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代每郡每年派出戍卒屯戍边区,这是徭役制度的一部分。文献记载戍卒屯戍的资料并不详尽,出土的汉代居延及肩水地区的简牍,特别是戍卒名籍的简牍,给予研究汉代戍卒新的空间,当中戍卒的籍贯和征发情况,引起颇多学者留意。陈直先生统计居延戍卒人数,籍贯汝南和南阳的百姓最多,另外,宣帝神爵年间戍卒出守敦煌郡、酒泉郡的戍卒,除来自南阳、河东、颍川等大郡外,还有赵地的赵国和魏郡。汉代赵地,例如赵国、魏郡及邻近的巨鹿等郡国,他们的编户民一样履行戍守边区的义务,现在考察所得,这些郡国有相当数量的戍边戍卒在河西地区。近年出版的三卷《肩水金关汉简》共收录6741枚出土于汉代张掖郡肩水都尉府下辖肩水金关的汉简,约占1973年金关出土简牍的58%,其中包括不少戍卒名籍、出入记录,提供讨论西汉边区戍卒来源、屯戍制度等的新材料。尝试透过分析肩水金关汉简中的赵国戍卒简牍,考察该地戍卒派遣边区的情况,并兼论同乡同区遣派一地,是否有乡里情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八课《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这样的句子:"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其中的"河内""河东"课文下边的注释是这样的:【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相似文献   

3.
河南是汉代的文化中心。然而,河南汉代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格局也在不断的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区域。这种文化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各郡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西汉政府发配罪犯徙边敦煌郡是一种常态化举措。徙边敦煌郡的罪犯按人员类型大概可分为三种:第一,犯罪之官员;第二,大逆无道罪犯家属;第三,各种刑事犯罪人员。各种类型人员或因犯罪或被牵连而徙边敦煌郡,对敦煌郡的人口增长、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各类人员徙边敦煌,促进了中原先进技术在当地的传播,并且这些文化和技术还通过敦煌继续影响西域地区,从而推动了地区间文化、科技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陈胜起义,匹夫首倡。他开中国农民革命之先河,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明史。然而,陈胜原籍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吴广祖籍阳夏(今河南太康),以他二人任屯长的九百戍卒拟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一带),秦律:戍卒应按期赴边,“失期,法当斩”。按理说,这九百人应从河南中部顺通衢大道荥阳附近北上,何以取道东南而反折向北呢?(从走向看拟穿过汴、宋之间或绕过孟猪泽取道沛郡北上)这一聚讼,悬二千余年而未决。或说陈胜原籍之阳城在今河南项城东南,不在登封县东南:或说秦时  相似文献   

6.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郾.”其中的郾在何地?历来说法不一,主要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以晋杜预、唐孔颖达、今人杨伯峻先生为代表,认为郾即郾陵,古属颖川郡,今在河南郾陵县境;第二派以东汉末应劭,清人洪亮吉为代表,认为郾非颖非郡之郾陵,而是西汉陈留郡的傿县,故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第三派以唐人赵匡为代表,认为郾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的河内郡是汉代较著名的郡国之一,而郡守又是地方行政的骨干,故考察汉代河内郡守对该郡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汉代官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今天该地区经济、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至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到邻国当政者的做法,没有  相似文献   

9.
<正> 赣州地区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灭楚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地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豫章郡领十八县,其中赣县(今赣县、兴国地)、于都(今于都、会昌、安远、寻乌、瑞金、石城、宁都地),南野(今大余、南康、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地)三县为今赣州地区属地。西汉末新莽改豫章郡为九江郡,后汉复改名豫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西汉城市发展特征,依据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在系统复原西汉郡国发展之基础上,认为西汉郡级城市发展总量变化呈上升趋势,至武帝末年之后停滞;在空间上,西汉郡级城市的数量变化主要受东部王国地区和西部新拓展地区城市数量变化影响,中部汉郡区城市数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汉简的大量出土,史学界对西汉电戍制度的研究校深,而劳干先生和陈直先生的研究尤为世人所推重。但是,有些问题如诸侯王国之民戍边问题,戍卒交纳算赋问题,戍卒的月俸问题,戍卒的“私衣,来源问题,都还存在着疑问。本文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诸侯王国民自汉初就有戍边义务汉代每一个役龄男子一生中有“一岁屯戍”的义务,即做卫士或戍边一年,做卫士就不戍边,戍边就不做卫士。但是,汉代的地方行政是郡县和封国双轨制,劳干先生和陈直先生都认为诸侯王国民是不戍边的。劳干先生说:“凡戍卒率为诸郡人,无诺侯王国人,盖诸侯王国人自为其国之卫士,不为戍卒也。”陈直先生说:“诸侯王国人只充卫士,不戊边充戍卒。”笔者以为此说不能成立。第一,劳、陈之说的依据是贾谊上文帝疏中  相似文献   

12.
平定七国之乱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都有重大意义。 讲到平定七国之乱,就不能不提到西汉著名将领周亚夫(?-前143年),他是西汉开国勋臣周勃的儿子,年轻时就因显露才华而被汉文帝任命为河内郡守(治所在今河南武  相似文献   

13.
王弼籍贯应属魏代兖州部山阳郡高平县制,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淮安之山阳国,起于东汉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其治理山阳达17年之久,后因大运河而著名。焦作山阳城为西周初年蔡叔度监督武庚、战国时魏邑、秦代嫪毐为长信侯、西汉河内郡山阳县、东汉汉献帝皇子刘懿为山阳王时的城池。战国时山阳城为魏邑经济中心,有上海博...  相似文献   

14.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15.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相似文献   

16.
秦汉奴婢逃亡数量较多。从简牍资料看来,为了增加控制的户口和劳动力数量,秦汉政府对奴婢逃亡的惩罚并不严厉,几乎和庶民逃亡等同。秦汉政府对奴婢逃亡的打击力度,根据时间、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西汉前期由于休养生息政策和黄老无为思想影响,政府对逃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大。从地域而言,政府对边境地区奴婢逃亡的打击力度普遍要重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7.
晋南地区古称“河东”。“河东”者,以其雄踞于大河之东而得名。作为行政区划,自秦始皇设“河东郡”始,下迄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或称路、或称郡、或称道,沿袭千年而不绝。这里襟山带河,环境幽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学家断言: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历史学家评论:河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直根!  相似文献   

18.
陇山以东平凉地区南部古代地理地名探索祝世林本文探索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华亭、崇信、灵台县境,兼及陕西省的陇县。时间以两汉为主。一、弦蒲薮、弦中谷、蒲谷乡西汉安定郡领21县。据《汉书·地理志》的简单记载与后人考证,这21县的大致方位,今华亭县与崇信县的南部...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所活动的地区,有文献记载在今河南的辉县和汲县一带,然而,更多的文献记载却是"竹林七贤""游于竹林"以及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而且将"竹林"与"河内之山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考证,关于"竹林七贤"的寓居地问题,本文认为"竹林七贤"的"竹林"在"河内之山阳",其寓居地在"河内之山阳"一带,即今河南焦作一带,主要活动于河南修武县东北五十里的百家岩。  相似文献   

20.
唐朝时期,河东地区包括现在山西全境。当时中央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都、北都,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河东地区南部的黄河边修建了蒲津桥。政府如此重视河东地区,是因为河东地区不仅是唐王朝的根基,而且当地有优良的粮食生产条件,有丰富的盐业资源,是政府的“粮仓”与“钱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