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吟诵炼意、设置情境、探寻意境、品味内涵等,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智慧和经验的精华,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现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在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赵玲  徐哲 《安阳大学学报》2014,(2):101-103,108
尽管学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地都认识到优秀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不仅能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资料,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利用民族文化这一传统瑰宝,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才情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更是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质,陶冶学生情操,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古诗词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本文通过阐述中华武术的内涵,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武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三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已经足够让他们在经典作品中与先贤圣哲对话,从中汲取促进自身发展的思想精华。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温家宝总理讲,读中华传统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中学语文教育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任。一、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君媚 《师道》2014,(10):36-3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我校通过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不断改进活动形式,真正让诵读经典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营造积极的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通过有效的途径,高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经典诵读渗透到德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是古代汉语的典范之作,传承着中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的方法、探究内容的方法,并背诵适量的文言文,这样就能让学生具有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古诗词,就能很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忽视诵读品味、忽视思维发展、忽视审美鉴赏、忽视文化传承等问题,通过强化品读、展开联想、比较鉴赏、深入解读等策略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就是按照教参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基础知识教授,很少会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根本不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教师要抓住契机,利用已有资源,上好每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必须注意"五个度":扩展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宽度,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深度,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精度,增加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长度,拓宽中华传统文化课堂的广度,让学生汲取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翩翩少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老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中华灿烂的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民族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国家和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担负着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那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将如何担负起这样的重任?首先在教学中要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还要不断提升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努力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学习古诗目的就是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记、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张华 《成才之路》2012,(6):79-80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国学教育需要以中华人文精神的传递为主。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将传统思想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人文精神的关键。与此同时,国学教材更应注意以趣味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的方式,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丁叔芳 《英语教师》2024,(3):163-165
分析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提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提高文化意识,延伸、拓展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评价模式。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陈常娥 《家长》2023,(33):126-128
<正>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教材,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为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