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北朝时已逐渐形成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方法,隋朝时表现更加细腻和丰富。同时,来自中原的绘画风格大规模地影响到敦煌石窟,新型经变画的产生就是重要的标志,而隋代的经变画仍有不少采用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本土艺术的厚重传统。佛教经典的主题,由选取故事性内容以连续性长卷画面表现,改变为综合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以大画面构图来表现佛国世界,这是佛教绘画的一个巨大变革,隋代是这个变革的重要时期。文章通过对隋代莫高窟故事画艺术的分析,来探讨佛教绘画样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石窟中的隋代壁画技法:1.隋代壁画位置格局是因内容而有等次之分,随观众视线移动排列;2.横长条幅,上下分栏、左右并列是隋代壁画构图的主要样式,以佛、殿堂建筑为中心的经变画构图正在形成;3.西域遗风与中原新风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人物样式;4.敷色逐渐转向以华丽明快的色彩描绘现实景物,线描随物象造型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北朝时已逐渐形成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方法,隋朝时表现更加细腻和丰富。同时,来自中原的绘画风格大规模地影响到敦煌石窟,新型经变画的产生就是重要的标志,而隋代的经变画仍有不少采用了长卷式画面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本土艺术的厚重传统。佛教经典的主题,由选取故事性内容以连续性长卷画面表现,改变为综合一部佛经的主题思想以大画面构图来表现佛国世界,这是佛教绘画的一个巨大变革,隋代是这个变革的重要时期。文章通过对隋代莫高窟故事画艺术的分析,来探讨佛教绘画样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静杰 《家教指南》2023,(4):99-125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下化众生类、其他类,约占总量2/5的净土类经变为洞窟首选内容。主室两侧壁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流行通壁式布局,吐蕃时期增加二列式、三列式布局,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时期又增加四列式、五列式布局,通壁式布局占有半数以上。敦煌石窟经变画现存四十余种对应组合关系,合计二百数十对,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非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以及净土类经变与非净土类经变对应组合三种情况。在通壁式布局洞窟中净土类经变占绝对多数,在多列式布局洞窟中往往兼顾净土类与非净土类经变。总体而言,敦煌石窟经变画反映了以净土信仰为主,上求菩提思想为辅,将下化众生思想作为必要补充的设计逻辑。石窟成为教化、救济众生,使之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说法道场。  相似文献   

5.
沙武田著《敦煌画稿研究》,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敦煌画稿进行了探讨:一、敦煌画稿内容简介与分类;二、经变画画稿(上):净土变画稿;三、经变画画稿(中):几类经变画画稿;四、经变画画稿(下):主体造像简单的经变类画稿;五、几类较为特殊的洞窟壁画画稿;六、人物尊像画画稿:七、密教类画稿简谈;八、由敦煌各类绘画反映出的画稿问题;九、画稿的使用对洞窟壁画艺术的影响;十、由敦煌文献谈与画稿研究连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唐一代,敦煌壁画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特别是那些规模宏大,生动而又刻划细腻的经变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故事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我们知道,故事画在敦煌早期石窟中是较为流行的题材,特别是北周至隋代,故事画种类和数量空前增多,艺术形式发展成熟,形成故事画的繁荣局面。进入唐代后,随着经变画的兴起,故事画大大减少,洞窟里常常通壁绘制巨型经变画,表现佛国净土世界歌舞升平,  相似文献   

7.
克孜尔石窟以其最具特色的菱格单幅构图著称于世,另外,本生壁画的构图形式由单幅构图到连环性构图再到大型经变构图,一方面显示了佛教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中国化的变革过程;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古代民间艺术家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在艺术表现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八页的插图,是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南壁的壁画的一部分。全幅壁画的名称叫做《维摩诘经变》。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的名字。用图画或雕塑的形式来表现佛经里的故事,就叫做“佛经变相”,亦即“经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维摩诘经变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中唐以前“维摩诘经变”注意对中心人物的刻划;而中唐以后的作品则转向更多地注意表现现实生活的场面。194窟壁画中所表现的是《维摩诘经变》的《问疾品》部分。这幅画的故事大意  相似文献   

