqJ和“”V石厂可是最简的同类二次根式,那a一_,b一、.7.已知/LYS—1.162,那么人无一——=8.2一/丁的倒数是、,绝对值是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以“真”为纲的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18.
《教学随笔》2007,(6):4-6
“有情境”、“有参悟”、“有反思”、“有真情”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体验的一种标准,或者说是一种要求。本文阐述“情境、参悟、反思”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相互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对一堂体验课来说都是必要的体验要素,而“真情”是体验过程中有效体验的试金石,在体验过程中没有真情就谈不上什么“有效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汉字溯源法”,认识偏旁“辶”以及“远”、“近”、“还”等字:借助语境,了解“远”和“近”是反义词,“还”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课文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句的注释是“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教参译文也是“(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笔者对此注释和译文颇有异议。 一、注释和译文与该旬的下文意思相悖。 课文“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中,充当主语的无疑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都是对主语“一肌一容”进行陈述的。“肌和容”如果是指宫女的“肌肤、姿容”,虽能和“尽态极妍”相搭配,译为“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