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北方各少数民族男子的发式不尽相同,各有特征,但主要以匈奴、突厥、回鹘等族为首的辫发发式,和以鲜卑契丹族为首的髡发发式构成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发式的两大基本样式。除此之外,如女真,蒙古族,他们男子发式丰富多样,即继承了辫发的主要特征,又结合了髡发的基本样式,为发式的多样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炳灵寺第169窟是我国石窟中最早的佛教洞窟之一,自196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攀登到该窟并在该窟发现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后,第169窟一直成为石窟研究关注的焦点。最近,利用工程脚手架攀登到窟的上部,又发现了一些新的西秦时期的佛教题材,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中保留着一些壁画榜题底稿.新发现国家图书馆藏B. D.09092是一份观无量寿经变榜题底稿,通过比对,确定是用于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莫高窟第55窟的,而此前有学者已经比对出S.P.76是第55窟的画稿.第55窟观经变画稿与榜题底稿的发现,为了解宋初敦煌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7窟、123窟立佛背光中绘满许多小化佛的现象,以及对龟兹地区发现的两处卢舍那图像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前者是小乘佛教法身思想在石窟内的表现,后者是公元8世纪后受到中原大乘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第197窟主室西壁佛龛帐门南北两侧中唐绘制的壁画非多子塔,今经研究判定为贤劫千佛从莲花中出生的贤劫千佛诞生变;由此推及第169窟与第197、351窟同样位置、同样内容、不同布局结构的三铺壁画亦应为贤劫千佛诞生变。且第197、351窟南、北、东三壁绘制的壁画可以称作简约式的贤劫千佛诞生变。贤劫千佛诞生变是由五通曼荼罗演变派生而来的。贤劫千佛诞生变的窟数、铺数虽少,但对敦煌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佛教美术史等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头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设立的时候,髡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就是剃光犯人的头发.  相似文献   

7.
一、天宫伎乐的由来及其内容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是指壁画中天宫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敦煌莫高窟早期的每个洞窟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题材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各时代流行的经典和教派不同、洞窟的题材内容、性质、形制也随之改变。早期洞窟的性质与禅修观佛有关,从现  相似文献   

8.
以西夏时期敦煌的涅槃变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西千佛洞第9窟,榆林窟第2、3窟,东千佛洞第2、5、7窟,肃北五个庙第1窟各处涅槃变的考察,梳理了敦煌西夏涅槃变中"抚足者"的变化。作者将这一时期涅槃变佛足处人物分成三种类型,认为新出现的贵人相老者为印度医师耆婆,这种变化与北宋以来佛教思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炳灵寺第70、126、128、132窟壁画内容、功德主等方面信息比对,结合第70窟石刻题记及格鲁派在炳灵寺的佛教活动情况,认为第70、126、128、132窟壁画绘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是由王苗、王秉仪、甘应惩、锁定、罗氏等家族成员出资绘制的,为格鲁派系壁画。  相似文献   

10.
《诗经·氓》曰:"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总角,古代少年男女的一种发式,在诗中指少年时期。头发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头发与年龄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汉语中常用有关头发的词语来代指年龄,例如年龄被称作"年发",童年称"童  相似文献   

11.
敦煌第249窟天井中国图像内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敦煌第249窟天井西坡的须弥山图为中心,详细地描述、分析、考证了与佛教不同的中国式图像是如何融汇到佛教美术中的。  相似文献   

12.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为一座人造石窟,俗称“百眼窑”。现存石窟六十余眼,其中十余窟中有与佛教相关的残存壁画。回鹘蒙文榜题主要集中在第19窟内。根据榜题的字体、语言特点与壁画风格、内容,榜题很可能是中世纪,亦即元末明初的作品。1989年10月,我们对该窟进行了考察,现将第19窟现存的回鹘蒙文榜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第 2 72窟的内容是根据《妙法莲华经》的佛教思想而安排的 ,窟顶巨大的莲花代表着佛法组成的一个世界。这种以莲花喻佛法的传统 ,一直延续到云冈、龙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何满子先生的杂文《剃光头发微》,文章第四段有句话: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再次确认了莫高窟第249窟西披壁画表现的是<维摩诘经@阿閦佛品>内容的可能性,并认为该窟窟顶内容是佛教净土思想与中国传统仙界思想的一种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受本土文化的支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佛教流传的各个地区,佛教造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以犍陀罗、马吐拉、云冈、龙门以及我国的单独佛教造像为素材,对莫高窟第275窟为中心的北朝期石窟造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中再次论证了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弥勒造像,并对早期石窟造像中经常出现的阙形龛、倚坐像、半跏坐思惟菩萨、仰月冠、狮子座等问题做了多层面的比较研究,为研究莫高窟早期石窟中的塑像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夏历史背景,总结归纳了西夏服饰的主要特点,之后以榆林窟第29窟男性供养人壁画为例,结合相关文献及图像资料,对西夏武官之冠帽、发式、袍服等具体形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头发整洁、发型大方是个人礼仪对发式美的最基本要求。整洁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印象,而披头散发则会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无论男女,只要一个人所选的发式与自己的脸型、肤色、体形相匹配,与自己的气质、年龄、身份相吻合,就是合适的发式。  相似文献   

20.
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许多天人置身于天宫的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称为天宫伎乐.分析敦煌壁画中这一形式的各个时期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