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一生坚持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无情而又尖锐地批判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在20世纪头四十年里,他先发动和指挥了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共第一代领袖集体一起,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后又以斯大林的独裁现象为批判对象,明确地指出了其错误做法对中国民主革命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民主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新青年》时期拥护“德谟克拉西”-建党以后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大革命失败后重新高举民主主义旗帜。经过否定之否定,上升到新的思想高度,尤以最后见解曲终奏雅,堪称绝唱。它属于20世纪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下来。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晚年对民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晚年在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 ,认为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超时代的人类普遍准则。他充分肯定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批评俄国苏维埃制度缺乏民主内容 ,认为一个真正的工人国家绝对应该比任何资产阶级国家更加民主 ,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众民主思想。但陈独秀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一场文化创新运动,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时代性:陈独秀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治中国,这是最大的文化创新。2、自主性: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在国人头脑中形成的皇权思想和奴才意识根深蒂固,这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陈独秀提出要“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主张人格独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陈独秀的这个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3、开放性:陈独秀面向世界,提出新的文化思想应当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或文化中,只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只有“格致之学”,而无科学。“民主与科学”虽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才被正式提出,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些有见识的或进步的晚清思想家就一直在为此进行探索和追求。综观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其显著特点是为了国家富强和救亡图存,同时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和逐渐发展的过程。认真总结这份重要的思想遗产,对于我们今天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时期,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陈独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主宪政观,提出了“主权在民”“、国民参政”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他的民主宪政观延续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理念,这阻碍了他对西方宪政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一生对民主问题都十分重视,并认为民主政治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民主理论呈现出以经世致用为目标,以民主建设为主要视点,并在社会与理论自身的急剧变化中演进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及共产党内民主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但他本人没有走进上述任何层次的民主。要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必须消除坐而论道的陈独秀作风,这就是历史给予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将科学与民主并重,把它们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剂良方。为此,陈独秀阐释了科学的内涵,揭示了科学的价值,论证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这对重塑国民精神、开启民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从反对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指导路线出发,以托洛茨基主义为理论中介,通过独立总结苏联经验,在1940——1942年间的书信和文章中提出了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陈的道路同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一样,反映了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际共运的一个历史特点,是对强迫推行苏联模式的反叛和惩罚。我们应从这一角度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五四"时期,陈独秀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追求国民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五四"之后,陈独秀发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陈独秀已跳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观不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升华。陈独秀的教育观可归结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教育观、继承与升华传统的教育观、革故鼎新的教育观三个方面。陈独秀对教育的探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阐发了科学的社会价值 ,论证了发展科学、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其科学概念的内涵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尤指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其科学观则从实证主义逐渐发展到唯物史观。陈的科学思想具有浓厚的唯科学主义色彩 ,并主要在伦理道德和信仰领域应用科学概念 ,视科学为一种准宗教信仰。这些倾向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晚年政治民主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强调和重点阐明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民主的基本内涵应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第二,政治民主发展的动力主要是阶级的经济的发展;第三,政治民主发展的方式应以"中间斗争"为主;第四,政治民主的发展目标应是大众民主建设。这些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五四前期,陈独秀主张以科学代宗教,五四后期他转而倡导西方基督教,主张以西方基督教文化来补救中国儒家文化的偏弊。陈独秀思想主张的这一转变,主要原因是其文化观中“科学”与“信仰”的紧张冲突所致。  相似文献   

15.
《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的发表,表达了陈独秀对爱国问题的独特思考。其有伤民族感情的激愤言辞正表明他心灵深处包含着对民主国家的呼唤,也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爱国观的形成,这便是爱国救亡与民主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主和科学的亲密关系曾经被许多先贤研究过。科学和民主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民主也就不会有现代科学;而没有科学,处于蒙昧时期的民族更不会有真正的民主。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他从独特的视角对“科学”概念的内涵进行阐述:宇宙间有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种法则,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既是精神又是信仰。陈独秀的科学观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封建思想。反对迷信盲从,并以科学为准则来重估一切事物,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蒙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8.
王若飞和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是两位重要人物。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在党内受到批判,王若飞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他。在中共六大上,王若飞多次发言阐述对陈独秀的态度,充分显示出一位革命家的胸怀,后来得到毛泽东的赞扬。王若飞曾是“陈独秀派”,但后来没有参加“托陈派”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上看科学与民主者有分有合,并不总是相容。就当今科学和民主实践发展的面貌来看,二者互为应当借鉴,即在科学中引入民主制度,在民主决策中重视认知公正。"认知公正"是这种互为借鉴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