9.
佛经和佛画之间相比,它们的载体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佛经所依靠的是语言,人们对语言的感受是沿着语言叙述的时间流程展开的;佛画所依靠的是形象,而对它们的感受则顺从形象在空间里展开的顺序。我们如果要加工形象,那就要进行空间上的改变与调整。下面笔者以敦煌壁画的构图来浅谈一下经变画是如何将不同时间的情景归入统一空间的。  相似文献   

10.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早期佛教绘画遗址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石窟中南北朝时九色鹿经图、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两侧未生怨与十六观壁画以及代表中国本土绘画形式的武氏祠画像石的分析对比,印证佛教绘画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佛教绘画以传统和新需要相结合,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构图形式上,佛教绘画带来的新样式,丰富了中国绘画构图形式,九色鹿经图等壁画同我国本土绘图也有明显的联系。佛教绘画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化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安西榆林窟“六道轮回图”考释张伯元榆林窟十九窟(五代)六道轮回图(图版壹,2)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中唯一以“轮回”形式来表现佛理“十二因缘”的一幅壁画。构图巧妙,技法独特,在国内其它石窟中不多见,因此弥足珍贵。这幅画画在十九窟前甬道南壁,长年遭受曝晒、...  相似文献   

13.
构图是艺术作品中对各种形式因素进行"安排"、"组织"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艺术作品的内部结构形式,构图具有一定美的表现能力.我们要充分考虑构图形式诸多内容.在训练中,要关注构图形式,培养自身对构图形式感的理解、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从审美的角度,创造性地表现构图形式的意味,使构图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创造发明绘画技巧方法.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新的作品要让大众读懂,重视创新的价值;身在画外,心在画中,技法与意境同等重要.合上时代节拍,够上时代高度.用新形式,新构图,新技法,新材料描绘出崭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画程式画的构图法则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画家们对现代生活的描绘,画家们在经历困惑、反思、觉醒的心理历程后,打破了传统绘画中运用空白营造空间的构图法则,重视绘画形式的完整性和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平面分割与构成,营造情境空间,形成了当代中国画的构图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儿童学习中国画不应只强调程式语言的学习,应在儿童掌握一定技法后,引导和启发儿童运用笔墨形式表现自己眼中或心中的世界,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与创造力培养。在对儿童进行物象的造型训练时,要注重渗透构图法则,给予正确引导。在对儿童进行中国画教学时要慎用物象个体教学法,要注重儿童自学能力培养,避免重“技”而不重“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杨韦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135-137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研习中国画过程中,水墨山水写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水墨山水写生是借景抒情.水墨山水写生由于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与其它画种的写生有着不同之处.要想较好地掌握水墨山水写生,应注意:明确写生的目的和要求;整体观察,有感而画;巧妙取景与构图、讲究笔墨技法.  相似文献   

18.
版画的艺术表现对技法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版画技法的独特性、技法产生的各种艺术效果的欣赏价值,是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从传统版画到现代版画,技法和技法在版画艺术中的意义不断发展演变。形式可以脱离主题独立存在,但是技法不能脱离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一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有过这样一次实践:事先由我在黑板上画四个大方框,要求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五个同学在黑板上作画,进行一次绘画小竞赛。我只要求学生通过画面表现春天的主题,怎么画,画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并没有作更多的辅导。一堂课下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样一种并不出奇的教学形式,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顿时显得十分热烈,而且四个小组的同学竟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内容和构图形式,生动而又形象具体地表现出同样的主题。画面不同,但都显得和谐而富有情趣,稚拙的笔调中显示出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点景,是山水画点缀相应景物的一个专有称谓.在山水画中,指根据表现内容与意境创造的需要,在构图的相应位置,点缀相应景点,如亭阁房舍、舟车桥梁、人物畜兽等等,用以加深意境表达,增加画面情趣,提出画中生机.画中点景,是山水画技法的一个表现环节. 点景,按汉语本意,点就是小,景是指景致,合起来为小景之意.在山水画技法中,点景所占面积虽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画眼”,这正如清人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述:“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由此可知,点景虽小,在山水画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