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鼎安 《新闻知识》2004,(10):21-23
从一个资料上看到,2003年10月3日至4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了一期“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评论界、教育界和实践界的专家、教授和新闻工作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博士生、硕士生、新闻评论特长生等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的论33篇。  相似文献   

2.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3.
时评,就是对当前时事的评论,对一段时间内或一个时期内时事的评论都算时评。可见,时评的时间性较事件报道要宽泛。可一些报纸、一些编辑把时评时间限制得太死,认为最好是昨天上午刊登的新闻,上午就写出评论,下午就传到报社,下午编出来,今天登出来,这就是当前编辑们追求的“昨日评论”。  相似文献   

4.
今年第8期《青年记者》以集束炸弹的形式对近几年逐渐窜红的时评进行了“全盘否定”。看完全文后我有这样两种感受:时评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被忽视了,起码没有遭到重点轰炸;这些文章观点不客观,因为它一是出自从不写时评、没有或不屑深入研究时评、对时评一知半解的所谓“专家”之手;二是出自不能写时评而强写时评、时评长期不能被采用而牢骚满腹的“怨妇”之手,而众多读者、时评作者、时评编辑、媒体老总们对其有啥看法,这里几乎不能找到。于是我有了发表一点看法的冲动。我这里只选择“时评公式化”这个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看到《青年记》杂志上一组讨论目前时评现象的章时,我离开时评编辑的岗位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原先服务的浙江《青年时报》,应该算国内较早涉足时评的媒体之一,从2002年7月23日开始,就以2版的重要位置推出时评版,每天以整版的篇幅发表对新闻的解读和对时局的建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新乐府"--我的"时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第8期前沿报告“时评之惑”刊发后,引起圈内强烈反响,时评中人纷纷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本期再发表一组稿件,请读者朋友看看时评编辑如何说。  相似文献   

7.
新闻停滞不前时,时评则迂回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国维 《青年记者》2004,(10):14-15
当越来越多的报纸、越来越多的版面变成时评时,我们为新闻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先是在网络媒体,继而在纸质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新闻时事评论,简称“时评”。这种体与过去的新闻评论相近,但又有发展和改变。时评自应世以来,就得到了广大读的认同,发展很快,参与众,涌现了一大批时评作和众多的读。今年2月中旬,重庆日报在全国党报系统率先创办了《时评》版,每周一期、周二出版,现已编辑、出版了9期。两个月来,共收到来稿6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五六十篇。下面,我们结合时评编辑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看法和认识,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9.
看了今年第8期《青年记》刊发的关于时评的一组稿件,不由得感慨系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名时评作,前两年也编过时评版面,我没有想到,时评、时评作、时评编辑现在在读中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10.
我是半个时评人,以写经济评论为主,偶尔也写点时政评论。时间久了,也认识了几位所谓的时评高人,他们的章也算是满天飞。但看这些激扬的字,除了指责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失误外,除了同情弱势群体外,往往只开两个药方,即在体制上要强化人大监督;在制度上,要立法跟上。  相似文献   

11.
时评是一个国家的“起居注”。它应当有“记录历史,催生未来”的功能。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更应当是“时代”的“时”。它要反映历史的荒谬,更要记录那些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尤其是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事”一词的释义为: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我所理解的“大事”,就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观念、制度变革等等问题的事。它绝不是一般的道德说教,或搬一堆  相似文献   

12.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打破了传统的评论格局,为媒体评论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它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发展和膨胀,不可避免地夹带了些许混乱。它将何去何从?是健康发展?还是泛滥成灾乃至最终在极度膨胀中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时评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理清其源流、剖析其现状、规范其发展,是时评健康发展的一个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课题。一、时评的源流时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00年前后。1900年以前,我国的报纸言论是论说一枝独秀。这种言论论题重大、抽象,论证繁复,篇幅较长,一般不结合新闻,时效性较差。较…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现在的时评已经被少数写作垄断了,甚至说几十个作就垄断了全国的时评版面。说垄断可能有点过分,但这确实指出了时评的一种现状。对这种现状怎样看,以及怎样突破这种困境,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丑陋的时评圈”的看法,我是同意的。至少在中国时评发展的现阶段,时评充满着一种为名气而写作的虚伪色彩、一种为稿费而进入时评界的铜臭色彩。正因为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时评成了一个圈子内的时评,成了不疼不痒的时评,成了吹毛求疵的时评,成了争名夺利甚至不乏侮骂声的时评。这种现象令人叹惋。很多关心时评发展的朋友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我以为,目前我们缺少对于最根本问题的清醒分析。这个问题便是:时评为什么? 时评到底是为了什么?媒体为什么纷纷上马时评版?这是个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时评界的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了。我们做出版工作的同志应当抱什么态度? 首先一条是要认真学习文件。这个文件决不是只限于做经济工作的同志要学习,我们做出版工作的同志也要学习。因为这个文件讲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是涉及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的大问题。我们要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全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要使出版工作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繁荣,要在出版工作中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就必须掌握这个文件的精神,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我们有的同志有一种业务工作的局限性,以为只有谈业务工作才与自己有关,其他都与自己关系不大。如果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来的新闻媒介机构的多元化和报纸自身职能的转变,国内报纸的新闻评论也日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观,而在此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则是新闻评论逐步走下话语“神坛”,回归大众,体现出明显的“平民化”倾向。本文将从南方都市报的“时评”版入手,就当代新闻评论在实践和理论中出现的平民化趋势做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19.
当下95%左右的时评已经沦落为“时事的牢骚”了(以下简称“时骚”)。这个“骚”不是《离骚》的“骚”,而是搔首弄姿的“搔”,隔靴搔痒的“搔”,臊气熏天的“臊”。说到时评,我更怀念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更靠前的光景,在那样的时代中,时评犹如锋芒毕露的匕首,刺向最需要解剖的地方,由此诞生了一批个性迥异、影响力巨大的时评家,诸如  相似文献   

20.
时评,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经营时评,小到可以抒发感情、养家糊口,大到可以干预政治、行有车居有墅食有肉,真可谓名利双收。开发时评软件更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若能够成功,那真是件一劳永逸,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万代的善举。本人把开发时评软件的构想罗列一二,望能给有志于此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