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一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二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三是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逆反一词较早地使用在病理心理学上,指抗拒症,否定和反对态度,违拗症等,由于国内外各界人士研究的角度不同,其定义也各不有同,而如今比较规范的解释是朱智贤教授在《心理学大词典》中的解释,它将逆反心理定义为: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具有抵抗情绪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具有双重性,既有理智性的逆反,又有非理智性的逆反.作为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善待学生,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一、在沟通交流中求化解 化解的前提是知情,只有详知内情,才能把握学生的现实心态,了解他们希望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应与学生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化解其逆反心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是他人的赞赏与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差生的自尊心甚至更强,一旦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则很容易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扮黑脸,应改变教育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或表扬,然后再指出错误之处,提出希望,这样学生会很高兴地接受,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教师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制”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对校长的领导不以为然、消极对抗或公开“顶牛”:对校长感情冷漠、有隔阂;看问题偏激,易于煽动。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学生,犟倔脑,软硬不吃,一股牛劲。明明犯有过失,你若心教育,他若罔闻:你斥责惩罚,他横眉冷对,甚至摆出一幅唱对台戏架势,弄得你气没一处出,往往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叹。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小学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探讨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和矫治,对于做好教育工作、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逆反心理的成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心理受挫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师、同学重视和欣赏。如果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受挫感,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好奇心驱使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来探个究竟、看…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主,自由意识很强,接受的外界信息纷杂,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叛逆心理明显,正确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意识,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寻学生叛逆心理根源,耐心教导,运用行之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批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强调学好功课、学好技术的重要性,学生却能举出许多读书无用的例子,为其厌学行为寻找依据;你强调培养“五爱”、“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他却认为只有谋个好职业、多挣钱才有出息;你说某书刊不适合  相似文献   

10.
11.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2.
13.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它可以说是“常见病”、“多发病”。比如,保尔、张海迪本来很受学生的崇拜,可一旦教师讲他们讲得太多,学生便开始产生反感;本来,学生对某个现象很想发表意见,甚至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可一旦老师将之引入主题班会,大家便畏惧、厌烦起来;一个同学本来不受大家欢迎,可老师一批评,他她反而获得了众人的同情……逆反心理既是客观存在,那就回避不了,就必须认真对待。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防止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呢我以为,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吴永法  张强 《山东教育》2002,(17):14-1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自主逆反。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出现,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行为取向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与成人(尤其是父母)形成对立、冲突。这时为父母者如果疏忽了教育或掌握不好教育的分寸,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一、处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般有三种表现 1.疏离案例1: 周女士是某电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很多人崇拜她,包括她亲爱的女儿。她对自己也很满意:敬业乐业,赢得荣誉和尊重:爱家庭爱孩子。女儿一直以妈妈为骄傲.在学校里属于出类拔萃一族。在未发现女儿的秘密之前。她觉得自己活得问心无愧了。然而有一日,她给女儿收拾房  相似文献   

16.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因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与他人的要求相对立,便产生与其对立抵触的情绪而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受未来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会对学习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宋文凤 《成才之路》2010,(29):70-70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按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分析,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与教育目标、方向相背而驰的不顺从的一种反向心理状态,属于“不良情绪”范畴。逆反心理是一个危险信号,学生的很多坏习惯大多都是由这种不良心理引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