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文单词"TRY"涵盖了"试、尝试、试验、努力、努力做"等中文含义。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借用这些含义,提出了"TRY一下"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和教师"人人都能'TRY一下',事事都能'TRY一下',时时都能'TRY一下',处处都能'TRY一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龙国莲 《湖南教育》2004,(10):29-29
说话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与“读”“写”“听”并肩而立。吕叔湘老先生对“语文”的含义作过明确说明:“‘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又说:“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可见,口语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努力构建学生口语训练的平台。一、普通话语音训练普通话语音训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普通话声、韵、调的辨正与轻声、儿化规律。当然,仅仅停留在课堂是不够的。学生在课外环境下大多数仍用…  相似文献   

3.
一、举一反三,培养能力1.教师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这一段主要表现了小猫的什么特点?(2)文中哪一个词可以概括小猫的性格?学生弄清上述问题后,再一次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完成下表。随后引导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关系,并结合语境理解“任免”‘’屏息凝视”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加深理解。2.教师要求学生按此方法自学课文第二三四段,自学填写下表:在完成上表的基础上理解“生气勃勃”“变化多端”的含义。厂‘方法的学习可是最重要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成为“不待教师教,自能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正如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师应该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就是教行为,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二者的合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6.
陈艳伟 《江西教育》2023,(45):34-38
<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名教师只有成为最纯净的那滴水,才能做学生心中最真、最纯、最美的好老师。”“在‘学校大星空’里,每个孩子、每名教师、每位家长都是其中的一颗星,学校教育就是点亮星光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闪光。”“教师要有甘当基石的胸襟、水滴石穿的毅力,用对学生最真的爱,才能实现‘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7.
该紧密联系实际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化学”展开论述。首先,章站在化学教改的高度提出论题;然后,从“更新观念”、“给学生动的机会”、“将‘动’由‘使动’提高到‘自动’、‘独立动’”“‘四动’关系”、“动的条理”等几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告诉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运起来学化学,更新观念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关键,而最终学生能独立地“动”是目的。  相似文献   

8.
田志磊 《课外阅读》2011,(4):195-195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而且我们美术教师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9.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0.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了美国教师达林在中国之行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不少中国教师请教她“在美国学校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里作示范。不问“创造性“能不能“教”?只问“怎样教”?这说明我国教师是相信“创造性”能教的。达林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所云。”当达林回国,在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问题时,黄全愈先生着实为之震动;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12.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例子”一说,源于叶圣陶先生:“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渎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笫  相似文献   

14.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讲完“数的整除”后,在总结如何区分“整除”与“除尽”“不整除”与“除不尽”等概念时说,“‘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除不尽’的情形下,也一定可以说是‘不整除’,但是,在‘不整除’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可以说是‘除不尽’了。如果要把这些关系都反映在一张图里,那么,这张图可以这样画。”说完,教师随手画了一个韦恩图在黑板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老师讲《燃烧和灭火》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可燃物”时,学生七嘴八舌,很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得意的名称。“易燃物”、“可燃物”、“能燃物”……老师一听,及时给予了肯定:“大家说得都很好、都不错,但科学上,我们把这个条件叫做‘可燃物’。”学生谈的这些条件名称真的是“都很好、都不错”吗?其实不然。“易燃物”,顾名思义,就是容易燃烧的物体,只要是可以燃烧、能够燃烧就可以。“可燃物”固然正确,但“能燃物”就错误吗?教师一句“科学上叫‘可燃物’”,“能燃物”就不科学吗?科学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它所有目标都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面对新课程,教师应重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更新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变。一、小学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规范将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教学模式将从‘人──人’(教师──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应答性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原则的确立关于教学方法的含义,历来未有统一的表述。本文系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敦学任务而采取的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措施、步骤和方式。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观点来剖析,教学过程是涉及培养目标、教材、教师、教学手段、学生的“多因素的处于动态平衡的运行控制系统”,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调节‘教’与‘学’活功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赞可夫说 :“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怎样才能呈现这一良好的局面呢 ?我认为教师要做许多工作 ,才能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这个基础 ,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 ,感情就不能融洽 ,教育就难有成效。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 ,要深厚 ,切不可有‘烦、难、厌’的情绪 ,一定要丹心一片 ,与学生心心相印。”在教学过程中 ,我的做法是多送蜜 ,少送刺 ,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