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分数,当前许多教师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各种写作套路,使学生习作给人以"有条理""有文采""有思想"的感觉,以便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于是,"虚假""套话"作文就应时而生。如何让学生习作走出"虚假"怪圈,真正体现"诗言志""文载道"呢?  相似文献   

2.
评改学生的习作被许多教师视为一项劳而无功的苦差,因为把习作发还给学生,大多数学生毫无感觉地看一下等级,便把作文本放到抽屉中去了,老师的精心批改和对文章提出的中肯意见学生视而不见。学生写完一篇习作,并不是一次习作任务的终结,精彩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而传统批改法仅将作文评改作为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则被排斥在这些实践之外,  相似文献   

3.
徐亚新 《成才之路》2014,(12):49-49
作文,一直以来都被学生称作是非常头疼的学习任务。事实上,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总会发现有那么几篇精彩佳作,内心自然会升腾起无限的欣慰。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发现:很多的学生习作内容平淡,甚至结构紊乱、字句不通。每每看到如此的习作,教师总会感觉遗憾,甚至为这些孩子焦急万分。  相似文献   

4.
学生习作,经常感觉缺少灵气、个性或者思想,甚至缺乏童心。曾经有教师在孩子习作的起步阶段这样指导孩子描写同伴的外貌:"脸圆圆的,红红的,像个大苹果。眉毛弯弯的,像新月。眼睛水灵灵的,炯炯有神……"统一的模式化习作训练折断了学生思想翱翔的羽翼,久而久之,孩子习作时就表现为思路狭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习作不好教,学生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教师感觉没有实用的方法进行指导。其实,这时教师不妨转变一下教学思路,从身边的趣味话题入手,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习作,爱上习作。本文就将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趣味习作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但我们教师普遍感觉习作教学难教。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三无"的状态,即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习作教学无效。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习作意识和读者意识的培养。教师的这种"忽略",直接导致学生错误观念的形成。这就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习作的根源所在。教师的无法和学生的无奈直接导致了习作教学的无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学科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初中语文中的习作教学得到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关注。在中考中,写作占有语文学科分数的很大比例,影响着学生的整体中考成绩。对于学生而言,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但是,许多初中学生总是感觉没有东西可写,没有好的素材可以选择。加强素材累积,是帮助初中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奠定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习作教学难,难在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表,对习作失去信心,不乐于习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乐趣,让学生有效习作,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9.
毕研艳 《考试周刊》2011,(53):72-7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老师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往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三年级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更是一个难题。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感到身心俱累.学生却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才写出一篇.但结果却常常是令人不满意。尤其是习作评改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习作批改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习作教学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可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依然重读轻写,习作教学依然高耗低效,许多学生依然缺乏对习作的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教师的习作智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可是,现在的学生在每次习作练习中往往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学生送“米”就成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邹学超 《成才之路》2014,(20):51-51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习作的兴趣,学生才会展开一双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天地中快乐飞翔。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上的做法。一、树立自信,激发习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信心很重要。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功利化,让很多学生“谈虎色变”,以至于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对习作有一种恐惧感。要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生活中那些观察仔细、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从写短小的片段开始,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心。例如,我让学生练写半命题作文“第一次……”。在学习范文、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我第一次炒菜的情景,学生听了我第一次炒菜发生的同事后,兴趣大增,此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交流,想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买菜,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表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由于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笔作文学生普遍感觉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很有个性。此时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就会点燃学生内心习作的火种,使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并不难,有了自信心,学生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作文。  相似文献   

14.
夏艳 《广西教育》2012,(33):47-47
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习作缺乏新意,探究其中原因,便能从中找到一些问题的症结:一是应试,教师给学生提出许多条条框框,忽视了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习作能力;二是套作,学生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习作缺乏个性,失去灵气。因此,习作教学要开辟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韦惠华 《广西教育》2012,(33):42+45-42,45
我们一直追求习作教学的快乐高效,希望学生都能乐写、会写。但事实上,许多小学生还惧怕习作,不善于习作。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束缚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对此,教师应当开放习作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当前的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的习作教学目标停留在完成教材中的习作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习作测试成绩,导致教师忽视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不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许多专家、教师都在研究习作教学,但对于习作训练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教师对习作训练较为盲目、随意、散乱,不成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多读多记和多练多写两大部分对学生进行有条理、有系统性的"读-记-写"的习作序列化训练,借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新派习作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要注意新学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拓宽素材搜集渠道,展开多种形式的创新学习实践。传统习作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要正视这一现实,全面引入新派习作教学观念,对教学引导方法、训练指导、习作评价等内容展开更新实践,以探索崭新的教学途径,为学生习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优良服务。  相似文献   

20.
习作有没有复习的必要?问题一提出,许多教师很难果断回答,往往要经过一番两难的思索:说有必要吧,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能力是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已经内化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的,而不是依靠一段带有突击性质的复习来培养并迅速提升的;说没有必要吧,既然有质量检测,检测中有习作这一项目,而且所占分量不轻,就应该对一段时间或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段的习作做一个重温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