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邮》2000,(10):16-17
名区票专家姜士楚先生将一部国家级银牌奖邮集——《华中人民邮政》邮集无偿捐献国家邮票博物馆,这是近年来集邮家以整部邮集向国家捐赠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次,已在邮坛引起轰动。7月14日,我们到姜先生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张少朴先生生于1907年8月8日,浙江海宁人。1927—1967年长期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1940年加入原新光邮票会,1981年加入了上海市集邮协会。所藏以系列中国邮票著称,曾参加1941年新光邮展,获得好评。1981年上海市集邮协会举行“七一”邮展时,又  相似文献   

3.
李志 《集邮博览》2008,(8):116-117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包括的内容很多,我认为组编奥运邮集,主要是了解和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奥运会举办情况,如举办多少届,举办的国家和城市等。二是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发行邮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航天邮集     
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着飞向太空,探索宇宙。这个美好的理想,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成为现实。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揭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出现了航天活动,便产生了航天集邮。但航天集邮被国际集邮联正式确认为一个独立的集邮类别,却是在1985年。究  相似文献   

5.
编组邮集ABC     
也许您从未参观过集邮展览,但还是花过一些时间看过某些展品。与您同样的其他集邮者已经制作出的这些展品,如果他们能做到的事儿,那么您也能做到。为什么有些集邮者要把他们邮集中的某些部分拿出来参展?这是有各种原因的。有些人喜欢挑战,而另些人则希望证实一下自己的创造能力,是竞赛的方方面面吸引着他们。某些人参展为的是提高他们的邮集、扩大他们的知识、提供结交新朋友和交流思想的机会或者利用  相似文献   

6.
林楠 《中国集邮》2001,(2):32-32
近年,许多在国内、国际上获得高奖的邮集频频亮相拍卖会,约有30部邮集成交,逐渐引起集邮界关注。  相似文献   

7.
邮集之成就     
这个小标题是抄自王纪泽、张包平之伉俪。我闲中翻阅焦黄的旧藏——1943年1月1日的《邮话》小报, 见署名“纪平”的短文一则,题为《邮集之成就》。 500余字,几乎包罗六十年前沪上的集邮名家,并阐明了万千经验或教训中的一条真谛,至今具有颠扑不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足球因“假球”、“黑哨”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中国足球自联赛以来,因为有了升降级、因为有了名次,因为有了荣誉,所以,出现了所谓的消极比赛、不正常比赛。有时,一只无形的黑手左右着比赛的结果。现在,足协、俱乐部、球迷、媒体都对“假球”、“黑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的只一个,净化中国的足球环境。由此笔者联想到了集邮展览,以展品为例。在一次全国青少年邮展的展场,某领导对一位邮集作者提了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简称豫,为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从民国创建初期到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从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到北伐战争年代(1913—1934),战火连年不断,各种势力为筹集军需,印制发行了多种图案印花税票,有中央发行的,  相似文献   

10.
邮集是集邮的高端“产品”。出现在各类邮展上的邮集无不是集邮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果。现实中的邮集往往被视为高不可攀的,被普通集邮者视为畏途的一类“大作”。其实,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邮集并非在其初始之时就是位居“高端”的。从邮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集邮的萌生就蕴含了编组邮集的可能。那时集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邮票是可能的。因此,无意识的求全收集实际上就是传统邮集的初始。最早的“传统”邮集收集的难度并不大,也  相似文献   

11.
专题集邮由于其内容知识性强、覆盖面广,容易引起集邮者的兴趣,所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集邮类别。竞赛性专题集邮展览,要求参展者具  相似文献   

12.
谁在做邮集     
一个集邮者在步入集邮群体后,经过对集邮品的收集、整理,会越来越不满足这种只在集邮册之间的翻阅过程。他们也希望在集邮展览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能够获得奖牌,以证明自己的集邮价值。组集参展固然是集邮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将个人集邮收藏品拿出来与众人共享的举动。然而,集邮者如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举办的’99世界邮展上,开放类邮集参加了展出,结果我国的开放类邮集《中国戏剧》获一等奖,引起了国内邮人对开放类的广泛重视。此后在许多省市级别的邮展中,开放类邮集频频亮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组织专门的老年邮展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老人们通过制作邮集提高集邮的乐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值得保持和完善下去。但邮展规则中毕竟没有“老年类”。与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相比,这次老年邮展的专题邮集水平明显降低了很多,低水平邮集的问题则更加  相似文献   

15.
前言是一部邮集内容的总概括。观展者通过前言可以了解到这部邮集的大体情况或作者的创作思路。虽然前言在评审时不在打分之内,但通过观赏高水平的邮集可以发现,这些作者是在绞尽脑汁地做好前言,而绝不疏忽这个环节。因为整部邮集能否引人入胜,往往要看这个“序幕”。  相似文献   

16.
杨波 《集邮博览》2014,(7):23-25
正本邮集是按照一片邮集的组集方式来编组的,讲述了15个关于集邮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贴片上所展示的素材是尽可能地按照独立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来选取的,按印制或使用的时间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7.
一凡 《集邮博览》2008,(3):32-32
我自幼喜爱足球,上初中的时候,每次课间休息都要到足球场上踢上一阵儿。后来作邮集,"足球"也就成了我进入专题集邮后选定的第一个题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足球邮票虽集了逾千枚,但离组一部象样的邮集还相差甚远。2002年底,北京市朝阳区邮协开始倡导"一页集邮",即在一张贴片上做文章,讲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故事",这应当是最小规模的邮集了。此种邮集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李天茂 《集邮博览》2008,(11):40-40
现在各类邮展都要经过评审员实地考核、评定、审查打分,最终评出参展作品的获奖等级,从大金奖至铜奖,都是这样决定的。所以,评审员评定展品标准,打分的高低依据尺度很重要。一、FIP评审规则打分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专题集邮是集邮的主要类别之一,由于其知识性和趣闻性强,覆盖面广,容易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现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集邮类别。在我国举办的多次国家级邮展上,专题类邮集所占的比例往往最大。竞赛性专题集邮展览,要求参展者具有广泛的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对邮展规则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掌握良好的邮集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鸿宾 《中国集邮》2000,(12):32-32
卢家富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邮坛冉冉升起的一颗“华邮”新星,他对上海工部书局邮品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许多资金及精力进行集藏研究。其邮集曾多次在海内外邮展中荣获大奖,由此受到集邮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