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民办高校产权即对民办高校财产的权利,主要包括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控制权三项。处理民办高校产权问题的关键在于维持激励性与公益性的平衡,激励性要求加强对民办高校产权主体(投资者和创办者)的权利保护,公益性则要求对民办高校产权主体权利的适当限制。目前亟需明确产权主体的剩余财产分配权,同时适当限制产权主体对民办高校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2.
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学校制度,而产权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是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的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产权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产权的定义和属性,剖析了不同性质民办高校的产权界定问题,并对民办高校产权运作及其制度安排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民办高校产权概念的厘定 产权在经济学和法律这两个层面上的意义和规定不完全相同,经济学层面的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利,它是由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派生的财产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和处分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其他财产权利构成的一组权利。这是从广义上对民办教育产权的规定。而法律层面的产权主要是指物权。这是从狭义上对民办教育产权的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产权清晰是构成真正的合格的市场主体的首要条件,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根据产权理论,产权清晰有三层法律含义和四项构成要件。依此来衡量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民办高校产权的规范,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不清晰的。应从对教育公益性的认识、借鉴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我国与WTO接轨等三个方面来思考明晰民办高校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产权的界定还不清晰,影响和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为此,政府需要在明确界定民办高校类型的基础上,明晰民办高校各类产权主体的收益权、均衡配置控制权,合理界定剩余财产的分配和加快推进处分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办高校产权问题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投资性。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建立合理的回报制度,对于激励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于强调民办高校产权制度的激励性,将给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构建公益性产权制度,应该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激励性产权制度向公益性产权制度转变,需要民办高校自身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争件下允许和鼓励民办高校产权合理流动,不仅符合资本本身的逐利特性,也是优化组织体资本机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民办高校产权流动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产权流动,要始终坚持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度法制化原则。民办高校的产权流动主要涉及举办者产权流动和民办高校的产权流动。当前,影响民办高校产权流动的主要障碍在于产权体系残缺,产权流动不完整;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成本较高;产权流动不规范,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明晰举办者与民办高校的产权界定,建立完整的教育产权流动体系,依法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完善民办高校产权流动的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的产权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民办高校公益性产权的确立和认可将关系未来国家相关分类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探讨民办公益性产权的内涵及其"共创、共有、共管、共享"等四个特征,分析公益性产权实现的因素,提出民办高校公益性产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民办高校产权存在其财产权不独立、收益权归属不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晰民办高校产权的对策,使其权责分明,从而更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产权管理是对民办高校产权各项权益进行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监管、产权运作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系统活动,存在一些有待厘清的问题:法人产权不完整,合理回报缺乏规范办法;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举办者管理能力欠缺;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职能分散,资产财务制度不完善;筹资渠道不畅,产权运作发展滞后。相应的解决策略是:依法落实法人产权,完善合理回报政策;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发挥不同主体的产权管理效能;建立民办高校专门监管机构,规范资产财务监管;拓展民办高校筹融资方式,健全产权转让和分类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1.
组建上海开放大学,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上海开放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出建设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开放大学的任务。组建上海开放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这是一所具有本科、专科办学权和办学层次,专事于市民终身教育的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将依托上海电视大学,整合区域内成人教育资源组建,以"大学+系统+平台"模式,形成"大学—学院—学习中心"三级架构。上海开放大学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认证制度,探索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统筹和开放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上海开放大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既不同于传统高校,又不同于国外开放大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产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学者对教育产权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产权理论逐渐走向体系化,并开始向制度层面发展.但已有研究尚存在基本观点分歧大、注重"营利和经济回报"等问题,这导致现实中人们对教育产权产生诸多误解.为了解决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化解人们的误解,要把教育产权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因素和一种制度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把它运用于教育制度设计上来.  相似文献   

13.
《2004—2010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东盟全面审视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加强东盟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强势推进单一的区域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进而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围绕该《行动计划》,东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多项卓具成效的举措。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双方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将包括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沟通、扩大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开发、开展知识产权自动化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对话协调与争端解决机制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当前社会背景下,不可能制定统一的国际知识产权实体法,冲突法仍然是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不可或缺的方法。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七章对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做了专章规定。这些规定主要从涉外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内容、涉外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合同、涉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三个方面设计了我国基本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把我国的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这些规定还存在采用了"知识产权"这一高度概括性的集合性概念、缺乏对现代网络技术影响的回应等问题,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产权逐渐从政府单一主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大学治理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也逐渐由单一的行政权主导开始转变为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实现依法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结构。明确和平衡大学与政府、行政人员与学术群体、大学与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教育交易关系,建立起平衡的教育产权运行体系和大学共同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保证大学治理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产权的产生、运行与大学组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何人类活动都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产权就是人们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责、权、利关系,因此凡是涉及资源使用的地方都存在产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活动是在特定资源配置条件下,以实现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等为主要目的的人类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资源使用的特点,从而对教育资源主体的产权产生重大影响。章重点研究了教育产权如何产生,如何运行,以及对大学组织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网络虚拟财产权的权利属性的认识有虚无说、肯定说和区别说等看法。作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虽然存在于虚无空间,但它产生的利益却是实际的。网络虚拟财产权不是玩家的知识产权,网络虚拟财产与通常所说的无形财产也并不相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债权。在特定的情形下,网络中的"虚拟人"同样享有人格权。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必须改革传统的产权制度,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及其在图书馆界的引入出发,详细叙述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其目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达到资源共享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