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新课改的大背景出发,而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也应切实把握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统筹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体系,坚持以生活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全面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环境,把理论寓于社会生活之中,重点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文章结合笔者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如何构建和谐而富有激情的思想品德课堂出发,以方法论的角度,较为全面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然而,纵观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不难发现,尽管教材编写得精彩纷呈,但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免不了依然是枯燥说教,课堂活力不足,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才能...  相似文献   

4.
周会生 《农村教育》2005,(12):50-51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沟通间接经验(知识)和直接经验(体验)交融的中介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成这种联结,就很难摆脱教学的低谷效应。学生学习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并为了直接经验,只有当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时,学生学到的间接经验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时的间接经验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资源。正确认识和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实际上包含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书本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等一对对矛盾统一起来的问题,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尤其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内容,让不同的老师去施教,有时效果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应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步伐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结合 ,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化作用 ,让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观念理论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 ,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放教学内容。后现代主义认为 :课程不仅是学校之中的教育活动与内容安排 ,而且包含与学生生活紧相连的各种小环境。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和学生实际 ,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增加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 ,可以学生搜集或教师增补 ,或制定校园教…  相似文献   

7.
王丽婷 《考试周刊》2013,(88):172-172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基本性质中的“课程基本特征”中的“生活性”指出:本课程重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的基本追求。基于课程基本特征的“生活性”理念,我采取了一些做法.让德育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标准,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如果脱离儿童的生活讲道德,讲行为准则,他们习得的往往只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而不是丰富的生活。新课程正是体现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徐斌 《中学文科》2007,(8):20-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然而,纵观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不难发现,尽管教材编写得精彩纷呈,但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免不了依然是枯燥说教,课堂活力不足,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生发出魅力,演绎应有的精彩呢?一、融入生活,感同身受,使抽象内容真实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2.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黄义章  陈玉兰 《课外阅读》2011,(12):267-267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本身就指明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实实在在上升为“内容”与“目的”。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用大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巴去交流,用双手去操作,也即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曾尝试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使导入、授课、结课始终与生活相连,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利用时代热点,导入新课新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是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们一直坚持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采撷资源,赋予它们以课程资源的意义,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学会合理消费”教学为例,谈谈采撷鲜活生活资源、锤炼精彩高效课堂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施建平 《考试周刊》2014,(61):178-178
<正>"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小学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通过"玩"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这种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相似文献   

18.
周国庆  曾婷 《教师》2008,(5):55-56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得到了老师们的接受和认同,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要跳出教材到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真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新课改理念。  相似文献   

19.
曹莉莉 《教师》2013,(25):76-76
加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之一。高中生物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以探索与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生物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生物学的学习。怎样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更是如此。把生活中甚至是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切入点,从生活中总结出道理,再用这种道理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